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48篇 |
免费 | 17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0篇 |
丛书文集 | 17篇 |
教育与普及 | 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1篇 |
现状及发展 | 3篇 |
综合类 | 1437篇 |
自然研究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7篇 |
2021年 | 22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22篇 |
2017年 | 31篇 |
2016年 | 39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59篇 |
2013年 | 50篇 |
2012年 | 89篇 |
2011年 | 84篇 |
2010年 | 46篇 |
2009年 | 57篇 |
2008年 | 50篇 |
2007年 | 75篇 |
2006年 | 64篇 |
2005年 | 71篇 |
2004年 | 65篇 |
2003年 | 53篇 |
2002年 | 74篇 |
2001年 | 66篇 |
2000年 | 69篇 |
1999年 | 41篇 |
1998年 | 42篇 |
1997年 | 31篇 |
1996年 | 36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20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17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5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5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利用ArcGIS10.0软件,划分了瑶湖流域的范围,并提取了土地利用类型及其面积,在流域调查的基础上,参考国内外相关研究方法,按照农村与城镇生活污染(A类污染)、畜禽养殖污染(B类污染)、村镇与农业径流污染(C类污染)和水产养殖污染(D类污染)等4种污染来源,估算了瑶湖流域的非点源氮、磷污染负荷。结果表明:入湖氮、磷总负荷分别为346.3 t/a和102.8 t/a;B类污染是氮和磷污染的主要来源,其污染负荷占总负荷的比例分别为73.1%和85.3%;南昌县对B类污染的TN和TP贡献率大于青山湖区;南昌县对A类污染的TN和TP贡献率稍小于青山湖区;对于C类污染,TN贡献率大小为:水田村镇水浇地,TP贡献率大小为:村镇水田水浇地。在此分析基础上,提出了非点源N、P污染负荷控制对策。这为瑶湖流域水污染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同时也为政府制定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提供了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2.
中国东部中新生代含油气盆地的反转构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自西向东,中国中、东部发育有3期反转构造带,即分别形成于侏罗纪-早白垩世末期、晚白垩世-新生代早期和渐新世-中新世末期反转构造带,表明中国中、东部在这3个时期分别经历了3次不同程度的挤压,反转构造的变形幅度由强变弱,构造的保存从差变好.反转构造主要为挤压倾滑型,其次为压扭型.反转构造的发育具有高度的选择性,仅部分先存构造发生了反转,主控因素是砂泥岩组合、断层倾角、断裂带内低摩擦断层泥和异常压力的发育程度等.反转构造的发育期与盆地内主生油期基本一致,因而反转构造为中、东部油气盆地形成大中型油气田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73.
74.
青藏高原盆地系统演化与高原形成时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藏高原在以时间为坐标的隆升过程中,高原的范围、高度都是呈阶段性递增的.随着青藏高原的构造隆升,在高原的内部和外围发育了众多的沉积盆地,在这些沉积盆地中详细地记录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高原北部盆地的演化显示出向北递进增长的特征,以南北挤压为动力背景的北部前陆盆地演化代表了盆地对高原周缘造山带的响应关系:金沙江缝合带、昆仑山、祁连山的新生代逆冲抬升的时间分别为53 Ma、46 Ma和29.5 Ma.对高原南北盆地-造山带的构造演化对比发现:祁连山和高喜马拉雅的逆冲时间相同,说明青藏高原在渐新世基本定型. 相似文献
75.
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藏注入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金亮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4)
油藏注入史分析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工作,综合利用自生包裹体测温和包裹体中烃类组成特征,结合成岩史、流体史和烃源岩热演化史分析资料,可有效地指明石油向油藏注入的时间、方向和期次,从而建立烃类的成藏模式.这项研究工作对于多期构造运动和多期油气成藏的复杂油气探区具有更加宝贵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将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和精细时—温埋藏史恢复的盆地模拟技术相结合来研究复杂油气探区的油藏注入史,为油气藏形成时期和成藏演化史的研究开辟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76.
缪卫东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0(6):519-522
为了确定苏红图盆地玄武岩中铀矿化的类型,为开采利用提供理论根据。对该区玄武岩中铀矿化特征、成矿条件及成矿机制进行了研究分析,发现其具备与砂岩中层间氧化带型铀矿类似的成矿条件,是受后生层间水作用的一种特殊类型的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可用地浸技术开采利用。 相似文献
77.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依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大量钻井、露头及岩芯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详细研究了须家河组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湖相三角洲、湖泊、海相三角洲、滨岸和海湾六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古地理演化经历了由海相环境-海陆过渡相环境-陆相环境的转变;在须四早期,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褶皱成山,使研究区与阿坝海域完全隔绝,整个四川盆地真正进入了陆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78.
79.
栅格型水文模型及其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汉江上游汉中水文站以上集水面积为研究区域,基于栅格型数字高程数据,利用数字高程流域水系模型,生成栅格水流流向,构建数字流域水系及空间拓扑关系;然后将逐步插值法处理后的栅格型降雨数据作为研究区内每一栅格单元上的雨量输入,并在各栅格上应用新安江降雨径流模型进行产流计算;再运用考虑区间侧向入流的Muskingum-Cunge法在栅格水系上进行“先合后演”的洪水演算,从而获得汉中站的流量过程.结果表明,栅格型水文模型不仅能演算出流域出口断面处的流量过程,还能方便地计算流域内各支流任一栅格点上的流量过程. 相似文献
80.
秦永强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4,14(9):342-343
简述了古交电厂26000m^3单元组合式蓄水池的工程概况及防水施工顺序和工艺。着重介绍了防水措施中的止水带、防渗膜、密封膏、侧壁底部施工缝以及池壁对拉片等施工要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