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4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53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38篇
教育与普及   3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7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137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77篇
  2008年   60篇
  2007年   106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7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01.
102.
采用真空管太阳能吸附集热器的制冷系统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吸附集热器的性能,提出了一种真空管太阳能吸附集热器的设计方案,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所设计吸附集热器的性能进行了分析,用传热方程对采用此集热器的吸附制冷系统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得到了吸附床内的温度分布规律,理论分析表明,系统的最高温度和性能均优于一般的吸附制冷系统,研究了一些关键参数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真空管优化设计的方案,为以后的实用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3.
TiO2薄膜结构特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主要研究了半导体材料TiO2的部分特征,光谱吸收率与TiO2膜厚度成正比,TiO2膜在烧结前呈水合物团块状结构,表面粗糙度大, 空气中烧结后呈等粒或椭圆粒状镶嵌结构, 表面粗糙度比未烧的小,在抽真空加氮气烧结后成等粒状结构,表面较光滑,在空气中烧结的TiO2膜放至光敏染料中泡1 h后呈等粒状结构,表面较光滑.从TiO2光电池器件输出电功率来看,TiO2膜在空气中烧至450 ℃时的电输出的功率比在氮气中烧至530 ℃的高,印刷TiO2膜的丝网目数为500目时,电输出功率较佳.  相似文献   
104.
本文通过测量CP—I和GB—I异质结光照前、后以及在不同温度下的I—V和C—V特性,研究了光诱导和热诱导缺陷态对两种结的光稳定性和热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BP—I结改进了P—I结的界面特性,但都明显地受到强光和高温的影响,使结特性退化。  相似文献   
105.
Based on the WIND observational data for the plasma waves from thermal noise receptor (TNR) working on the frequency 4-256 kHz and the solar wind and the magnetic fields, we analyze the plasma wave activities in the 60 magnetic cloud's boundary layers (BLs) and find that there are often various plasma wave activities in the BLs, which are different from those in the adjacent solar wind (SW) and the magnetic clouds (MC).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re that: (1) the enhancement of the Langmuir wave near the electronic plasma frequency (fpe) is a dominant wave activity, which occupies 75% investigated samples; (2) the events enhanced both in the langmuir and ion acustic (f〈fpe) waves are about 60% of investigated samples; (3) broadband, continuous enhancement events in the plasma wave activities were observed in the whole frequency band of TNR, and about 30% of the 60 samples, however, were not observed in the SW and the MC investigated events; (4) although the ratio of the temperatures between the electon and proton, Te/Tp ≤1, the ion caustic wave enhancement activities are still often observed in the BLs, which makes it difficult to explain them by the traditional plasma theory. New results reported in this paper further show that the magnetic cloud's BL is an important dynamic structure, which could provide useful diagno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cloud's BL physics and could expand a space developing space plasma wave theory.  相似文献   
106.
文章介绍了在拉萨建造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独特优势和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基本类型。根据被动式太阳能建筑的设计原理,探究其设计方向、内容和思路,包括总体设计、构造优化和材料选择。  相似文献   
107.
以高温固相法合成一系列Ce~(3+)-Nd~(3+)共掺Y_3Al_5O_(12)(YAG)发光材料.通过荧光光谱测试证明,在YAG基质中Ce~(3+)-Nd~(3+)之间发生宽谱高效近红外量子剪裁,能量传递机理为合作能量下转换.在460 nm波长激发下,Ce~(3+)离子吸收一个可见光子跃迁至5d_1能级,然后将自身能量传递给两个邻近的Nd~(3+),进而发射出两个近红外光子.对样品的荧光衰减曲线分析可知,Ce~(3+)-Nd~(3+)之间的量子效率高达177.8%.通过Ce~(3+)-Nd~(3+)之间的量子剪裁,可将太阳光谱中能量较高的紫外-可见波段转换为近红外波段,有利于太阳光谱更好地被晶硅太阳能电池吸收和利用.  相似文献   
108.
通过计算流体力学(CFD)与人体热调节模型的耦合仿真,得到人体整体和各节段的等效均匀温度(EHT).对比空调送风速度、送风温度与太阳辐射强度对整体EHT、平均皮肤温度及各换热损失量的影响,得到各因素变化时所处的EHT舒适区,采用试验设计法和方差分析法,得到3个影响因素对整体EHT、各节段EHT、平均皮肤温度及干热损失量的贡献率,发现送风条件影响大于太阳辐射,其中送风温度的影响最显著.在此基础上,得到EHT的拟合方程,并提出基于拟合方程改进空调控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9.
为提高聚合物太阳能电池中有源层的光吸收,提出了一种新型结构的器件———具有多光学间隔层结构的 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该结构通过调节多光学间隔层折射率的分布方式,调节有源层内光电场的分布,使有源层 对入射光得到充分吸收,进而优化器件性能。采用传输矩阵法对这种多光学间隔层聚合物太阳能电池进行了 光学模拟,探索了多光学间隔层折射率的分布方式对倒置结构聚合物太阳能电池器件有源层光电场的分布和 短路电流密度( Jsc) 的影响。模拟选取的多光学间隔层是通过在ITO( Indium Tin Oxide) 玻璃衬底上依次旋涂未 掺杂ZnO 和掺杂浓度分别为0. 002 5 mol /L,0. 005 mol /L,0. 01 mol /L 的铯掺杂氧化锌( CZO: Cs doped Zinc Oxide) 薄膜制备而成的。模拟结果显示,采用从上到下铯掺杂浓度依次增加的多光学间隔层结构能有效提高 器件有源层对入射光的光吸收和短路电流密度。  相似文献   
110.
 在对中国太阳能的资源条件和产业特点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太阳能光热、光伏发电的关键技术、核心装备和市场现状,指出了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多能互补等将是太阳能利用技术发展的未来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