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7篇
  免费   99篇
  国内免费   51篇
系统科学   31篇
丛书文集   18篇
教育与普及   14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2篇
综合类   1048篇
自然研究   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98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85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21.
High resolution elemental MD05-2903 from the northern South records in core China Sea were obtained from XRF scanning and grain size and mineral component analyses. The K/Ti curve reveals climate changes since MIS 3 on a millennial scale, representing one of the best such records so far from deep-sea sediment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When compared our K/Ti record with other climate records from high latitude ice cores and from East Asia stalagmites, variations in the K/Ti record show some typical saw-shaped features of rapid climate change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Grain size analysis reveals a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variations in K/Ti and in the fine end-member grain size. XRD analysis confirms that high K/Ti layers were dominated by K-rich weathering minerals, especially illite, while low K/Ti layers contain low illite but high abundance of Ti-rich heavy minerals. Therefore, the K/Ti record reflects changes in the input and deposition of fine weathering minerals and heavy minerals in the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region during stadials and interstadials. These elemental changes were largely con- trolled by variations in rainfall, erosion, and fluvial trans- portation induced by East Asia Monsoon.  相似文献   
122.
梅芳芳  曹前进 《河南科学》2014,32(7):1219-1223
为了弄清楚影响浮叶植物水鳖的早期生活的潜在因素,设计了一个3×2因子的室外实验来研究基质和冬芽对水鳖早期生活阶段的影响,即实验用的冬芽分成小、中、大3组,让它们分别在2种不同的土壤基质(沙、泥)中生长.实验结果表明,在相同的基质中,随着冬芽的不断增大,水鳖的萌发率、不同器官(根、茎、叶、叶柄)生物量和总生物量等都有相应的提高;相对来说,大的冬芽和沙基质有利于水鳖早期的萌发、构建和生存,而大的冬芽和泥基质则有利于萌发后水鳖的生长;生物量倾向于根部的分配方式,有利于植物度过不利的环境而更有利于它的生存.  相似文献   
123.
海洋生产总值预测是一项极其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工作,本文探讨了神经网络集成模型在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预测中的应用.通过采集广东省2000—2010年海洋统计年鉴数据,借助Bagging方法生成仿真数据训练网络个体,将12个个体网络集成对广东省2010年海洋生产总值进行预测分析,该模型解决了海洋经济数据非线性、时变性、样本量少和偏差大等问题.与线性回归方法的比较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集成模型预测海洋生产总值的结果更可靠.  相似文献   
124.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风沙活动强烈地区.本文选择柴达木盆地灌丛沙堆,通过典型样方调查和剖面采样分析,从形态特征及剖面CaCO_3、有机质、粒度等差异对柴达木盆地灌丛沙堆发育背景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灌丛沙堆的长、宽、高等形态参数之间均呈现较好的相关性,高度与水平尺度、侧影面积与体积的拟合曲线及野外观测显示,湖滨地区灌丛沙堆处于增长阶段,洪积扇灌丛沙堆处于稳定阶段,绿洲边缘的坡洪积堆积区灌丛沙堆处于衰亡阶段;宗家镇和下西台灌丛沙堆沉积以细砂为主,局部存在突变现象;灌丛沙堆中CaCO_3含量与有机质含量相关性较大,CaCO_3含量高值和低值可能比有机质相应值深20~35cm,表明CaCO_3可能主要是由地下水和淋溶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5.
【目的】针对中国渤黄海水体类型复杂的特性,建立一个同时适用于浑浊水域与清澈水域的漫衰减系数反演算法。【方法】利用2000年7月至2004年2月在中国近海海域现场测量的238组光谱数据,针对浑浊水域与清澈水域分别建立漫衰减系数的半分析算法和经验算法,并基于加权方法将两算法结合,构建水体联合算法。【结果】新建立的联合算法精度较高且较为稳定:算法的决定系数(R~2)达到0.891,均方根误差(RMSE)与平均绝对误差(MAPE)分别为0.543 m~(-1),26.77%。在误差敏感性分析中,半分析算法与经验算法的MAPE与RMSE在6%和0.06m-1以内。【结论】新的反演算法适用于我国渤黄海水体漫衰减系数K_d(490)的反演。  相似文献   
126.
为了探索舟山以东浅水海域夏季水团分布及温、盐日变化规律,基于舟山以东浅水区域时间分辨率为1h的温盐深(CTD)站点数据,首先对数据剖面取平均以研究其温、盐场结构特征,然后利用Fuzzy聚类法对该区域进行水团划分,最后根据水团划分结果分区域统计分析跃层特征,并计算温、盐日变幅极差值以研究其日变化空间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可分为沿岸流水团、近岸混合水团、黑潮水团、东海中-深层水团、东海中-深层混合水团;受黑潮支流与沿岸流混合下沉的影响,调查海域中部中-深层水体相对高温、低盐;沿岸流区与黑潮水区10~20m深度层的温、盐日变幅较大,与跃层深度对应较好,表层、次表层的较小,底层的近似为0;近岸混合水团跃层上界深度最大、平均强度最小,该区域表层、底层日变幅相对较大。  相似文献   
127.
分析了中国草原丝路、沙漠丝路、西南丝路和海上丝路所途径的民族地区与海洋文化割裂不断的历史联系和现实机缘,指出了在当今的海洋时代,借助“一带一路”的开发和建设,建构中国海洋文化全球传播民族路径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8.
中国煤山剖面事件界线层粘土中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煤山剖面第25层亦即俗称的“白粘土”层代表着曾发生在二叠纪与三叠纪(P/T)地史转折期(约2.5亿年前)的灾变事件地层记录。继发现“白粘土”中存在自形晶石膏之后,这里新发现其中保存有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中子活化分析显示,白粘土中的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与自形晶石膏乃至与白粘土本身具有基本相同的稀土分布模式,指示了三在相同或极其相似环境中同期或准同期形成。联系“白粘土”呈天然强酸性的事实,提出了酸性硫酸盐化学置换碳酸盐导致生物化石碎屑石膏化的成因机制。石膏化生物化石碎屑的发现,为P/T转折期的海洋曾出现严重酸性化事件提供了新证据;且为解读P/T生物大灭绝现象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129.
130.
广西沿海海兽种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78年到1998年广西沿海的海兽进行调查,采集,研究,共鉴定出2目5科12种,其中一种为中国的首次记录,3种为南海的新记录,文中对各种的主要外形特征及其分布进行了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