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4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48篇
系统科学   23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9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5篇
综合类   75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7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随机骨料投放的分层摆放法及有限元坐标的生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混凝土细观力学预处理过程中骨料投放效率,提出了一种随机骨料的投放方法。基于混凝土随机骨料生长方式,提出了骨料投放的分层摆放法。采用状态矩阵法的判别准则,判别空间中任意一点与骨料凸多边形/凸多面体的位置关系,实现了二维平面/三维空间有限元网格坐标的生成。结果表明,与现有方法相比,该方法可节省CPU时间,具有极高效率。这为实现大规模数值细观混凝土预处理,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62.
为了研究聚丙烯纤维对水泥稳定碎石断裂韧性的影响,通过对84个尺寸为100 mm × 100 mm × 515 mm的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和普通水泥稳定碎石三点弯曲试件断裂试验,测得了试件的断裂能(GF)、裂缝嘴张开位移(CMOD)和裂缝尖端张开位移(CTOD),并探讨了试验龄期、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以及水泥掺量对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断裂能的影响,对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的经济性和施工和易性进行了简要分析,给出了聚丙烯纤维体积掺量合适的建议范围为0.6‰ ~ 0.8‰。试验结果表明:聚丙烯纤维的掺入可以明显提高水泥稳定碎石的断裂能、极限裂缝嘴张开位移(CMODmax)和极限裂缝尖端张开位移(CTODmax);随着试验龄期的增长,无论聚丙烯纤维掺入与否,水泥稳定碎石断裂能均呈增大趋势,但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断裂能增大的速率较大;随着纤维体积掺量的增加,水泥稳定碎石断裂能、CMODmax和CTODmax逐渐增大,尤其是当纤维体积掺量大于0.6‰时,GF增大的效果更为明显;随水泥掺量的增加,聚丙烯纤维水泥稳定碎石试件的极限荷载逐渐增加,但断裂能却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3.
除工作环境外,原料配比对MgO-Al2O3-C材料抗侵蚀性能具有重要影响.采用不同杂质含量的电熔镁砂原料,按照不同C含量和Al2O3含量制备MgO-Al2O3-C试样.通过转动试样浸渣方法测得不同试样在富CaO熔渣中的侵蚀速率,从而研究了成分对抗侵蚀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抗侵蚀性能随着镁砂杂质含量的增加而迅速降低,随着碳含量以及Al2O3含量的增加而先增加后降低.过多的Al2O3导致了熔渣黏度下降,而过多的碳导致了空隙率增大.根据上述结果,在富CaO熔渣中MgO-Al2O3-C材料理想的Al2O3质量分数为10%~30%,理想的C质量分数为10%~20%.  相似文献   
64.
针对全要素生产率现有分析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定义,引入F(a)re-Primont 指数,并对其性质和分解进行了介绍.首先,以距离函数为加总函数构造出F(a)re-Primont指数,并证明该指数满足乘法完备性和传递性;其次,结合相关效率概念的经济学内涵,将F(a)re-Primont指数完全分解为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与剩余混合效率变化的乘积;最后,利用该指数对我国29个省区2001年~2010年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65.
为研究钢筋再生混凝土板的受力性能,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通过ABAQUS有限元软件对试验试件进行模拟分析,证实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以再生粗骨料取代率、配筋率和板厚为变化参数,通过增设26个有限元模型进行系统性的模拟计算,并探讨了钢筋再生混凝土单向板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符合工程实际要求;单向及双向板的极限承载力均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而降低;配筋率的变化对单向板受力过程几乎无影响,而增大配筋率则对双向板极限承载力的提高将产生有利影响但影响不甚明显;增加板厚能显著提高两类板的承载能力、初始刚度及能量耗散能力。考虑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影响,对现行规范关于钢筋混凝土单向板承载力计算公式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66.
总结了我国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模型、MC2010模型、ACI209模型、B3模型的适用范围和基本公式,计算分析了上述模型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收缩徐变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上述模型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基本徐变预测精度较高,但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的收缩预测与实验数据存在一定差距.本文在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已有文献数据,提出了考虑骨料含水率影响的MC2010修正模型.通过与试验数据对比表明,修正模型对高强轻骨料混凝土收缩变形的预测精度更好.  相似文献   
67.
本文对再生保温混凝土(以下简称为RATIC)的抗压强度和抗压强度离散性的规律进行了介绍分析。通过改变RATIC中再生粗骨料的取代率,对比分析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RATIC的抗压强度和离散性的影响,并且探索出其相应的规律。以再生粗骨料不同取代率为基础的研究试验发现: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30 %时,RATIC抗压强度相对于取代率为0 %的保温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值没有发生显著变化;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在30 %以上时,随着再生粗骨料取代率的增加,RATIC抗压强度值出现明显下降的现象;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达到70%时,相对应的RATIC抗压强度出现最低值;与此同时,RATIC在不同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对应下的抗压强度标准差值的波动幅度也较为明显,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在0 %~100 %时,RATIC的抗压强度标准差在0.97~1.71 MPa之间变化,并且当再生粗骨料取代率为50 %时,RATIC抗压强度标准差达到最大值1.71 MPa。  相似文献   
68.
根据我国经济的实际运行情况,从理论和实践角度深入探讨了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大国内需求的关系及作用机制,并对其未来前景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69.
京沪高速公路化临段SMA路面施工技术工艺及质量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高速公路改性沥青混和料的技术要求,改性沥青的制备,改性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运输、摊铺、压实及质量控制。对SMA路面的施工及理论研究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0.
数据仓库中实视图聚集函数的增量更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在视图表达式树中以由下到上的方式计算中间结点的变化 ,将计算出的中间结果作为辅助视图保存在数据仓库中 ,利用这些辅助视图或子视图计算出来的聚集函数的变化 ,来计算本视图聚集函数值的更新 ,实现视图的增量维护 ,从而缩短数据仓库更新维护时间 ,提高OLAP查询效率 .同时 ,介绍了实视图中聚集函数的增量更新算法 ,实现实视图聚集函数的更新维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