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15篇 |
免费 | 82篇 |
国内免费 | 90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41篇 |
教育与普及 | 12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3篇 |
现状及发展 | 8篇 |
综合类 | 25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篇 |
2023年 | 42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69篇 |
2020年 | 63篇 |
2019年 | 62篇 |
2018年 | 41篇 |
2017年 | 80篇 |
2016年 | 64篇 |
2015年 | 113篇 |
2014年 | 131篇 |
2013年 | 115篇 |
2012年 | 159篇 |
2011年 | 191篇 |
2010年 | 97篇 |
2009年 | 119篇 |
2008年 | 97篇 |
2007年 | 145篇 |
2006年 | 101篇 |
2005年 | 128篇 |
2004年 | 85篇 |
2003年 | 76篇 |
2002年 | 61篇 |
2001年 | 77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47篇 |
1998年 | 43篇 |
1997年 | 40篇 |
1996年 | 33篇 |
1995年 | 24篇 |
1994年 | 34篇 |
1993年 | 26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7篇 |
1990年 | 26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因埋藏深度、构造复杂、岩性异常体或地层接触关系复杂多变等原因,地层横向速度变化很大,构造形态发生畸变,对地震解释造成一定的影响。为了落实异常体对下伏地层的影响程度,采用波动方程正演模拟技术,设计不同波阻抗组合、岩性组合及异常体大小、形态变化的两类正演模型并模拟其地震响应特征,其波场快照能直观地展现地震波在某种波阻抗组合和岩性组合情况下的传播过程,有利于分析异常体对下伏地层成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正演模拟方法能及时发现异常体因其厚度及波阻抗差异引起的假断层和假构造现象,可有效指导解释人员建立正确的解释方案,消除对地震解释的影响。 相似文献
32.
2022年9月雅安市石棉县发生Ms4.5级地震,布置在泸定冷竹关沟的强震监测仪记录到了地震数据,利用MATLAB进行小波变换后,得到时频图谱。分析结果表明:S波在穿越岩层到达地表后会分化成高频和低频两部分,但在时域上间隔很小;山体的山脊部位地震动响应强烈,S波低频携带能量更高,在发震时高频与低频能量会相互叠加,而低频叠加能量会更大;地震动响应规律存在方向性,东西向和南北向比垂直向的响应更加强烈;单薄山脊场地放大效应强于浑厚山体,原因为浑厚山体对地震波存在过滤作用。 相似文献
33.
基于离心振动台模型试验,采用Taft波激励,不断增大其幅值,研究不同强度地震波作用下堆积型滑坡地震响应特征,对比分析了汶川地震清溪台站基岩波结果的异同.结果表明:坡面水平向和竖直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均随坡高增加而增大,呈现高程放大效应;坡体内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分布与坡面不同;坡面对输入地震波有反射作用并呈现坡面浅表放大效应;基岩水平向加速度随高程增加存在增大现象,与地震动输入相比,均有缩小现象.同一高程处,坡面水平向与竖直向、坡体内及基岩水平向峰值加速度放大系数随地震波幅值的增大其变化规律不同. 相似文献
34.
为研究高温后混凝土框架的抗震性能,设计了2个强梁弱柱框架和2个强柱弱梁框架,预先对其中2个框架进行明火升温试验,然后对所有试件进行低周往复加载试验.考察了各榀框架的破坏模式、荷载-位移关系、承载力、变形能力、刚度和耗能能力与高温和梁柱尺寸等因素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受火后混凝土框架的承载力和耗能能力有所降低,强梁弱柱型框架的承载力下降更为明显,且屈服位移增大,极限位移减小;受火后混凝土框架的塑性铰出现顺序改变为柱底—梁端—柱顶,柱端更容易出现塑性铰.常温下强柱弱梁型(破坏形态为梁端先出现塑性铰)框架在火灾后可能转化为"强梁弱柱"型破坏. 相似文献
35.
周晓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2)
基于R·Hill的各向异性材料理论及W·Panknin的关于拉深应力的计算方程,通过理论分析研究了n,r值对拉深成形时杯形件简壁的屈服和破裂的影响。实验表明,n值对极限拉深率几乎无影响,在n,r值对材料破裂的影响方面,实验结果同理论分析吻合得相当好。本又对拉深成形的理论分析解释了r,n值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更好地理解和预测板料的拉深性能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36.
文章通过对某转换层结构分别采用一般剪力墙和短肢剪力墙两种不同方案进行弹性阶段对比分析,得出将短肢剪力墙应用到转换层结构中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提出一些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37.
针对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主要结合新版抗震规范与相关的研究成果,分别从下部结构、过渡层、上部结构等各个方面对其抗震概念设计、构造设计及计算方法进行了全面综述,总结在抗震设计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8.
根据钢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受力特点,将楼板平面内刚度无限大的假这直接用于构造短超级单元减少了计算工作量,又保证了一定的精度,最后提出了空间框架结构非线性地震反应分析的高效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39.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某偏心钢框架和在原框架基础上设置防屈曲支撑的3种方案进行了模态分析和时程分析,比较了它们的周期比、位移比及层间位移等.结果表明:合理地设置防屈曲支撑可以有效的控制偏心结构的扭转效应,并减小结构的侧向水平位移和层间位移;在大震下,能够降低结构的加速度反应,耗散大部分地震能量,保护主体结构. 相似文献
40.
为了使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对一些因条件限制而不能完成的工作进行试验模拟、灾害预测、结构性能评估等,利用显示动力有限元软件ANSYS/LS-DYNA模拟某2层带构造柱的砌体结构振动台试验模型倒塌的过程,同时,通过模态和动力时程分析对结构的周期、振型、加速度、应力应变及位移等进行了分析,并和振动台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显示,采用合适的材料模型和失效准则,ANSYS/LS-DYNA能很好地模拟倒塌过程,动力时程分析的结果和试验吻合,验证了上述倒塌过程模拟的合理性,体现了数值振动台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