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5篇
  免费   230篇
  国内免费   187篇
系统科学   33篇
丛书文集   151篇
教育与普及   33篇
理论与方法论   6篇
现状及发展   77篇
研究方法   5篇
综合类   4856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96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54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65篇
  2009年   218篇
  2008年   197篇
  2007年   336篇
  2006年   273篇
  2005年   239篇
  2004年   221篇
  2003年   225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27篇
  1998年   143篇
  1997年   126篇
  1996年   116篇
  1995年   105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80篇
  1992年   74篇
  1991年   68篇
  1990年   59篇
  1989年   50篇
  1988年   51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41.
Yuan  Fang  Chen  Qun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2,57(6):687-693
The wide application of evaporative cooling techniques in which the optimization criteria form the theoretical basis for improving evaporative cooling performance is essential for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mission reduction.Based on exergy analysis and the entransy dissipation-based thermal resistance method,this contribution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low and area distributions in the optimization of the performance of indirect evaporative cooling systems.We first establish the relationships of exergy efficiency,entransy dissipation-based thermal resistance and cooling capacity of a typical indirect cooling system.Using the prescribed inlet parameters,the heat and mass transfer coefficients and the circulating water mass flow rate,we then numerically validate that when the cooling capacity reaches a maximum,the entransy dissipation-based thermal resistance falls to a minimum while the exergy efficiency is not at an extreme value.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entransy dissipation-based thermal resistance,not the exergy efficiency,characterizes the heat transfer performance of an evaporative cooling system,which provides a more suitable method for evaluating and analyzing the indirect cooling system.  相似文献   
742.
由于风荷载对斜拉桥的作用比较敏感,尤其是对于柔性大跨度斜拉桥。文章基于伯努利方程推导整个断面的3方向静风荷载原理,并采用内外增量双重迭代以及发散机理的数学描述给出静风稳定性计算过程;结合斜拉桥本身特性,分析了某跨江大跨度斜拉桥的横桥向风荷载和竖桥向风荷载的影响;使用大型有限元软件MIDAS/Civil建立桥梁模型,并进行成桥状态静风荷载下的特性分析,据此来评估该桥的静力抗风性能,为相关桥梁的抗风性能分析与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43.
防冲抗爆恒阻大变形锚杆包括杆体、托盘和螺母,其恒阻装置,可以在巷道围岩发生大变形时自动拉伸,并保持恒定的工作阻力.锦屏二级引水隧洞开挖极强岩爆洞段施工时首次引入了防冲抗爆恒阻大变形锚杆,工程实际应用验证了其可行性,此对类似工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44.
通过改进单螺杆挤出机,成功开发了长纤维增强聚丙烯热塑料材料在线混合技术。研究了分流板的开孔直径、开孔率、孔间距以及分流板与螺杆头部之间的距离对于长纤维形态的影响,并且测定了材料的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当开孔直径与纤维长度之间的比值小于0.5、开孔率小于0.2时,分流板对于长纤维形态影响较大,而孔间距的变化对于长纤维形态没有影响。相对于单孔设计,分流板的多孔设计形式有利于纤维分布和进一步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分流板与螺杆头部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既能保持纤维长度又能有利于挤出。对于特定形状的分流板,局部阻力系数可以作为一个可靠的参数来控制纤维形态。  相似文献   
745.
测定比较了刺楸及东北地区几种主要广布树种(紫椴、水曲柳、黄檗、榆)在低温胁迫条件下的主要抗性生理指标(脯氨酸含量、过氧化物酶活性、丙二醛含量),并采用坐标综合评定法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显示:刺楸的抗寒性弱于东北地区几种广布树种,从强到弱的顺序为榆>黄檗>紫椴>水曲柳>刺楸;对温度条件要求较高是限制刺楸在东北地区分布与传播的主要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746.
为了保证空间硅太阳电池阵的连接质量,采用枪式微型电阻焊接系统对镀银铜导线与银箔连接片进行了工艺实验研究和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采用纯钼电极焊接的焊点质量及其耐磨性要明显优于纯钨和钨铜电极。电极间隙对焊点质量影响很大,焊接电压对焊点质量的稳定性有较大影响。适当增加焊接压力会抑制焊接飞溅、改善焊点质量、提高焊点强度,但当压力大于25 N时,压力的增加对焊点强度的改善作用将不再明显。银箔扭曲或撕裂是最可靠的焊点拉伸破坏形式,此时对应的焊点强度超过40 N,且焊接过程飞溅较小,电极无明显粘连。可见选用适当的工艺参数,则焊点界面结合良好且无明显孔洞缺陷以及虚焊现象,综合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747.
王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9,19(17):179-183
使用理论分析模型与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单晶硅光伏板串联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搭建光伏板温度可控实验台,利用数据采集装置获得光伏板在不同温度下的串联电阻值,使用简化后的Handy模型串联电阻值进行理论计算。实验结果表面,串联电阻随温度的升高而升高,在标准光照强度100 W/cm2下,单晶硅光伏板电池串联电阻随温度变化曲线斜率为0. 001 9Ω·℃-1,实测串联电阻随温度变化趋势与理论模型分析结果一致。  相似文献   
748.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指数型渐变槽线天线(即Vivaldi天线或ETSA,Exponential Tapered Slot Antenna)。在传统Vivaldi天线的基础上,对两个地方进行改进:一是在天线的指数槽底部加载电阻,二是在天线辐射区开对称的三个不等矩形槽。主要目的是改进天线的低频段性能。该加载电阻的开槽Vivaldi天线的尺寸为150mm*150mm,采用的介质基板是介电常数4.4,损耗正切0.02的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板(即FR-4板)。运用Ansoft HFSS14电磁仿真软件对结构进行优化分析,设计并制作了一款工作在0.8-3.8GHz(实测)的改进型Vivaldi天线。该天线在带宽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定向辐射特性。  相似文献   
749.
基桩中负摩阻力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将负摩阻力对桩基性能的影响和现行规范中有关考虑负摩阻力基桩设计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负摩阻力在各种条件下对桩基的不利影响,并提出了解决这些不利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750.
铜绿假单胞菌多重耐药性分子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铜绿假单胞菌是重要的医院感染条件致病菌.由于各种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问题日趋严重,导致了铜绿假单胞菌产生了很强的耐药性而且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通过多种途径产生耐药.而从分子水平对其耐药性机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