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08篇 |
免费 | 16篇 |
国内免费 | 4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31篇 |
丛书文集 | 14篇 |
教育与普及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414篇 |
自然研究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2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17篇 |
2020年 | 9篇 |
2019年 | 9篇 |
2018年 | 10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13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1篇 |
2012年 | 19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7篇 |
2008年 | 15篇 |
2007年 | 24篇 |
2006年 | 23篇 |
2005年 | 29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17篇 |
2002年 | 20篇 |
2001年 | 16篇 |
2000年 | 11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4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8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真核细胞中,核小体是组成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DNA紧密缠绕在组蛋白八聚体上所形成的一个复合体结构。而DNA与组蛋白的结合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没有核小体结合的DNA区域易于各种调节蛋白的接近与结合。因此人们怀疑核小体的定位与基因的转录调节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对现行的核小体定位的检测方法进行了归类,并对其优缺点进行了分析整理。对更深入的探索核小体定位检测方法的应用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2.
采用两相厌氧 - SBR法处理桂林市瓦窑米粉厂的生产废水 ,即在 SBR池前利用两相厌氧池进行预处理 ,减少 SBR池的有机负荷 ,节约投资 ,同时 SBR池不设污泥处理设施 ,占地面积仅 85 m2。一年多的实际运行情况表明 ,米粉厂生产废水经两相厌氧预处理后 ,BOD和 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 31.0 %和 5 3.0 % ,BOD和 CODcr分别降解到 5 87mg· L- 1 和 75 3mg· L- 1 ,BOD/ CODcr≈ 0 .78。经过 SBR池后 ,BOD和 CODcr分别降解到 2 4 .3mg· L- 1 和 77.1mg· L- 1 ,达到国家规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 96 )的新改扩一级标准。 相似文献
23.
刘斐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
给出了间歇过程生产调度问题的概念,它所包括的方面及一般优化数学模型,介绍了整数规划的分段Monte-Carlo优化法,并讨论了这种方法在糖厂煮糖间歇过程的最优调度策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
25.
程祖伟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4):13-19
本文研究最小化总误时的随机型(即工件的加工时间为随机变量)排序问题,推广了[1—2]的主要结果。 相似文献
26.
采用非培养法和传统培养法相结合,利用Illumina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江西省九江市彭泽县龙宫洞微生物的16S rDNA和ITS相关区域进行测序及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对洞穴土壤中细菌和真菌含量进行绝对定量,探究不同季节对洞穴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同时观察相应可培养微生物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27.
采用自行设计的脉冲布水器,建造脉冲水解酸化-A/O(厌氧好氧工艺法)中试装置处理实际石化废水。水解酸化池和A/O的容积分别2.6 m3和3.9 m3;脉冲布水器的频次为10次/h;A/O池污泥龄25 d,污泥回流比100%,温度15~32℃。反应器稳定运行近7个月的结果表明:尽管进水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波动较大,但出水COD和氨氮的去除率保持稳定。在进水COD质量浓度为(458±107)mg·L-1,系统COD去除率为80%,其中脉冲水解酸化池(PHA)的COD去除率为29%。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35.9±11.3)mg·L-1,系统氨氮的去除率为86%。UV254和TN的平均去除率约为58%,TP去除率可达86%。PHA泥水混合良好,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比进水提高近1倍,BOD5(5天生化需氧量)/COD值比进水提高35%,显示其良好的水解酸化效果,并可提高进水的可生化性。I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主要的优势菌群,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上。在属的水平上,Anaerolineaceae和Clostridiales在水解酸化池中丰度较高;A/O池中丰度较高的菌属为Flexibacter,Thiobacillu,Nitrosomonadaceae和Nitrospira。通过反应器各段不同微生物种群的共同作用,石化废水中复杂的有机污染物得以有效降解。结果表明,脉冲布水水解酸化-A/O工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石化废水处理技术,并可应用于其他工业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28.
IntroductionThe5MW Nuclear Heating Reactor( NHR- 5)was designed and built by the Institute of NuclearEnergy Technology( INET) of Tsinghua Universityin 1 989.The development of a 2 0 0 MW NuclearHeating Reactor ( NHR- 2 0 0 ) as an industrialdemonstration was undertaken by INET undercooperation with otherinstitutions.The main loopsof the 5MW nuclear heating reactor and the2 0 0 MW nuclear heating reactor are integralnatural circulation systems[1,2 ] . The naturalcirculation of the… 相似文献
29.
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对其厌氧氨氧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考察垃圾渗滤液中有机物对其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保证晚期垃圾渗滤液的深度脱氮,采用短程硝化SBR联合厌氧氨氧化SBR(ASBR)两级系统处理氨氮为(2 000±100)mg/L、COD为(2 200±200)mg/L的实际晚期垃圾渗滤液进行试验研究.短程硝化SBR运行了100d,亚硝酸盐积累率达到了95%以上.ASBR采用进水逐步加大渗滤液掺入比例的方式进行驯化.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掺入比例的增大,进水可降解COD增加到150 mg/L左右时,ASBR的氮负荷速率从1.20 kg/(m3·d)降到了0.28 kg/(m3·d),氮去除速率从1.10 kg/(m3·d)下降到了0.19 kg/(m3·d),表明系统趋于崩溃.当ASBR进水可降解COD再次降低到50 mg/L左右时,系统的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得到了恢复,最大的氮负荷速率和氮去除速率分别达到了1.55和1.20 kg/(m3·d).定量PCR试验表明,当系统的厌氧氨氧化菌活性得到恢复后,厌氧氨氧化菌占全细菌的比例达到了试验期间的最大值1.94%. 相似文献
30.
An Yan GuoHui Ding ZhenFeng Zhou Hui Dong YaKun Zhang Lei Zhu YunGang He GuoQing Zhang YiXue Li Bing Sun Zhong Huang Ke Lan Li Jin HongYan Wang XiaoNing Wang Zhong Yang Yang Zhong JianXin Dai YaJun Guo Hao Wang XiaoYan Che Fan Wu ZhenGan Yuan Xi Zhang ZhiWei Cao XiaoNong Zhou JiaHai Zhou ZhiYong Ma GuangZhi Tong GuoPing Zhao WeiRong Jin Hui Xio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09,54(13):2164-2167
The outbreak of a novel influenza A (H1N1) virus across the globe poses a threat to human health. It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develop a rapid, reliable and inexpensive diagnostic procedure. Based on the bioinformatic information from public database, primers specific for influenza A virus surface protein haemagglutinin (HA) of several subtypes (including H1, H2, H3, H5, H7 and H9) were designed. Primer-specific PCR products were subiected to sequencing for accurately distinguishing H1 and H3 subtypes from others. This sequencing-based detection method will not only be applied to rapid detection and simultaneous subtype identification of new influenza A virus H1N1, but also provide the strategies to monitor other new types of influenza virus with explosive potential.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