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5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38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11.
近年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咸潮灾害频发,区域供水安全受到威胁,快速、准确地预测咸潮上溯距离对潮汐影响河段取水口优化布置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盐度对流扩散方程,推求河口咸潮上溯距离与径流的理论关系并通过构建珠江口水动力-盐度模型,分析咸潮上溯对径流变化的响应特征,提出磨刀门咸潮上溯距离与径流响应模型,继而比较不同咸潮上溯半经验模型在相同水文条件下的应用差异性,评估不同预测模型在磨刀门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不同的流量动力组合下,珠江口咸界均呈现S形分布特征。咸潮上溯距离L与上游径流量Q在理论上呈现幂指函数关系,利用半经验模型预测磨刀门的咸潮上溯距离是可行的。Savenije模型和L-Q响应模型较好地考虑了实际地形和动力特征的影响,并且模型的计算精度和效率高,可实现磨刀门咸潮上溯距离的快速预测。  相似文献   
112.
全球气候变化下的黄河上游径流量变化及其预测是流域生态水文研究的热点之一。论文利用2008-2020年流域内48个气象站的监测数据和头道拐水文站径流数据,系统分析了黄河上游流域径流量与气候要素变化的关系,并建立径流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单一月份的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和月蒸散发量多未表现出显著的年际变化趋势,但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显著上升,而年蒸散发量也有上升趋势但统计不显著;多数单一月份的月径流量和年径流量均在年际上呈显著增加趋势。在月平均气温、月降水量、月蒸散发量均与月径流量显著相关的基础上,基于气候要素建立的黄河上游流域径流量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13.
利用正规化周期回归预测模型,对新丰江流的月降水长流序列进行拟合分析和预测,无论是拟合的过程还是预测检验的结果都与实测值基本符合,说明该预测模型是可行的,该模型还具有能充分利用水文系列信息,采用对最大左侧概率PF值者进行F检验,从而提高了检验的信度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4.
为评价不同类型屋面径流污染特征,通过2016~2018年雨季期间对北京中心城区某沥青屋面和金属屋面径流进行监测,分析其径流污染特征,并评价初期雨水弃流对径流污染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沥青屋面径流和金属屋面径流中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和氨氮(NH+4-N)的事件平均浓度(EMC)均远高于《地表水环境标准》中Ⅴ类水的水质标准,总体略高于同类型屋面径流的相关研究报道;研究监测的6场降雨事件,沥青屋面径流中悬浮固体(SS)、COD、TP和NH+4-N的初期冲刷强度均高于金属屋面,在前期晴天数较高或降雨强度和降雨量较大时更为显著;通过提出的径流厚度和污染物排放率关系曲线方法,可定量评价不同初期弃流量对径流污染控制效果,金属屋面和沥青屋面径流弃流3 mm径流厚度后,可以有效控制(72. 75±20. 96)%和(80. 55±15. 94)%的SS污染负荷,以及(66. 91±21. 68)%和(85. 25±11. 28)%的COD污染负荷,弃流后径流污染控制效果较好;但按照3 mm径流厚度弃流后,仍不能一定保证弃流后径流中SS和COD浓度在国家相关规范要求的初期弃流后雨水径流污染物浓度范围内。  相似文献   
115.
九龙江流域降雨径流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选取福建省九龙江流域内5个典型小流域作为研究区.在GIS技术支持下.采用现场调查与资料收集,野外监测与室内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利用2003年5~6月两场降雨事件全过程实测的水文数据、营养盐氮、磷负荷进行对比分析.得到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小流域降雨径流污染特征与规律:降雨径流中污染物浓度高于非降雨期,且总氮、总磷的流失负荷主要受降雨强度、径流量大小影响,浓度变化过程与流量变化呈大致相同的趋势.溶解性污染物如氨氮.在降雨径流过程中浓度变化幅度较小.表明其溶解性所受到的水环境条件的限制可能大于流量变化对它的影响.施肥水平对污染负荷也有较大的影响.径流流失的氮素以可溶态氮为主.磷素主要以颗粒态磷为主.但以林地为主的小流域.因植被覆盖好.几乎不发生土壤侵蚀.磷素的径流流失以可溶态磷为主.  相似文献   
116.
基于GIS的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以重庆市南岸区小流域为研究区域,采用美国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为评价模型,以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view3.2为分析平台,并在Arcgis支持下,进行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通过建立数字高程模型、TIN模型,数字化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土壤类型等矢量图层,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连接,矢量、栅格数据转换,地图代数运算等操作步骤,获取基于栅格数据的小流域土壤侵蚀量和侵蚀强度,并提出了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7.
基于漳卫南运河流域3期(1985年、1995年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图、土壤分布图和主要水文气象站1960—2010年温度、降水、径流等基本资料构建SWAT分布式水文模型,建立了基于SWAT模型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流域径流影响的分项量化方法。在量化分析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漳卫南运河流域径流影响的基础上,通过对不同情景的模拟计算,定量分析了不同年代水土保持、城镇化、水利工程和社会经济用水等不同人类活动驱动因子对流域径流变化的贡献率。结果表明:相对于基准期(1960—1978年),不同年代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的影响程度不同,变化期(1979—2010年)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变化的贡献率为29.39%和70.61%;在不同人类活动驱动因子中,除城镇化使径流增加外,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和社会经济用水均使径流减少,且社会经济用水对径流变化的影响最大,超过人类活动引起的径流减少总量的50%。  相似文献   
118.
随密实型铺装的增长,道路径流污染日趋严重,而透水混凝土铺面是处治路面径流污染的有效措施。为针对路面径流污染特性,通过透水混凝土的制备与渗滤试验,研究了透水混凝土空隙率以及水力参数对其阻滞路面径流污染效果的影响;通过粒度分析解释其净化作用机理,研究了其阻滞路面径流污染的长效机制。结果表明,透水混凝土合理空隙率为20 %,对粒径范围在417~800 μm的悬浮颗粒物截留效果最佳;渗透系数与污染物净化率基本呈现负相关关系;提出了一种确定渗滤结构最佳清理时间点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9.
海绵城市雨洪控制中雨水径流水质变化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充分利用水资源的理念下,对海绵城市某公司不同取样点的雨水水质进行检测。介绍了研究区域的详细情况,给出雨水采集方法、实验方法和水质指标检测方法。选择研究区域4个不同下垫面的屋面和路面作为雨水取样点,分析了雨水径流水质随降水时间的变化规律、雨水径流水质随降水强度的变化规律和不同下垫面影响下雨水径流水质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降雨初期雨水污染程度较高,雨洪控制中衡量雨水径流水质指标含量相对较高;随着降雨时间的增加,水质逐渐好转并最终趋于稳定;短时暴雨和强度消耗时长降雨相比,径流污染负荷明显更高;舍弃前10 min的初期径流雨水后,水质明显更好,说明海绵城市雨水利用潜力很高,可作为第二水源。  相似文献   
120.
本文根据流体运动的最小阻力原理,阐述了地下径流在洞穴形成中的作用,并分别就紊流液态下的有压管流和具有自由水面的重力流做了证明。在岩溶通过的汇合,分叉与交叉处所形成的夹角不是随机的,它对应于水流通过该处时水头损失的最小值。一般这个夹角有向直角演变的趋势。其结果都是以扩大岩溶通道的空间体积来实现的,在这里往往会形成一个大的地下厅,最小阻力原理控制下的地下径流的侵蚀扩容作用,是岩溶分异发育的最基本的水动力学条件。图4,参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