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51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197篇
系统科学   209篇
丛书文集   69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19篇
综合类   3166篇
自然研究   13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94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203篇
  2013年   131篇
  2012年   253篇
  2011年   216篇
  2010年   152篇
  2009年   177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73篇
  2004年   180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4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在已有矿井MIMO信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Nakagami衰落的矿井MIMO空间相关信道模型建模方法。基于Nakagami衰落的非相关MIMO信道,通过计算收发天线间的空间相关性生成MIMO空间相关信道。对所建信道模型的空间相关性及信道容量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证明:MIMO信道的空间相关性随收发端天线单元间距的增大而减小;MIMO信道容量与信道空间相关性以及收发端天线数目有关;减小信道的空间相关性或者增加天线数目,可增加MIMO信道容量。基于Nakagami衰落的矿井MIMO空间相关信道模型适用于矿井无线通信系统。  相似文献   
82.
基于泰森多边形、空间自相关及核密度估计等方法,研究了长江下游新石器时代遗址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特征。结果表明:(1)不同文化遗址均呈现出聚集分布特征,但存在单核与多核的差异。马家浜文化遗址主要集聚在太湖的东、西部,以草鞋山、骆驼墩遗址群最为密集;崧泽文化遗址集聚于太湖东、东北部,以草鞋山遗址群最为密集;良渚文化遗址主要集聚在太湖南部、东部,以余杭—良渚遗址群最为密集;马桥文化遗址主要集聚在太湖东部和西南部,以上海西部的马桥、湖州—长兴、海宁—海盐一带的遗址群最为集中。马家浜至崧泽时期遗址呈多核心特征,崧泽至良渚时期遗址由多核变为单核,马桥时期遗址聚集区重现多核心特征。(2)随着气候、地貌、社会结构的演变,遗址密集区的分布趋势、连续性及密度相应变化。遗址密集区分布呈现出由太湖东、西部先向太湖东、南部,再向太湖南部,最后向太湖东、西南部发展的趋势。遗址聚集区的连续性和密度在马家浜、崧泽、良渚时期逐渐增强,而马桥时期遗址密集区的连续性和密度较良渚时期有所下降。研究结果对研究人地关系具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3.
发育于准噶尔盆地东缘滴水泉地区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一段(J1b1)是一套新发现的油气储集层,细化该层段的储层沉积研究对于认识该区域有利储层展布特征和储量潜力评估有着重要意义。以滴南凸起东部滴20井区为研究对象,从精细岩芯描述入手,综合测井及露头测量资料,提出了"标志层约束,微相为基础,近距自旋回,远距定量库"原则,完成了成因砂体的空间对比,探讨了滴南凸起东部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结果表明,该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一段砂砾岩储集层为典型的由山间水流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且具有"小平原,大前缘"的特征;微相类型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辫流坝、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泥等;滴水泉地区八道湾组一段储层属于卡拉麥里山前沉积,物源供给充沛,多形成近源的扇三角洲沉积,扇体形态则主要受控于古地貌特征和物源供给量。  相似文献   
84.
基于空间螺旋理论开展行星滚柱丝杠副(PRS,planetary roller screw)机构学分析,综合考虑PRS作为空间螺旋机构的运动特点,建立了PRS机构运动简图。通过修正的G-K公式计算PRS的自由度,从理论上分析系统各构件对机构自由度的影响。通过开展不同数量构件条件下的机构自由度计算分析,对比了单滚柱、单挡圈条件下机构自由度,得出了增加滚柱与挡圈的数量对于机构自由度的运动特性的影响。理论计算结果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PRS运动学原理。  相似文献   
85.
中南半岛恐怖袭击事件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际恐怖主义事件数据库等数据源为基础,采用空间统计和核密度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南半岛恐怖袭击的时空演变特征,探讨了恐怖袭击目标和方式的转变特征,介绍了中南半岛恐怖袭击事件中的主要恐怖组织。研究表明,中南半岛逐渐成为恐怖组织袭击的重点区域之一,并且采取的方式杀伤性更强,政府应该采取措施预防应对恐怖袭击事件。  相似文献   
86.
利用1981-2014年川渝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川渝地区雾霾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川渝地区雾日变化总体呈下降趋势,两种雾日观测资料的倾向率分别为-6d/10a和-8.2d/10a,研究时段内未出现突变点,80年代到90年代初,雾日变化周期以2~4a为主,21世纪后以8~10a为主.霾日总体趋势与雾日变化相反,呈上升趋势,倾向率为8.2d/10a,1997年开始发生突变,90年代变化周期以2~4a为主,2000年后4~10a周期变化较显著.在对雾霾与风速和空气相对湿度的关系讨论中发现,整个川渝地区雾与风速的变化趋势一致,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霾与风速的变化趋势相反,与相对湿度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刚性步枪弹侵彻人体组织的致伤机理,以弹道明胶作为人体组织的替代物,通过在速度坐标系中分析弹头所受阻力、升力和转动力矩关于攻角和速度的定量关系,建立了步枪弹侵彻明胶的空间弹道模型.利用镜面反射系统开展了7.62 mm步枪弹和5.80 mm步枪弹侵彻明胶的实验研究,并通过直接线性变换法获得了两种步枪弹侵彻明胶的水平位移、竖直位移、侧向位移、俯仰角和偏航角.分析研究表明:弹头侵彻明胶的平动和转动均是空间运动;弹道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实验步枪弹侵彻明胶的空间运动规律;随弹头质量和赤道转动惯量的增加,弹头的能量消耗增加;极转动惯量对弹头的能量消耗过程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88.
针对中国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和差异性,通过全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中国区域碳排放的空间依赖性和时空跃迁路径,局域空间自相关检验分析中国区域碳排放的空间集聚性,依据时空跃迁测度法对中国区域碳排放散点图的时空演化展开分析.结果显示:中国碳排放省域间存在自相关性,并且表现为一种集聚格局;碳排放的相关性呈逐渐增强的趋势;中国碳排放的空间相关性和局域区域结构具有一定的锁定效应和路径依赖.因此,应该客观理性地看待中国碳排放问题,发展低碳经济和治理碳排放的政策应该主要从空间视域动态地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89.
纳博科夫在自传小说《说吧,记忆》中运用了桔状结构的叙事手法,使得叙事具有空间化风格特征。《说吧,记忆》的桔状结构叙事手法与纳博科夫断裂的时间感受相关,他凭借空间化的叙事手段在写作中获得一种象征性的共时性时间体验,并使得作品具有众声喧哗的后现代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90.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immune cells and bone forming cells plays a vital role in maintaining the homeostasis of the skeletal system, and is regulated by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of tissues. Whether the construction of biomaterials can activate or reproduce this spatial “cross-talk” between immune cells and bone forming cells in bone natural formation process is a prerequisite for successful fracture healing and bone regeneration. Herein, a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macrophages-laden Haversian bone-mimicking bioceramic scaffold was successfully prepared through the biomimetic design of biomaterials and 3D printing technology. MSCs and macrophages were respectively distributed in the cancellous bone and Haversian canals of the scaffold to simulate the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regulation of the cell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multiple intercellular interaction in natural bone tissue, and worked in concert to modulate the scaffold material-mediated osteo-immune microenvironment. The in vitro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pro-inflammatory response of macrophages was more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when distributed with MSCs in the scaffolds at a cell ratio of 0.5:1 for co-culture, in comparison with multicellular culture at other ratios and unicellular culture. Meanwhile, MSCs exhibited the relatively high osteogenic potential, most likely via the activation of certain key signaling pathways mediated by macrophages-derived paracrine signaling mediators (OSM, BMP-2, and WNT10b). This work not only establishes a bionic platform for the regulation of multicellular osteo-immune response and regeneration but also offers a promising tissue-engineered biomimetic scaffold with improved immunomodulatory function for promoting bone tissue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