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2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82篇
系统科学   253篇
丛书文集   66篇
教育与普及   47篇
理论与方法论   120篇
现状及发展   20篇
综合类   3495篇
自然研究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49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276篇
  2013年   192篇
  2012年   270篇
  2011年   333篇
  2010年   252篇
  2009年   263篇
  2008年   286篇
  2007年   365篇
  2006年   307篇
  2005年   233篇
  2004年   201篇
  2003年   160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41.
In social systems science generally, and in management science particularly,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variety of types of specific problem-solving methodologies (under the rubric of hard and soft systems approaches) have given an impetus to a line of inquiry, as well as debate on the nature of those methodologies. On the one hand, there has been the view that what we are witnessing is a form of Kuhnian crisis. On the other hand, a complementarist view of developments has been argued and a contingency approach proposed. But one thing has been common among the competing views: a belief that the prospects for further advances in the design and application of those methodologies, and in resolving the current controversies, lie in serious attempts to reconsider and clarify the underlying metatheoretical assumptions and concerns. This paper is an attempt to contribute to such an endeavor. A brief exposition of three methodological foundations (namely, empiricism, hermeneutics, and critique) is made, not only with the purpose of highlighting the nature as well as the limits of their epistemological and ethical claims, but also as a basis for illuminating both the nature of contemporary work on systems inquiry, design, and problem solving and the ongoing debate on what constitutes appropriate criteria for choice of specific methodologies.  相似文献   
42.
目前基于网络的垃圾用户检测方法只考虑了简单社会关系,缺乏对更多复杂社会语义关系的利用,难以达到最优性能.针对这一挑战,提出一种基于层次注意力机制的垃圾用户检测模型(HAM-SD).模型首先使用异质信息网络对社交媒体进行建模,挖掘丰富的语义与结构信息,接着利用节点级注意力层聚合元路径邻居增强节点表示,同时利用自适应层级聚合模块选择不同层级特征提升表征能力,然后通过语义级注意力层融合不同元路径下的节点表示,最后带入分类检测模块实现垃圾用户检测.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检测垃圾用户,并在不平衡数据分布时保持较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3.
本从数学角度探讨了专业“温度”及专业过热现象,并建立了一个防止专业过热的人才培养模型。  相似文献   
44.
城市景观反映城市的特色,过去经常忽视或者微观地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文章试图从城市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及社会景观等方面,对合肥市的景观设计提出一些具体的构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45.
处理好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养老保险之间“度”和“量”的关系,对于建立我国多层次的养老保险制度是至关重要的。文章利用微观经济学的消费者选择理论,从近期横向和跨时期纵向两个方面,对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之间的关系做了微观的分析,以期揭示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的微观机制,从微观角度再一次说明;社会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之间不是简单的此消彼长的关系。社会养老保险的保障水平如果制定得过高,才会排挤商业养老保  相似文献   
46.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与社会公众参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选择,也是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应该引导公众树立循环经济的新理念,积极倡导节约资源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并努力构筑公众参与循环经济的平台。  相似文献   
47.
社会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革命发展到现在,大体经历了三个不同的历史时代,即思想革命时代、政治革命时代、社会革命时代。党在三个时代的基本路线,就是思想革命路线、政治革命路线和社会革命路线。相应于社会主义运动的三个革命时代和党的三个时代的基本路线,党就有三个时代的不同的建党路线,这就是思想革命时代的思想建党路线,政治革命时代的政治建党路线和社会革命时代的社会建党路线。  相似文献   
48.
从有利于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实现社会正义的目的出发.可以将社会正义的构造理解为过程构造与逻辑构造的统一。这样分析有助于人们在实现社会正义的实践中有针对性地去解决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人们重视实现社会正义的各个环节。  相似文献   
4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必须弘扬和强化当今社会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疏导社会的消极心理,加强社会心理建设,优化整个社会心理.  相似文献   
50.
在阐述财务公开定义的基础上,介绍了内部公开和对外公开这两种财务公开的基本形式,论述了财务公开可产生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