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4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58篇
系统科学   3篇
丛书文集   2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18篇
综合类   892篇
自然研究   10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136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目的】对青钱柳产黄酮内生真菌进行鉴定,探究提取黄酮类物质的新方法。【方法】采用组织分离对青钱柳枝、叶、根、皮的内生真菌进行分离,用不同培养基进行培养,观察其形态特征进行初步分类;通过显色反应、薄层层析(TLC)、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内生真菌的发酵产物进行分析,筛选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真菌,并测定总黄酮产量。根据菌株的形态学特征,结合真菌rDNA的居间序列(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 ITS)的系统进化分析鉴定。【结果】分离得到67株内生真菌,通过菌落形态和显微形态观察,隶属于3纲、4目、6科、10属;最终确定4株产黄酮物质的内生真菌:PZ06、CY12、CP06、PP03,其中黄酮产量最多的是菌株PZ06,产量为3.61 mg/L。分子鉴定结合4种菌株的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PZ06、CP06、PP03均属于链格孢属(Alternaria),CY12属于正青霉属(Eupenicillium)。【结论】青钱柳产黄酮的优势菌群为链格孢属(Alternaria)。该研究对植物内生菌的开发利用有着重要参考意义,产黄酮类物质的内生真菌的发现为活性物质的提取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2.
采用聚乙烯醇(PVA)为主要载体,添加少量壳聚糖(SA)、SiO2和CaCO3,利用聚乙烯醇-硼酸(PVA-H3BO3)包埋法,包埋苯酚降解菌TX1并制备成胶珠,研究胶珠对含酚废水的降解。通过正交实验、单因素实验和传质性能分析确定并优化包埋条件,结果表明PVA浓度8%、SA浓度0.2%、SiO2浓度2.4%、CaCO3浓度0.4%和饱和H3BO3液pH值6.7时,包埋胶珠机械强度好、结构稳定、无泄漏、固定化效果好。同时发现该条件下的固定化细胞培养12 h后对初始浓度为500 mg/L苯酚废水的降解率为78.1%。  相似文献   
163.
从江西德兴铜矿酸性矿坑水中分离得到1株嗜酸细菌(命名为DX-A),该菌株为革兰氏阴性菌,短杆状,菌体宽×长为(0.45~0.55)μm×(1.1~2.1)μm,最适生长pH为3.5,最适生长温度为30℃。该菌能利用FeCl3及多种硫化矿和葡萄糖等多种有机物进行生长,但是不能利用FeSO4进行生长,因而该菌为兼性异养型细菌。构建该菌的系统发育树,研究表明:菌株DX-A与Acidiphilium sp.PK46(AY765995)位于系统发育树的同一分支中,相似度为99%;菌株DX-A分别浸出黄铁矿和铁闪锌矿28 d后,含菌摇瓶中Fe2+与Zn2+的质量浓度分别可达到2.36g/L和2.47 g/L,而对照组中Fe2+与Zn2+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60 g/L和0.39 g/L;菌株DX-A和A.ferrooxidansATCC23270混菌分别浸出黄铁矿和铁闪锌矿比A.ferrooxidans ATCC23270单菌浸出效果分别高2.7%和10.3%,表明该菌能够浸出黄铁矿和铁闪锌矿并能促进自养菌的浸矿,为进一步研究异养菌促进自养菌浸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4.
用硫酸铵沉淀,Q-Sepharose HP离子交换层析,Superdex 200凝胶过滤层析和Mono-Q离子交换层析方法,对从大连潮间带繁茂膜海绵中分离得到的1株假单胞菌DEH138A(Pseudomonas sp.DEH138A)中的脱卤酶进行分离纯化和酶学性质表征。结果显示,假单胞菌菌株DEH138A中含有一种能降解L-2-氯丙酸的L-2-卤代酸脱卤酶(L-DEX)。经纯化后,L-DEX亚基分子量为27.8kDa,全酶分子量为42.5kDa,推测其为一个二聚体蛋白。L-DEX最适pH值及最适反应温度分别为10.0和30℃,Km值为0.63mmol/L。L-DEX能够作用于多种2-卤代酸,而且对单溴乙酸的脱卤效果最好。DTT和EDTA对L-DEX无抑制作用,Cu2+和Co2+对L-DEX有明显的抑制作用。L-DEX具有立体选择性等独特的酶学特性,在环境修复、精细化工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5.
六月雪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六月雪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利用波谱等方法鉴定为5-乙酰基-6-羟基-2-异丙烯苯并呋喃(5-Acetyl-6-hydroxy-2-isopropenylbenzofuran,1);5-乙酰基-0-羟基-2-丙酮苯并呋喃(5-Acetyl-6-hydroxy-2-acetonepenylbenzofuran,2);邻苯二甲酸二乙酯(Diethyl Phthalate,3);β-谷甾醇(β-sitosterol,4);豆甾醇(Stigmasterol,5),其中化合物(1),(2),(3)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6.
对亚栖热菌CBS-01菌株发酵生产海藻糖合酶的培养基进行了优化.首先通过碳源、氮源实验,选出了适宜的碳、氮源,随后采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对培养基中的组分进行了筛选,找出影响产酶的主要因素为蛋白胨和酵母膏,最后利用中心组合设计及响应面分析法求出了主要影响因素的最佳浓度,得到优化的发酵培养基配方(g/L):可溶性淀粉5,蛋白胨8.6,酵母膏1.725,NaNO3 0.7,氨三乙酸0.5,Na2HPO4 0.1,MgSO4·7H2O 0.2,CaCl2 0.1.10 L罐发酵实验表明,CBS-01菌株海藻糖合酶的合成属生长关联型,利用优化的发酵培养基,CBS-01菌株的产酶水平由0.2 U/mL提高到0.41 U/mL.  相似文献   
167.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了新鲜山黄皮叶及果皮挥发性成分。山黄皮果皮挥发性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为:肉豆蔻醚[BF](61.02%)、β-月桂烯(23.46%)、异松油烯(6.29%)、β 细辛脑(1.49%)、(E,E,E)-3,7,11,15-四甲基-1,3,6,10,14-十六五烯(1.43%)、β-红没药烯(1.27%)、3-蒈烯(0.75%)、顺-桃金娘烷醇(0.59%)。山黄皮叶挥发性主要成分及其含量为:肉豆蔻(47.52%)、异松油烯(23.83%)、3 蒈烯(5.95%)、β 红没药烯(4.74%)、(+)-4-蒈烯(3.12%)、β-月桂烯(2.72%)、对薄荷-8-烯(1.47%)、D-柠檬烯(1.45%)、水芹烯(1.22%)和β-细辛脑(1.04%)。  相似文献   
168.
肠杆菌CB-2的生长特性及质粒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微生物对氯苯的降解特性和生长特性,采用从活性污泥样品中分离得到的一株肠杆菌CB-2对氯苯进行降解实验.结果表明:肠杆菌CB-2在氯苯质量浓度为100mg/L的无机盐液体培养基中,24 h内对氯苯的降解率可达81.2%;肠杆菌CB-2不经诱导抗氯化汞的能力达20 mg/L;可以耐受的氯苯质量浓度为500 mg/L,并具有较宽的底物利用范围.为确定降解基因的位置,采用苯甲酸钠法对肠杆菌CB-2进行质粒消除.实验结果表明,质粒与氯苯的降解性有关,而与抗生素的抗性无关.  相似文献   
169.
探讨盐诱导乳清分离蛋白(whey protein isolates, WPI)形成的包含双歧杆菌的乳清蛋白冷凝胶(cold-set gels of whey protein containing bifidobacteria,CGWPCB)对双歧杆菌的保护作用。借助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物性仪观察凝胶结构,评价以氯化钙为凝胶剂,形成的CGWPCB对双歧杆菌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7.5mmol/L CaCl2诱导8% WPI形成的网络状冷凝在pH 1.5的酸环境下对双歧杆菌的保护性最好,作用120min后菌落数下降3个数量级,菌体存活率达到0.42%。说明制备的乳清蛋白冷凝胶对双歧杆菌有良好的保护性,为益生菌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0.
以分离于日本对虾(Penaeus japonicus)虾苗的杀虾微杆菌(Microbacterium shrimpcida sp.nov.)代表菌株(HID10406-1),分别制备全菌(OK)及热处理(121℃作用1h)的菌体(O)免疫原,强化免疫家兔制备相应抗血清,对供试6株杀虾微杆菌纯培养物进行了血清型检定。结果表明,均存在同种的O抗原(血清同源),不存在不耐热表面(K)抗原。以相应OK抗血清为第一抗体,以标准的羊抗兔IgG荧光抗体为第二抗体,对该6株纯培养菌及用代表菌株人工感染病死虾体组织进行间接荧光抗体染色,结果显示了特异的荧光反应;同时,对从人工感染死亡虾分离的10株纯培养菌以凝集反应方法进行了检验,显示出特异凝集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