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9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1篇
系统科学   18篇
丛书文集   72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125篇
自然研究   1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90篇
  2014年   207篇
  2013年   114篇
  2012年   275篇
  2011年   241篇
  2010年   200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81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12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19篇
  2003年   132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通过选择经济效益指标以及提出组合评价方法,对安徽省2005年30个制造行业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2.
以安徽省17个地市为例,截取2001、2004、2007和2010年四个年份,构建人居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计算出得分,并对各地市人居环境质量进行排序和评价,研究安徽人居环境质量时间演变和空间演变.通过分析17个地市空间插值效果图,揭示安徽省人居环境质量的空间分异和空间扩展的演变规律.研究发现:省会合肥的人居环境质量优于省内其他城市,沿江城市人居环境质量较高;经济社会因素是决定人居环境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但居住环境、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的作用日益增强;人居环境质量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皖南强于皖北,皖东强于皖西",空间扩展呈现不稳定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43.
皖西红色旅游开发和保护一体化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皖西是大别山红色旅游区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和保护尤为迫切。分析皖西红色旅游发展现状基础上,构建了皖西红色旅游的“旅游区-旅游功能区-产品组团-重要节点-中心城镇-旅游线路”五级空间要素结构和“增长极式-组团式-板块式”空间演变发展格局,提出独立型、共生型和依托型三类A级红色景区创建模式,梳理了红色旅游物质遗产和非物质遗产资源的保护方式和保护体系。分析认为,“分散保护+集中展示+红绿古结合”将是皖西红色旅游开发和保护一体化的主导模式。上述结论可为中国同类红色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4.
介绍了知识产权的内涵和重要性,从专利的角度分析了广东省高新区自主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并提出了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45.
依据安徽省经济实际,从土地利用投入、产出效益、土地利用程度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益等4方面构建安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体系;以安徽省土地统计数据为基础,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省内17地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2004-2009年安徽省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不断提高,城市土地集约度增加了2倍多;(2)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差异,淮河以南相对较高,淮河以北总体上较低;(3)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土地集约利用重要的外部因素,合肥、马鞍山和芜湖等经济发达地区集约利用水平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46.
江淮地区夏季环流分型及其云水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安徽17个测站2001-2004年夏季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美国NCEP/NCAR全球日平均分析场资料和历史天气图,对江淮地区夏季云系、降水、物理量和大尺度大气环流进行了分型.华北低槽型平均云量和降水量最多,该型对大别山和江南影响显著;沿海低槽型出现次数最多(37.4%),平均云量和降水量自北向南增多;副高控制型平均云量和降水量最少,主要出现在江淮地区的西部和淮北;副高外围型出现次数最少(10.5%),平均云量和降水量南少北多;南支低槽平均云量和降水量较多,其对淮河以南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7.
对皖北矿区主要含水层的氢氧稳定同位素进行了测试与分析,岩溶含水层中太原组石灰岩岩溶裂隙水(简称"太灰水")δ(18O)均值为-8.69‰,δD均值为-68.64‰,奥陶系石灰岩裂隙溶隙水(简称"奥灰水")δ(18O)均值为-8.47‰,δD均值为-70.10‰。指出了该矿区地表水、新生界松散层类第4层含水层(简称"四含水")、煤系砂岩水、太灰水、奥灰水氢氧稳定同位素一般特征。同时根据太灰水和奥灰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着重分析了底板岩溶水的补给环境与径流环境以及岩溶水与其它含水层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48.
为探究中国太行山地区冬季鸟类群落多样性与分布现状,2018年1月和12月以河北太行山南段为调查单元,在调查单元内布设11个调查样区,并运用样线法对冬季鸟类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总计记录鸟类84种48 850只,隶属15目33科59属,其中留鸟33种,夏候鸟14种,冬候鸟13种,旅鸟24种,优势种为麻雀Passer montanus和棕头鸦雀Paradoxornis webbianus,全部样区均有分布的鸟类8种;最南部的11号样区鸟类物种数和个体数最多(46种12 295只);最北部的1号样区鸟类物种数最少(25种);2号样区鸟类个体数最少(869只).鸟类物种数、个体数与纬度呈负相关;调查单元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 )为2.25,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51,各样区H' 值和J值最高的是4号样区(2.70和0.76),最低的是8号样区(1.50和0.42);以37°N为界,北方7个样区记录到鸟类71种18 844只,占总物种数的84.5%、总个体数的38.6%,而南方4个样区记录到鸟类61种30 006只,占总物种数的72.6%、总个体数的61.4%,同时北方7个样区具有较高的Beta多样性周转分组,南方4个样区具有较高的Beta多样性嵌套分组.表明河北太行山南段冬季鸟类物种和个体数在区域间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9.
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高度相关性,但二者是否协调发展在我国仍存在不同的观点,正确认识二者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选取云南省16个地州127个样本,采用象限图法和ArcGIS软件辨别2005年以来云南省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发展关系的空间格局差异特征.研究表明:省内各州市之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特征,滇西北、滇东南以滞后城镇化为主,滇中地区以城镇化超前水平为主.城镇化与经济发展不协调占72.44%.从分析得出:部分地区城镇化超前,未来城镇化的重点应从增加城镇数量、扩大规模以及城镇人口的增长等要素增长型向提高城镇化的质量转变;另外,城镇化滞后类型区占有较大比重,这类地区城镇化动力不足,未来应加快非农产业发展或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加快城镇化步伐,并与经济发展协调演进.  相似文献   
50.
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发展与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分析装备制造业整体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区位商这一产业集群专业化经济指标,研究山西省装备制造业的集群发展状况,并为加快山西省装备制造业集群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