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3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48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28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150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05篇
  2010年   94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3篇
  2007年   157篇
  2006年   116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5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通过对国内外油泥(砂)处理技术的对比分析,结合对胜利油田油泥(砂)治理技术的研究,找出一条适应国情的油田油泥(砂)处理工艺技术。  相似文献   
992.
根据中小型污水处理厂对污水处理测控系统的需求,以高性能的微控制器为核心。设计了基于12C总线扩展接口的可编程逻辑控制器自动测控系统.该系统具有配置简单、扩展方便和造价低廉等优点.用户可使用梯形图、语句表、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编写应用程序.  相似文献   
993.
为解决工业废水处理工艺中出现的沉淀效果不佳、污泥松散问题,采用PTEO混凝剂与污泥回流技术相结合的压载强化絮凝工艺--PTEO压载絮凝工艺,对深圳赛格彩管厂生产废水处理工艺进行改造,并分析该工艺的产泥状况、出水水质,探讨了PTEO的作用机理.实例表明,平均污泥产率为1.04kg/m3,较Al2(SO4)3、FeCl3和高分子混凝剂(PAC、PAFC)的污泥产率分别降低63.2%、59.4%和58.2%;出水中悬浮物(SS)平均值为4.5 mg/L,氟离子质量浓度平均值为5.3 mg/L,基本达到地面水Ⅳ类水质标准.结果证明,该工艺在污泥减量化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  相似文献   
994.
驯化活性污泥富集高盐度废水中金属离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剩余活性污泥为初始原料,通过驯化后研究其对某矿山废水中的Cu(Ⅱ)、Zn(Ⅱ)两种金属离子的富集.结果发现,经驯化后的污泥可很好地起到对该废水中金属离子的预富集.在室温下,活性污泥质量浓度(MLSS)为3.1 g·L-1的每升驯化活性污泥能够富集大约493mg的铜和305 mg的锌.污泥的驯化盐分和富集时的pH值对富集率影响较为重要.与常规的活性污泥吸附淡水中金属离子实验相比较,驯化污泥的富集速率和方式都有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995.
对胜利油田现河首站采油废水的水质状况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对现河首站采油废水实际处理状况进行比较,分析了生物法处理现河首站采油废水的可行性。分析结果表明:现河首站采油废水污染严重且达标治理难度极大,采用传统物化处理工艺已不能使其处理达标。但采用生物法处理现河首站采油废水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6.
简要介绍了 TSU法的工艺运行方式 ;从废水处理动力学的角度比较了TSU法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废水的处理效率 ;论证了 TSU法工艺的优点 .  相似文献   
997.
通过对初级污泥、初级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按比例1:1组成的混合污泥进行了好氧消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30℃条件下间歇运行18天,初级污泥和混合污泥TS、TVS的去除率分别为47%、44%和48%、47.8%,可与剩余活性污泥单独消化效果相比,同时研究了SVI.pH、OUR、TTC-DHA等指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998.
对新型无机混凝剂PFS的性质、混凝机理、制造方法进行了综述,列举了典型的应用实例,并对PFS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9.
温度对污泥流化床焚烧飞灰重金属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城市污泥流化床焚烧炉炉膛出口及对流受热面处进行高温飞灰在线取样,以及对布袋除尘器飞灰在水平管式炉上进行不同温度下的煅烧试验,研究温度对焚烧飞灰中Cr,Mn,Ni,Cu,Zn,As,Cd和Pb8种重金属迁移富集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飞灰的主要化学成分为Si O2,Fe2O3,Ca O,Al2O3和P2O5.在流化床焚烧温度范围内,Mn,Cu,Cr,Ni和Zn没有经历挥发-冷凝,主要通过夹带富集于飞灰颗粒,它们在尾部烟道不同温度区域飞灰颗粒上的富集程度相当;在炉膛内挥发的Cd,As及其化合物在500~700℃和500~800℃之间大量富集于飞灰颗粒.Pb在焚烧炉内因生成氧化铅和铅酸盐等比较稳定的化合物而少量挥发.Zn的化合物与飞灰基体中的化合物发生反应,生成硅酸锌和铝酸锌等稳定的化合物,在一定程度上阻止Zn的挥发.  相似文献   
1000.
测定了4个城市污水厂污泥中8种重金属(Cu、Zn、Pb、Cd、Ni、Cr、As、Hg)含量,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 PN )和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R I)对污泥中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做了评价。结果表明:4个污水厂污泥中重金属含量差异较大,W1和W2厂的污泥达到农用泥质(CJ/T309‐2009) B级标准,W3和W4污泥达到A级标准。 PN 值显示,W1和W2厂污泥农用时为轻度污染,其中贡献值较大的为Cd、Hg。 R I值显示4个厂污泥农用时均为轻微生态危害,污泥都可以进行农用,但要加强对重点控制重金属(Cd)的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