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6篇
系统科学   5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1篇
综合类   4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提出一种实现视频会议中前后景分割和比特数分配的技术.在帧间预测的基础上,对序列图像中的运动目标或感兴趣区域(视频会议中为人脸区域)进行检测和跟踪,从而实现前后景的分割.该技术可以进一步提高图像数据的压缩比,而且还可以更合理地分配码流,能在较低比特率的限制下获得更好的主观视频质量。  相似文献   
72.
蟾蜍和牛蛙皮肤肥大细胞的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研究了蟾蜍幼体、成体和牛蛙成体皮肤肥大细胞的形态、数量及分布特点,并用阿尔辛蓝-番红(AB-S)染色法,对肥大细胞进行了组化分型.结果表明,蟾蜍幼体、成体和牛蛙成体皮肤肥大细胞主要分布在真皮层中,少量分布在表皮层中,蟾蜍皮肤肥大细胞数量及脱颗粒数均极显著地高于幼体和牛蛙成体(P〈0.01);蟾蜍幼体、成体和牛蛙成体皮肤肥大细胞均为黏膜肥大细胞,是参与构成皮肤黏膜免疫的第一道屏障.  相似文献   
73.
本文通过有限元分析得出了管板的温度场分布情况,验证了ASME规范中的表皮效应理论。在管板布管区域,管板大部分厚度上的温度都介于管程流体温度和壳程流体温度之间,只有在靠近管板表面处很薄的一层区域内的管板温度接近该侧流体的温度。在管板的不布管区域,管板沿厚度方向的温度由接近于管程流体的温度几乎呈线性降低至接近于壳程流体的温度。管板表层温度与流体温度的接近程度取决于对流传热系数,对流传热系数越小,管板表层温度与流体温度的差值越大。  相似文献   
74.
体内采用组织工程方法构建前交叉韧带种子细胞筛选研究,提供了一种理想的细胞标记的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兔皮肤成纤维细胞(SF),比较皮肤成纤维细胞使用荧光染料CM-DiI体外标记前后细胞的生长状态、增殖活性以及检测SF复合纤维生物蛋白胶植入前交叉韧带上12周后的荧光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M-Dil标记SF效果良好,标记阳性率高于95%.而标记前后SF增殖活性无明显变化,荧光标记在体内实验12周后仍有表达.从而证实CM-DiI是筛选前交叉韧带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筛选研究中细胞标记、示踪的良好标记物.  相似文献   
75.
摘要:将毛管束模型引入到出砂问题的研究中来,同时考虑了表皮效应,建立了出砂毛管束物理模型,该模型能够将复杂的多孔介质固液耦合问题转化为宏观的管流流动问题,通过分析砂岩颗粒在毛管束中的受力和运动,建立了砂岩出砂数学模型,分析了出砂过程动态机理,推导了出砂临界压力梯度公式,该公式从理论上对出砂问题进行了定量表征。敏感性分析表明:随着表皮和表皮厚度的增大,临界压力梯度增大;随着砂粒半径的增大,临界压力梯度也随之增大。为了验证公式的有效性,设计了砂岩出砂物理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平均误差为16%,和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76.
通过探索蒲公英提取物对白色家兔的多次皮肤刺激和皮肤模型刺激性实验,评估了蒲公英提取物对皮肤的刺激性,并通过人真皮成纤维细胞评估其抗炎活性,研究了蒲公英提取物作为化妆品、皮肤外用试剂功效添加成分方面的安全性和功效性.家兔的多次皮肤刺激实验和皮肤模型实验表明了蒲公英提取物无刺激性.抗炎实验结果表明:经组胺干预后,使用蒲公英提取物的组别炎症因子IL-6和IL-8均有所降低,证明该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蒲公英提取物作为一种有效的天然成分,有较高的皮肤安全性和良好的抗炎作用,因此,可以作为具有抗炎、舒缓、修护等多种功效的有效原料成分应用于化妆品中.  相似文献   
77.
在基于机器视觉的手势识别研究中,手势分割与定位是关键技术。本文在分析肤色的颜色特征和人手运动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视频图像序列中实现手势分割和定位的算法。首先结合肤色检测技术和基于高斯混合模型的运动目标检测技术,获得了图像序列的初始手势区域,之后利用Blob技术实现了最终手势的分割和定位。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分割和定位准确度。  相似文献   
78.
利用患者自体来源的皮肤细胞,在经过短时间的体外培养后构建组织工程皮肤,并对其移植后的转归进行动物实验观察.分离培养头皮中的角质形成细胞及创面来源的成纤维细胞,并在体外进行传代扩增.利用三维立体培养系统构建复合细胞膜片,移植于裸鼠背部全层缺损创面,以单层细胞膜片为对照,对其转归进行大体及病理学观察.体外分离培养的皮肤细胞在体外扩增2周后即可用于构建复合细胞膜片,在移植覆盖裸鼠全层皮肤创面后,伤口愈合良好,移植2月后的病理结果显示皮肤结构明显优于单层膜片移植.证明利用患者自体来源的皮肤细胞可快速构建组织工程皮肤,有望成为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9.
水平井封隔器分段酸化技术作为各向异性油气藏中实现均匀酸化的一种重要增产措施,因而均匀酸化后表皮
因子的研究变得至关重要。以水平气井井筒周围椭圆形污染带为基础,考虑酸液均匀改造污染带以及残酸返排对气
体渗流的影响,将椭圆形伤害带内复合区域渗流问题划分为3 个均质区域内流体的渗流,利用阻力叠加原理获得计算
水平气井分段酸化后表皮因子新方法。实例分析表明:水平气井分段酸化后局部表皮因子沿井筒方向由跟端到趾端
不断减小,且随着酸化半径以及酸化带渗透率的增大不断减小,而随着泥浆垂向最大浸入半径的增大而增大。研究为
水平气井分段酸化表皮因子计算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80.
 地层温度条件下自动可降解纤维能有效暂堵已形成的人工裂缝或天然裂缝,大幅提高缝内净压力,从而迫使人工裂缝发生转向,从其他方向启裂与扩展,增加油气藏改造体积。此时纤维在裂缝内形成滤饼填充带,形成一附加压差。理解纤维暂堵人工裂缝附加压差的影响因素,是优化纤维暂堵转向压裂设计关键参数的基础。由于缝内纤维滤饼引起附加压差影响因素众多,纤维转向压裂关键参数优化难度较大,本研究以纤维暂堵人工裂缝的物理模型为基础,利用经典水力压裂理论,推导并求解纤维滤饼附加压差的数学模型,模拟计算其影响因素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较低排量、较小裂缝宽度和较高黏度有利于增大附加压差,加强纤维封堵裂缝的效果。结合裂缝延伸准则,得出井底压力增量与附加纤维滤饼长度两者成线性增加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