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7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99篇
系统科学   69篇
丛书文集   45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62篇
现状及发展   10篇
综合类   190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46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77篇
  2012年   109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44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28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虚词研究是我国古代语法研究的主要方面。从语言外部和内部两个方面解释语法研究传统形成的原因,外部原因主要是经学的引导,内部原因即汉语自身的特点,主要借鉴近年来语言学界出现的一些对汉语本质的认识,并且内部原因是形成以虚词为主的语法研究传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2.
虚拟世界是由人工智能、计算机图形学、人机接口技术、传感器技术和高度并行的实时计算技术等集成起来所生成的模拟世界。在当代社会,虚拟世界形成一个人类交流信息、知识、思想和情感的新型模式已深刻地影响并主导了人类生活。在这一境遇中,传统艺术观念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艺术精神的引申意义受到质疑和艺术的“乌托邦”色彩被淡化,导致艺术呈现走入困境。  相似文献   
13.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five semantic levels,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se semantic units gradually and explores their application in English learning.  相似文献   
14.
外语学习者在词义认知过程中,当词义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对词义的认知不如像最初阶段那样稳步的提高,而是呈现一种停滞不前的徘徊状态,这就是词义认知过程中的石化现象。石化现象对学习者认知词义形成了极强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5.
英语活前缀anti-是现代英语中构词力最强的词缀之一。随着其构词力的不断增强,这个前缀的构调特点有了新的变化,语义范围也得以进一步的扩展。本文对前缀anti-的构词特点与变化进行探讨,对其语义特点和范围进行研究,以阐明这个前缀的应用规律,便于人们在阅读、翻译和撰写英语文章时,能正确理解和运用这个前缀及其派生词。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基于BDI的主体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结合外部环境状态的主体语义模型。通过引入外部环境状态来改变传统的BDI模型中存在的信息不完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首先针对在文本处理的高维矢量环境中Kohonen自组织映射神经网络的计算瓶颈问题和输入矢量空间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对随机映射(RM)和隐含语义索引(LSI)方法分别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用于文本处理的基于随机映射的加速LSI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加速LSI方法可以在凸现原有语义联系的基础上,低代价、有效、可控地解决上述问题,极大地降低文本处理环境中Kohonen自组织神经网络的规模和计算代价.  相似文献   
18.
在英语中存在着一些语义偏见的现象。本文从社会语用的角度出发,对性别、种族、阶级、地域、职业等几个方面存在的语义偏见、语言歧视进行了分析;阐述了它们与文化的内在联系;并指出了解语义偏见与文化取象之间关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属性约简的概念,并用模糊语义距离矩阵解决了含有模糊数据的相互依赖的数据库的信息分类问题。  相似文献   
20.
在穷尽考察《吕氏春秋》疑问句的基础上,对其中的反问句从形式特征、语义模式和语用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描写和阐释,着重揭示不同形式的反问句的语义蕴涵和语义模式。认为《吕氏春秋》中反映出来的反问句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功能上都已经十分接近现代汉语的反问句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