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19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8篇
教育与普及   4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65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01.
在氩气保护气氛的MoSi2炉内,进行了BaO-CaO基精炼渣对不同初始碳含量的含铬铁水氧化脱磷实验研究.实验结果发现,含铬铁水的初始碳质量分数在3%-4%时,脱磷效果最好,在1 500℃时,脱磷率可达60%以上;氧化脱磷温度对脱磷率影响显著,随着温度的升高,脱磷率显著下降,脱磷温度宜控制在1 500-1 550℃;含铬铁水几乎没有铬损,初始碳含量较高的炉次出现了增铬现象.  相似文献   
102.
利用EBSD技术对不同形变量冷轧并退火处理的316奥氏体不锈钢的晶界特征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小变形轧制经退火处理后,试样晶粒尺寸明显长大的同时∑3^n(n=1,2,3)晶界(也称特殊晶界)比例不断提高.晶粒取向分析表明,合金中高斯(Goss)、黄铜(Brass)、铜型(Cop—per)和立方(Cube)取向(包括其几何变体)的择优长大是特殊晶界比例提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3.
将不锈钢衬底进行适当的预处理,采用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PECVD)的方法,在适当的工艺条件下,利用甲烷与氢气的混和气体,在不锈钢衬底上生长出多壁碳纳米管(MWCNT).将生长有碳纳米管(CNT)的不锈钢片作为基体电极,通过共价修饰法,制备出壳聚糖(CS)与碳纳米管复合膜的化学修饰电极,用来检测亚硝酸盐.对NO2-在电极表面的阳极溶出伏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使用CS/CNT修饰电极检测亚硝酸盐,在0.1 mol/L,pH=6.0的KCl底液中,对NO2-具有良好的选择性与吸附性,峰电流与NO2-的浓度在2.0×10-6~1.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限可达3.0×10-7mol/L,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4.
通过不同温度-时间的再结晶实验,研究热轧态铁素体不锈钢410S的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对于竹节状铁素体+马氏体(质量分数约30%)的410S热轧态变形组织,为防止马氏体的再度出现以及加快再结晶过程的综合考虑,其最佳再结晶退火温度为780~800℃.在此温度下所发生的再结晶,均有一个2~5 h的孕育期,当再结晶体积分数达到50%时,结晶速度达到最大.与试样内部相比,热轧态410S板材的再结晶晶粒更易于在表面形成.经过再结晶的410S硬度从初始的86.5 HRB下降到66.5 HRB,硬度降低25%.  相似文献   
105.
针对铸件容易产生的充型不完整和产生气孔的缺陷,采用熔模铸造法试制双相不锈钢铸件.结果表明,通过控制金属液出炉温度和模壳温度并在铸件凝固时强化冷却,能防止上述缺陷的产生.应用试制工艺生产的铸件外观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106.
压力对铍/铜/HR-1不锈钢热静压组织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800℃下,分别在20、30、40、50MPa压力下对铍/铜/HR-1不锈钢进行真空热静压扩散连接。利用光学金相、显微硬度计、扫描电镜(SEM)、俄歇电子能谱(AES)和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接头扩散区的微区成分和组织结构;探讨了扩散区成分,组织结构与压力的关系。研究表明:压力的作用将使试样产生动态形变再结晶和扩散性蠕变,也能影响扩散焊区的扩散宽度、晶粒大小和金属间化合物数量;单轴向压力作用下,基材或扩散焊区出现织构;降低铍/铜/HR-l不锈钢接头性能的主要因素是金属间化合物优先沿晶界生成,适当降低压力或缩短热压时间可减少金属间化合物的形成,改善连接性能。  相似文献   
107.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不锈钢冷轧薄板力学性能的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支持向量机(SVM)技术中的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原理,建立了不锈钢冷轧薄板力学性能预测模型.结果表明,随着训练样本的增加,模型的预测精度也得到提高.证明应用支持向量机构建不锈钢冷轧薄板力学性能预测的数学模型,能较好地解决小样本和模型预测精度间的矛盾,具有较强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08.
根据热力学计算,结合生产过程实际,研究了Si脱氧条件下304奥氏体不锈钢在LF精炼、连铸过程夹杂物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钢水中主要形成CaO-Al2O3-SiO2类复合夹杂物,钢水中Al含量随Si含量的降低逐渐减小.当精炼渣碱度R=1.5时,随精炼、连铸过程的进行,复合夹杂物中Al2O3含量逐渐减少,CaO,SiO2含量逐渐增加.终点铸坯夹杂物成分为30%~35%CaO,20%~27%Al2O3,25%~30%SiO2,其他成分含量较少.终点铸坯夹杂物略显碱性,变形能力稍弱.  相似文献   
109.
对BT303CuS易切削不锈钢热轧过程中产生的轧件头部开裂原因进行了分析,发现轧件劈头与钢中硫化物的形态有关,利用热模拟实验研究了加热温度对轧件硫化物形态变化影响,在此基础上确定出最佳加热温度范围是1200~1280℃.同时采取了控制轧件头部冷却水、使用新型导卫及增设工序飞剪等一系列工艺措施,显著减少了轧制缺陷,中间废品率由5.67%下降到1.38%,使宝钢股份特钢事业部长型材生产线形成批量生产该钢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0.
张真源  李杰 《科技信息》2010,(31):36-36,98
采用超声疲劳试验技术对304不锈钢进行了超高周疲劳试验,并用扫描电镜对疲劳断口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304不锈钢在Nf=8.60×108,σα=±206MPa的疲劳断口SEM形貌中的第一裂纹扩展区高倍放大像出现羽毛状片层结构,通过X射线衍射发现在奥氏体峰旁有铁素体峰出现。通过分析推测,304不锈钢超高周疲劳试验形变诱发马氏体相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