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9篇
系统科学   31篇
丛书文集   21篇
教育与普及   8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1526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93篇
  2011年   88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74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太原盆地冬季人工林栖鸟类群落生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太原盆地冬季人工林栖鸟类的群落结构、数量动态、集群性和食物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查区域林栖鸟类的多样性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52.
右江海西期盆地主要归属于古特提斯构造域,具有大陆边缘裂谷盆地的性质,丹池盆地是该裂谷盆地靠近古陆边缘的次级裂陷盆地。丹池盆地的演化可分为陆内裂陷、被动陆缘裂陷、走滑裂陷、强烈拗陷和充填-关闭五个阶段。丹池锡-多金属矿带具有以断裂活动为主导,构造、地层、岩相、岩浆岩和矿床五位一体的成矿特点。讨论了海底火山喷气沉积-成岩交代、充填后期岩浆热液叠加改造的复合型矿床成因。  相似文献   
53.
文章论述了作为高速公路路基淤泥层的力学特性,变形性具有高塑性的特点,次固结效应明显,强度指标低。上述特点的产生主要是由该淤泥有机质含量高、孔隙多而且大和高含水率决定的。路基的沉降变形、固结过程和承载力计算可直接提供给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54.
对1986年6月13~16日四川盆地内的暴雨天气过程中物理量的诊断分析,得出暴雨天气过程中各物理量间的特殊对应关系,指出在中纬度地区暴雨天气的激发条件不仅是正压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在水汽条件较充分的情况下,CISK的作用也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55.
根据达西定律给出了有限深透水基础上的土坝,考虑非水平长铺盖渗漏影响的渗透分析方法,为确定库盘防渗范围的最优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扰和方法。  相似文献   
56.
山区积温分布推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温是农业气候热量资源的重要指标。本文提出了山区积温的推算方法、得出了各种小地形的积温效应值。该方法在福建省沙溪流域山区实际应用的结果是令人满意的。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索多种矿产耦合成矿的盆地构造动力学问题。方法综合剖析鄂尔多斯盆地构造与油、气、煤和砂岩型铀矿等多种矿产共存富集的时空配置关系。结果鄂尔多斯盆地多种矿产相互关联、共存富集于古生界和中生界的不同地质层位,促使它们耦合成矿的时代主要发生在晚侏罗-早白垩世的燕山中晚期,主体受控于中新生代多构造演化及其关键变革时期的构造转换过程。结论探索、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构造动力学演化及其叠加转换关系,有助于客观认识多种矿产共存富集可能受控的统一盆地动力学环境及其耦合成矿效应。  相似文献   
58.
简述了生态脆弱性的概念,从自然和人为干扰两个方面分析了邛海流域的生态脆弱性特征及其成因,并对解决邛海流域的生态脆弱性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相似文献   
59.
川西前陆盆地须家河组沉积相及岩相古地理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川西前陆盆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是油气勘探的重点层位.依据新的地层划分方案、大量钻井、露头及岩芯资料,结合区域地质特征,详细研究了须家河组沉积相、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演化.结果表明:研究区内主要发育了冲积扇、湖相三角洲、湖泊、海相三角洲、滨岸和海湾六种主要的沉积相类型;古地理演化经历了由海相环境-海陆过渡相环境-陆相环境的转变;在须四早期,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龙门山褶皱成山,使研究区与阿坝海域完全隔绝,整个四川盆地真正进入了陆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60.
Following analyses of the abnormal high pressur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physical simula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formation mechanisms of abnormal high pressure and its impacts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n the Kuqa foreland thrust belt. The abnormal high pressure appears at the bottom of the Paleogene and obviously exists in the Triassic and Jurassic. However, the pressure coefficient in the Triassic and Jurassic is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retaceous and at the bottom of the Paleogene. Horizontally, the abnormal high pressure distribution is characterized by E-W orientation zoning. The maximum pressure coefficient lies in the Kelasu-Dongqiu-Dina tectonic zones in the center of the Kuqa foreland thrust belt and decreases away from the tectonic zones. The formation of abnormal high pressure was mainly related with the intense tectonic compression in the Early Pleistocene time, and tectonic uplifting, undercompaction and hydrocarbon generation were secondary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abnormal high pressure. Under the rapid and intense tectonic compression in the Early Pleistocene, the rock framework firstly undertook 1/4 of the compression stress and the other was borne by the pore fluid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great seal of gypsum-salt or gypsum-mudstone beds in the Paleogene, the pressure of pore fluids increased rapidly and led to the abnormal high pressure in the Kuqa foreland thrust belt. The abnormal high pressure has important impacts on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It is one of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for formation of large oil and gas fields in the Kuqa foreland thrust bel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