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9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综合类   379篇
自然研究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探讨了美国南方作家麦卡勒斯文学创作中独有的哥特艺术风格和她对于哥特传统的创新发展,认为,她阐述了一个独特的哥特主题——精神隔绝,描绘了各种怪诞的爱以及运用了悲喜剧写作手法。归纳了麦卡勒斯对于哥特传统的继承:对阴郁沉闷环境的描绘,对暴力和死亡情节的叙述,对畸形人物的刻画。  相似文献   
62.
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苏霍姆林斯基论教师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苏霍姆林斯基认识,教师只有成为精神生活极其丰富的榜样,才能承担起教育学生的职责。教师地具备热爱、关心、信任学生,广博丰富的知识。良好的教育教学素养,高超的语言修养,感受和创造美的能力,从事实际活动的特长等素质。为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教师要深入了解和研究儿童,如饥似渴地读书,进行教育教学研究。  相似文献   
63.
关于科学的精神价值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当前只重视科学带来的物质成就忽视科学的精神价值的现实出发,在分析科学是一种社会活动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科学蕴涵的精神价值,认为科学的精神价值包含追求真理、批判超越、平等自由、对社会负责等内涵。  相似文献   
64.
日常生活的文化变迁,反映着具体历史时空下人们的内心情感、心理状态和文化意识的改变.晚清上海夜花园的产生和流行,成为当时媒介文本里一个具有深刻文化隐喻功能的词语,反映了近代中国文化公共领域和西方自由资本主义文化公共领域不相同的若干特征.旧式士大夫文人为主的文化文本,尽管发挥了文学作为公共领域的文化机制的中介作用,但是无法实现在意识形态领域内的自我启蒙,所以不可能单独构成文化现代性话语.  相似文献   
65.
从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看社区老年文化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老年人在退休后由社会走向家庭,大部分物质需求已经得到了满足,但角色的转变容易使他们出现心理失衡,其心态常被失落、孤独、焦虑等情绪所笼罩.而社区作为老年人退休后的主要活动场所,为老年人提供的各种服务和支持远远没有达到他们的需求,特别是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面临被忽视的境地,笔者通过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深入分析,希望提出对社区老年文化建设有益的意见.  相似文献   
66.
合同法中的违约行为只能提起违约之诉,只有在和侵权行为竞合的时候才能依侵权行为提起相应的精神损害赔偿.人格物的合同中,涉及到合同违约但未侵权的情况时,若仍以原标准来进行救济就不能体现人格物的人格权属性.人格物可分为显性人格物和隐性人格物,将人格物进行划分有利于充分构建人格物违约责任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67.
反思与前瞻,为成人教育研究确定了新的研究纲领:回归丰富的成人生活世界、走进缤纷的成人精神家园。无论是对成人教育一般研究活动而言,还是对成人教育学科建设而言,执行这一纲领,是成人教育未来发展应采取的基本态度和首要的方法论选择。执行这一纲领,必须采取新的研究行动:解析成人群体结构、关怀成人生存境遇、解读成人学习行为、构建教育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68.
科学大师的科学实践表明,科学怀疑具有渐进提升的三种境界——敢于怀疑经典与权威、善于怀疑自己、允许别人怀疑自己,每一境界的科学怀疑都要有充分的理论和事实依据,理论"内在的完备"和经验"外部的证实"构成科学怀疑的双重限度。  相似文献   
69.
斯佳丽在情感矛盾交替中逐渐建构起女性主体意识,完成了现实意义上的蜕变,并形成了精神家园的迁移.  相似文献   
70.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违法执行公务给相对人造成精神损害,应当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这既是我国宪法和依法行政的要求,也是对相对人合法权益保护的要求。实践中大量存在的行政精神损害案件的发生,给我国行政精神损害的立法、司法以及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课题。目前我国的行政精神损害赔偿立法还存在很大缺陷,亟需完善行政精神损害赔偿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