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2篇
系统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4201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851.
针对马塞勒斯页岩气供应系统中的经济效益、水资源配置和温室气体减排这3个要素,开发基于生命周期评价的多层规划模型,并设置了高、低钻井和产气的两种规划情景。结果表明,在规划期内,高情景和低情景条件下的产气量分别达到882.31 bcf和472.40 bcf;生命周期耗水量主要用于水力压裂和终端发电;原地处理设施将在废水处理过程中占主导作用,且绝大部分的工艺废水将实现回用;系统平均单位电力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经济效益和用水量将分别达到6.00 kg/MJ、0.48 MJ-1和0.10 gal/MJ。结合TOPSIS多属性决策分析,表明多层方案能够规避传统单目标规划模型偏向性过强等不足,并为决策者提供不同模型规划方案的优劣排放。  相似文献   
852.
冀东油田高5区块具有油藏压力高、注气井斜度大、管柱下入深等特点。根据该区块目前的注气井井身结构、地面设施状况和注气增效要求,设计了笼统注气的管柱结构方案。利用冲蚀模型优选油管尺寸,并按照不同工况条件开展高温高压动态腐蚀模拟实验,探究注氮气井的井筒腐蚀机理,确定各因素对腐蚀速率的影响。最后对管柱的剩余强度和服役寿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选用ϕ73 mm、13Cr油管作为笼统注气管柱能够应对注氮气产生的冲蚀、氧腐蚀等影响,并有着良好的服役寿命。配备地面安全阀等安全装置,可以大大降低高压注气井存在的安全风险。该设计方案能够满足冀东油田深层氮气驱的生产需要,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53.
页岩气井的产能主要取决于支撑剂充填层裂缝和储层剪切滑移形成的自支撑裂缝提供的导流能力,目前对页岩自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变化规律和影响机理的认识仍不够充分,采用分形理论方法,引入裂缝开度分形维数和迂曲度分形维数对裂缝空间进行定量表征,建立了考虑闭合应力作用的自支撑裂缝导流能力数学模型。开展自支撑裂缝导流能力实验,结果显示初期裂缝导流能力可达30~50 D·cm,在40 MPa的闭合压力下仍可保持在1 D·cm以上;理论模型预测的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基本吻合;模型敏感性分析表明,裂缝开度分形维数与导流能力呈正相关关系;迂曲度分形维数与导流能力呈负相关关系。利用此方法可实现自支撑裂缝导流能力的快速、准确预测,为合理预测气井产能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854.
四川盆地侏罗系沙溪庙组砂岩储层存在着十分严重的储层损害潜在因素,在钻井和油层改造过程中及易造成油层伤害.通过对川中地区沙溪庙组砂岩储层微观地质特征和储层潜在损害因素的分析,结合陕北安塞油田长6油层地质特征和近20a的酸化压裂技术方法,建议在下沙溪庙组油层酸化压裂改造过程中使用田菁粉压裂液,在压裂液的反排时采用“控制反排速度,逐步放大压差,压裂末期适当挤入少量大直径压裂砂”,以避免砂粒受冲击造成地层伤害;建议酸化液添加冰醋酸稳定剂,或其他一些铁离子络合剂,并尽可能缩短工期,避免形成沉淀堵塞孔喉;对于含浊沸石的砂岩储层,不宜用盐酸酸化,建议用酸度较弱的磷酸或磷酸与盐酸的混合酸.  相似文献   
855.
将油页岩通过酸处理和低温灰化,获得高纯度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利用程序升温装置与二氧化硫在线分析仪.在升温速率为5℃/min的条件下,分别研究了在燃烧过程中茂名油页岩及其有机质与矿物质释放二氧化硫的本征动力学.结果表明,有机硫释放二氧化硫的温度范围为210~470℃,并按两段处理得到了其动力学参数.黄铁矿硫释放二氧化硫的温度范围为290~510℃.文中对油页岩中硫的燃烧转化机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856.
多年调节水库补偿调节联合运行模型及人机对话算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结合多年调节水库特点,本文建立了多年调节水库补偿调节联合运行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等出力补偿调节计算、决策者参与的人机对话算法,通过实例计算表明,该算法具有计算速度快、占用内存少、决策者参与计算等优点,是解决多年调节水库联合运行计算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推广、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7.
文章以点显式定常逐次超松弛法和块隐式定常线松弛法为基础,分析了10种不同特性的三维油藏模式中变时空最佳点松弛法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58.
The Ordovician buried hill reservoir in the western Lunnan area, a type of dissolved fracture and cavernous reservoir, is mainly composed of heavy oil. The oil is the mixture sourcing from the Middle-Lower Cambrian and Middle-Lower Ordovician, with three stages of pool forming process: (1) the destruction and parallel migration/accumulation during the late Caledonian to early Hercynian; (2)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during the late Hercynian characterized by adjustment upward along faults and parallel migration/accumulation; (3) the formation of heavy oil during the latest Hercynian. The Ordovician buried hill reservoir is affected by the diffusion of light oil and gas but had no hydrocarbon charging during the late Yanshan period to Himalayan period, but in this period, formed the association of heavy oil and dissolved gas cracked from crude oil with dry coefficient of 0.91-0.96. The study on accumulation process of the Ordovician buried hill reservoir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exploration potential of early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in the cratonic area of the Tarim Basin.  相似文献   
859.
由于断裂带作用,胜利油田王家岗地区沙四段泥质灰岩段裂缝较发育,形成裂缝储层。研究应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剐王家岗油田裂缝储层的方法。利用测井资料识别裂缝储层往往存在多解性,为提高裂缝储层识别能力,对王家岗地区裂缝储层发育程度应用综合概率方法进行识别研究,并应用该方法对王家岗油田王120井的裂缝储屡进行了有效识别。  相似文献   
860.
The coalbed methane (CBM) reservoir is the basic geological unit of CBM storing and CBM resource developing. The forming conditions of the CBM reservoir include coal thickness, coal rank, seam buried depth, caprock, and geological structure. The division of a CBM reservoir in the Huainan coalfield is mainly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form and seam buried depth. According to the Fufeng nappe and the secondary structures of Huainan syn-clinorium, seven CBM reservoirs are divided in the Huainan Coalfield, such as Caijiagang,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CBM forming is analyzed. The structural position where the CBM reservoir is located has the important controlling role on the features of CBM reservoi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