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50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2篇
系统科学   26篇
丛书文集   15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现状及发展   9篇
综合类   4201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74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58篇
  2016年   201篇
  2015年   235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34篇
  2012年   313篇
  2011年   234篇
  2010年   186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63篇
  2005年   151篇
  2004年   133篇
  2003年   128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271.
鄂尔多斯盆地陆相页岩气勘探潜力巨大,但对于陆相页岩气成因类型的研究相对滞后,限制了对页岩气的进一步勘探和开发。通过综合化学组分分析和碳、氢同位素分析的手段对伊陕斜坡东南部延长组页岩气和原油伴生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延长组页岩气(生产气和真空解吸气)和原油伴生气都以烷烃类气体为主,其中甲烷含量都小于95%,非烃气体含量比较低。页岩解吸气中,非烃气体比例相对较高,且氧气含量异常高,这与解吸装置密封性不好或者装置本身残留空气清除不彻底有关。页岩气和原油伴生气的甲烷含量低、干燥系数(C_1/C_(1~5))主要集中在0.6~0.9之间、C_2/C_3都小于3,δ~(13)C_1值分布于-52.0‰~-44.9‰之间、δ~(13)C_2值都小于-29‰,δ~(13)C_3值都小于-25.5‰和δD_1都小于-150‰,指示研究区页岩气和原油伴生气以陆相环境热成因的热解湿气(油型气)为主。页岩气和原油伴生气样品有相对高的正庚烷含量和正构烷烃(nC_(5-7))含量,δ~(13)C_2值分布于-41.1‰~-31.1‰之间,说明延长组页岩气与原油伴生气都属于偏腐泥型天然气。此外,延长组页岩气和原油伴生气碳同位素系列基本都属正碳同位素系列,且δ~(13)C_1与δ~(13)C_2值,δ~(13)C_2值与δ~(13)C_3值有较好的正相关关系,这也表明页岩气和原油伴生气具有相同或相似的母质来源。  相似文献   
272.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神木气田是长庆气区目前增储上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研究其储层特征、空间叠置结构及水平井开发适用性对气田科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实验分析表明,神木气田山西、太原组储层岩石类型主要为岩屑石英砂岩、岩屑砂岩及石英砂岩,孔隙类型以溶蚀孔、晶间孔及粒间孔为主,储层孔隙度分布于2.0%~10.0%,平均为6.6%,渗透率分布于0.10~1.00 mD,平均为0.83 mD,整体属低孔、致密砂岩储层。测试分析表明,孔隙度5.0%、渗透率0.10 mD、含气饱和度45%为有效储层物性下限标准。基于密井网解剖,将有效砂体空间结构类型划分为多层孤立分散型、垂向多期叠加型、侧向多期叠置型等3种。研究表明,神木气田不适合开展大规模水平井开发,可在有限地区进行局部式水平井部署。  相似文献   
273.
In this paper, influences on th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the reservoir architecture and the fluid flow pattern caused by hydraulic fracturing are analyzed. Based on the structure and production fluid f...  相似文献   
274.
A velocity model is an important factor influencing microseismic event locations. We re-view the velocity modeling and inversion techniques for locating microseismic events in exploration for unconvent...  相似文献   
275.
东营凹陷沙三下—沙四上亚段泥页岩岩相沉积环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岩心及其分析化验资料,从岩石的颜色、成分、结构、有机质丰度等方面划分泥页岩岩相类型;从古气候、古物源、古水深、古盐度和古水体的氧化还原性5个方面分析古环境,建立环境指标分级量化标准。研究结果表明,东营凹陷沙四上亚段—沙三下亚段沉积环境特征具有气候由干燥—半干燥—半潮湿,水体由半深水到深水、从强还原性逐渐到还原性、盐度从盐水到咸水到半咸水,物源从较少到较多的规律变化,共划分了6个环境组合;并建立了沉积环境与泥页岩岩相之间的关系,即有机质丰度主要受盐度控制,盐水区为含有机质的岩相,咸水区和半咸水区为富有机质的岩相;结构主要受气候和水深控制,气候干燥—半干燥、半深水环境发育纹层状的岩相,气候半潮湿、深水环境发育层状的岩相;岩性主要受气候和物源控制,气候干燥、物源少的环境发育泥质灰(云)岩和灰(云)岩的岩相,气候半潮湿、物源较多的环境发育灰质泥岩的岩相。  相似文献   
276.
基于微尺度渗流效应,分析了低渗透油藏非线性渗流机理,根据力学平衡方程和压汞实验数据,建立了低渗透储层流体非线性渗流数学模型,分析了非线性渗流特征,并引入动态阻力梯度概念,实现对低渗储层非线性渗流的动态表征。结果表明,边界层、流体屈服应力、边界流体体相流体间的表面力对低渗透渗流形成的附加阻力,是非线性渗流的主要原因;非线性渗流特征在不同的驱替压力梯度下一直存在,在低驱替压力梯度下明显,高驱替压力梯度下弱化;采用动态阻力梯度代替启动压力梯度对非线性渗流进行表征更加合理;随着驱替压力梯度的增加,动态驱替梯度曲线特征为先从一个比较高初始值瞬间降落,之后逐渐增大;动态阻力梯度与驱替压力梯度的比值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277.
 页岩有机质纳米尺度下的力学行为目前不够明确且利用常规实验仪器无法准确获得,表征其纳米尺度下的力学性质,对于搭建微观-宏观岩石力学模型和实现高效水力压裂是极具现实意义的。基于近年国内外关于页岩有机质纳米力学性质表征等方面所取得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常用的表征技术、力学性质主要特征及主控因素。综合结果表明,纳米压痕和原子力显微镜是目前表征纳米力学性质常用的技术与方法,两者在精度、分辨率、设备技术等方面都存在各自的优势或缺陷;目前有机质纳米力学性质的测定主要集中在弹性模量和硬度,成熟度和温度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着有机质的内部结构,从而改变其力学性质;提出了“多尺度”“多技术”“多角度”“多学科”等工作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278.
腰英台油田位于松辽盆地南部中央拗陷区,其中的1号区块~301号区块的上白垩统青山口组砂岩为裂缝性低渗储集层,裂缝较为发育。通过对岩芯的系统观测、薄片裂缝观察、测井资料解释、碳氧同位素测试等手段对裂缝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腰英台油田青山口组裂缝发育,其中发育程度最高的为青山口组一段II砂组;裂缝长度的主要分布在5~15 cm,宽度主要分布在0.1~1.0 mm,密度平均0.41条/米,大部分裂缝都被全充填,充填物以方解石为主,裂缝倾角主要分布于75?~90?,裂缝方位主要共有4组,分别是NWW(280?)向、NNW(345?)向、NNE(18?)向和NEE(76?)向;微裂缝以宽度小于0.5 mm为主,被方解石或者有机质充填或者半充填,裂缝性质以剪切缝为主,部分发育张性缝;裂缝发育期次主要分为两期,分别为嫩江末期和明水末期。  相似文献   
279.
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并结合砂体分布形态,确认安塞油田王窑区长6油层为湖泊三角洲沉积体系,储集砂体为三角洲前缘相带的各种砂坝和分流河道,在单井微相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区的砂体微相进行了分析.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和电子探针等多项分析手段,对长6油层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该区储层岩性为细粒长石砂岩,主要自生矿物类型为方解石、绿泥石、浊沸石、伊利石、石英、长石和少量伊一蒙混层.储层面孔率一般5%~8%,主要为粒间孔隙、骨架颗粒溶孔、浊沸石溶孔和少量裂缝孔隙.部分微裂缝在地下处于开启状态.在成岩特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长6油层成岩演化序列.油砂体研究结果表明,油藏分布和聚油面积受三角洲沉积作用控制,储层性质受砂体微相和成岩作用的双重控制  相似文献   
280.
利用流体包裹体研究油藏注入史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油藏注入史分析是一项非常有价值的研究工作,综合利用自生包裹体测温和包裹体中烃类组成特征,结合成岩史、流体史和烃源岩热演化史分析资料,可有效地指明石油向油藏注入的时间、方向和期次,从而建立烃类的成藏模式.这项研究工作对于多期构造运动和多期油气成藏的复杂油气探区具有更加宝贵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将流体包裹体分析技术和精细时—温埋藏史恢复的盆地模拟技术相结合来研究复杂油气探区的油藏注入史,为油气藏形成时期和成藏演化史的研究开辟了新方法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