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91.
准噶尔盆地红车地区侏罗系沉积特征与沉积环境演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红车地区侏罗系是准噶尔盆地西北缘重要的油气富集带之一,其沉积相的研究是有利区带评价的基础.首先结合测井、地震等资料.通过岩心描述和分析,在红车地区识别出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湖泊等多种沉积相类型.其中八道湾组晚期及三工河组时期,振荡背景下形成辨状河三角洲前缘砂岩与滨浅湖泥岩交互沉积,生、储、盖配置关系良好,为岩性圈闭的有利相带.之后针对红车地区侏罗系主要地震相特征加以探讨,并在中期基准面旋回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侏罗系各砂组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重塑红车地区侏罗纪沉积演化历史.最后探讨了沉积相与岩性圈闭发育的关系,并指出八道湾组及三工河组沉积时期岩性圈闭发育的有利位置.  相似文献   
392.
以煤田地质学、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运用大量钻孔资料分析了黑山煤田太原组沉积特征和沉积环境,鉴别了沉积相,探讨了聚煤规律。研究表明:黑山煤田太原组广泛发育泻湖及三角洲沉积体系,三角洲废弃阶段是聚煤最佳时期,三角洲平原是聚煤最佳场所。  相似文献   
393.
川东南地区茅口组地震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勘探程度不高、钻井分布不均且以二维地震资料为主的川东南地区,通过对茅口组地震相分析,发现了中高频席状地震相、中低频席状地震相、前积地震相、丘状地震相、波状地震相等多种类型.通过单井相分析和井旁地震响应模式的建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分析并以沉积模式为指导开展了沉积相展布特征研究.认为茅口组沉积时期研究区在开阔台地相的整...  相似文献   
394.
界定珠江口盆地早中新世的陆架古珠江三角洲为“背景源”,陆坡的峡谷水道为“输送渠”,陆坡内深水扇为“沉积汇”.三者形成“源-汇”沉积系统,将该系统划分为陆架子系统和陆坡子系统.相对海平面升降、区域构造运动和物源供给强度控制了该系统的发育、演化.在三级层序等时格架内,低位期陆架子系统内的古珠江三角洲发育为陆架边缘三角洲,其...  相似文献   
395.
应用整合地震、各种微相定量参数与地质统计学相结合的三维地质建模方法,对大港油田西58-8稀井网区河道砂体分布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处于同一沉积体系的紧邻的老油田密井网区的沉积微相定量表征参数可以作为稀井网区砂体预测的约束参数;地震资料预测的复合河道级别砂体分布范围可作为单河道砂体预测的最大外边界;在最大外边界及微相定量表征参数的约束下,采取示性点过程算法模拟单砂层级别沉积微相三维分布,以此为基础的"相控"模拟可以提高单河道砂体三维分布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396.
沉积过程的分析是从沉积成因角度恢复和再现地质体的沉积演化过程,同时是阐明沉积地质体形成机理的重要研究手段。基于沉积过程的储层表征以沉积成因为切入点,通过合理的重建储层沉积过程表征储层,更有利于储层形成机理的研究。近年随着沉积学的发展及相关学科科学技术的进步,沉积过程的研究呈现全面发展的态势:利用现代沉积提供的不同时段沉积影像资料,获取不同时期沉积特征进而重建连续的沉积演化过程;通过物理沉积模拟实验,在短时间内再现和重建沉积过程;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在给定合理参数的前提下定量模拟沉积过程;利用露头结合探地雷达,精细刻画储层内部结构,进而探讨沉积过程理解储层形成机理;在地下密井网条件下,应用多井所揭示的沉积构型特征及其之间的关系,结合地震连续切片成果,明确储层三维空间展布,在沉积学原理指导下恢复其演化过程。各种研究方法为储层沉积过程的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同时各方法又存在其自身的不足,有待进一步完善。今后储层沉积过程的研究应在完善各研究方法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发展,综合多方面的资料,借鉴不同方法所给予的启示,最终合理的重建沉积过程更好的表征储层并揭示储层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397.
川西拗陷中段中侏罗统沙溪庙组为多物源背景下发育的三角洲—滨浅湖沉积体系,不同物源背景对储层影响较大且勘探效果差异明显。以岩屑、岩芯等实物资料为基础,结合薄片观察及储层测试分析资料,对研究区沙溪庙组龙门山中段(近物源)及龙门山北段和米仓山(远物源)两大物源沉积体系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对比性研究。结果表明,近源体系储层砂岩整体成分成熟度低、粒度较粗,有利储层为成分成熟度高、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裂缝发育的细粒砂岩,保孔效应的强弱决定了优质储层的发育;远源体系优质储层的特征主要为成分成熟度相对较低、碳酸盐胶结物含量低、长石富集的中粒砂岩,溶蚀作用的增孔效应强度决定了优质储层的发育。以此为基础,分别建立了两大物源体系的储层综合分类评价标准,评价结果显示,远源体系的储层发育更优,其有利储层分布面积远大于近源体系。  相似文献   
398.
罗芳 《科技资讯》2012,(15):67-67
本文通过对软土路基花管注浆工艺和描述,分析了影响软土路基水泥土固化的几个方面因素,及时结合海相软土地层特点,摸索调整了相关实施参数,对宁波工区的软土地层花管注浆施工具有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99.
张亮 《太原科技》2012,(6):95-97
系统介绍晚石炭世早期的霍西盆地古地理环境,分析了孝义西部地区铝土矿含矿岩系的沉积相。通过对沉积物质在纵向上的叠置和横向上演化的研究,得出孝义西部铝土矿床形成的环境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400.
Usually, only crystalline basement is strong enough to store the massive strain energy that can be released in a damaging earthquake. By contrast, sedimentary cover is weak, because of its relatively high porosity and fluids. Therefore, it generally cannot accumulate enough energy for strong earthquakes. On January 31, 2010, a M5.0 earthquake occurred near the border of Suining and Tongnan in China. It excited strong short-period Rayleigh waves Rg, indicative of its shallow focal depth. The focal depth is constrained to less than 4 km, most probably in the range of 1-3 km, by modeling amplitude dependence on the frequency and waveforms of teleseismic depth phases (pP, sP). Because the local Mesozoic sedimentary cover is about 6 km thick, this earthquake should have occurred in the sedimentary cover. Though some shallow earthquakes with magnitudes up to M4 occur in Paleozoic sediments, this earthquake is the first M5 event studied in Mesozoic sedimentary cover. This event provides a rare opportunity to study seismogenic processes of damaging earthquakes in sedimentary basi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