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84篇
  免费   331篇
  国内免费   533篇
系统科学   380篇
丛书文集   175篇
教育与普及   4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1篇
现状及发展   59篇
综合类   9681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08篇
  2022年   175篇
  2021年   158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146篇
  2018年   157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313篇
  2014年   410篇
  2013年   297篇
  2012年   484篇
  2011年   487篇
  2010年   352篇
  2009年   445篇
  2008年   404篇
  2007年   619篇
  2006年   530篇
  2005年   477篇
  2004年   415篇
  2003年   432篇
  2002年   343篇
  2001年   323篇
  2000年   350篇
  1999年   284篇
  1998年   242篇
  1997年   269篇
  1996年   213篇
  1995年   207篇
  1994年   175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149篇
  1991年   153篇
  1990年   130篇
  1989年   136篇
  1988年   88篇
  1987年   80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2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61.
弯道水流的数值模拟及沿河路基冲刷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大型流场分析软件Fluent,采用现代三维运动界面追踪技术VOF(流体体积)方法和标准k-ε模型耦合求解对圆心角为90°弯道的弯道水流三维流场进行了合理模拟,得出了河床剪应力的分布特征,为路基冲刷分析和合理防护措施的制定提供了理论分析的基础.  相似文献   
962.
Liquid-solid interface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of SCN-2wt%H2O alloy was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ce of shear flow. It has been found that shear flow strikingly enhances the stability of planar interface at lower pulling rates. In the intermediate range of pulling rate, the interface experiences periodical oscillating "planar-cellular" and "cellular-dendritic" growth patterns. The formation of oscillating growth modes can be explained by two reasons: (i) The stabilizing effect induced by shear flow competes with the growing destabilizing effect by the increase of pulling rate, which provides the driving force for morphological evolution; and (ii) the establishment of stable solute field at the liquid-solid interface needs a period of time, leading to the result that the interface evolution can not stay stable at the equilibrium state. However, as the puling rate becomes higher, it play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s in pattern selection and dendritic growth forms.  相似文献   
963.
低旋流燃烧和流动特性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低旋流燃烧(LSC)技术背离传统旋流燃烧机理的燃烧方式,以及其所具有的燃烧效率高、稳定性强、火焰区域温度低和NOx排放量极低等特点,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LSC燃烧和流动特性以及受喷射器多孔板阻塞比的影响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LSC喷射器能够形成典型扩散湍流流动和"扫帚形"低温火焰结构;多孔板阻塞比对LSC喷射器扩散湍流流动分布、中心线上轴向气流速度和湍流强度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64.
主要研究一类具有对称性的双曲型方程组解所具有的衰减性质.对于二维定常Euler方程组,证明了当满足给定的初始值条件时,在整个流场中Mach数充分大的情形下,方程组的解是渐近稳定的.  相似文献   
965.
针对低渗透、低丰度储层难以有效开发动用的难题,以五点井网为例,推导基于非线性渗流条件下的井网产量计算公式,在忽略非线性项时,即为达西渗流,用该方法得到的产量与达西模型的误差在0.5%以内,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可作为低渗透油田井网优化设计方法。将动用系数作为衡量低渗透储层动用程度的指标,为井网优化设计提供参考。并以某低渗透油田区块为例,考察了井距、注采压差与油井产量和动用系数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低渗透油田非线性渗流的存在,井距越大,由于克服非线性渗流所消耗的压力越多,动用系数越低,在某低渗透油田区块目前300 m井距下很难建立有效的驱动体系。  相似文献   
966.
为了反映特低渗透油层基质-裂缝-水平井耦合流动的非达西渗流规律,完善非达西渗流条件下压裂水平井非定常渗流产能预测方法,建立完整的数学模型。对大庆敖南油田压裂水平井进行了优化设计数值模拟研究,研究了裂缝长度、裂缝条数、裂缝分布、水平井长度、裂缝间距、裂缝导流能力等对压裂水平井开发效果的影响,揭示了整体压裂基质-裂缝耦合两相流动开采变化规律。该模型物理概念清晰,模型先进,计算结果与试验和矿厂动态数据变化规律相符和吻合,可有效指导现场进行水平井压裂优化设计。  相似文献   
967.
针对低渗透双重介质地层进行水力压裂后形成的有限导流垂直裂缝,结合沃伦-鲁特模型,利用质量守恒和椭圆流法建立了低渗透双重介质油藏椭圆流数学模型,并应用拉普拉斯变换,求得了低渗透双重介质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无因次产量表达式。运用Stefest数值反演,绘制了无因次产量随时间变化的双对数特征曲线图,对影响低渗透双重介质油藏有限导流垂直裂缝井井底压力动态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生产时间推移,启动压力梯度对产能影响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968.
针对中铝山西分公司煤气分厂循环水系统的钢制流量堰板及挡板受到严重腐蚀的现状,提出了用硬聚氯乙烯塑料替代的方案,并对硬聚氯乙烯塑料的特点、寿命、应用前景及经济效益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69.
交错波纹板原表面换热器通道内对流换热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具有正弦波形通道交叉排列的原表面换热器多通道单元内三维稳态层流流动与换热特性进行了分析,利用数值模拟方法探讨了上下波纹板交错角θ、波纹相对节距P/H(波长/波高)及雷诺数RP对流动与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入口段流动与换热性能的变化较大,此变化在沿主流方向第4个单元后基本消失;在水力直径基本相同的前提下,阻力系数厂及平均努谢尔特数Nu随θ的增大而增大;f及Nu在P/H为1.5~3.1的范围内随P/H的增大而增大,在RP大于900及P/H为3.1~4.0时随P/H的增大却开始减小;壁面局部Nu的最大值发生在主流尾部以及与流体出口邻近的2个入口处附近,最小值在上下波纹板的接触点上产生。  相似文献   
970.
需要大电流测量的低温实验中,为了保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设计热沉时电流的热效应不可忽略.定量讨论了低温大电流测量中的一维热沉设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