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8篇
丛书文集   4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8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51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通过岩芯观察、测井相、沉积物粒度、砂体空间展布规律和现代河流沉积模式类型等分析研究,指出研究区塔贝尔凹陷在沉积期湖盆水体浅,基本上以满盆砂为特征,且入湖水流在向湖推进过程中,携砂能力强,沉积物供给速率远大于可容纳空间增长速率,因此目的层段表现为下细上粗反旋回为特征的地层堆积样式。同时,综合利用岩芯相、重矿物组合和砂地比等资料,进一步对塔贝尔凹陷沉积体系平面展布特征进行厘定。研究结果表明,下白垩统铜钵庙组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和湖泊两种沉积相类型,并得到了新一轮钻井的确认和证实。为下一步勘探布井以及后续滚动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82.
针对油田开发中扶余油层砂体发育层薄、连续性差、变化复杂的情况,从野外露头的角度对松辽盆地东缘五色山和红星渔场泉头组沉积相类型、特征及变化规律进行分析。野外观察和实测结果表明,泉头组发育有冲积扇相、辫状河相、曲流河相3种沉积相及7种沉积亚相、12种沉积微相类型,经历了由冲击扇—辫状河—曲流河—辫状河—曲流河的沉积相演变过程。该研究为扶余油层深入开发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283.
川东南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发育条带状硅质岩.对重庆武隆县江口、石柱县打风坳2个发育硅质岩的茅口组削面进行野外剖面观察、室内薄片研究和主元素、稀土元素分析,A1-Fe-Mn三角图解显示武隆茅口组硅质岩受到热液和生物的双重影响,而石柱的茅口组硅质岩则主要受生物来源的影响,少量受热液影响.δCe值和Y/Ho值表明,武隆茅口组硅质岩形成于大陆边缘环境,而石柱茅口组硅质岩形成于广海平原;Fe2O3/TiO2-Al2O3/(Al2 O3+Fe2O3)和(La/Ce) N-Al2O3/(Al2O3+Fe2O3)图解也得到类似结果.结合上扬子地区中二叠世沉积环境演化,认为武隆茅口组硅质岩形成于台地环境,而石柱硅质岩形成于台间凹陷,并推测峨眉山玄武岩是该区热液硅质的主要来源.中二叠世晚期,峨眉山玄武岩尚未喷发之前,岩浆上涌形成穹窿,岩浆热液经过齐岳山等同生断裂运移至川东南地区海底与海水混合成为硅质的主要物源.  相似文献   
284.
页岩油气储层有机碳含量测井评价方法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页岩油气储层导电矿物、地层水矿化度、有机碳成熟度或含油气性等地质因素,造成传统有机碳含量评价方法无法应用或评价结果精度低的难题,研究依据岩石天然放射性差异,建立利用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总伽马(GR)与去铀伽马(KTH)曲线重叠准确识别富有机碳井段;进而结合钍铀比(Th/U),定量评价不同沉积环境页岩有机碳含量的方法。该方法在建模井区以外的海相页岩气储层与陆相页岩油储层均有较好应用效果,证明了该方法可操作性较强、通用性较好、评价精度较高,为复杂地质条件下页岩油气储层有机碳含量评价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85.
东营凹陷边界断层活动性与沉积演化耦合关系的量化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边界断层组合样式及演化特征的分析,利用新方法量化表征边界断层活动性特征,并从微观-宏观角度分析边界断层活动性对沉积的控制作用,最终建立基于断层活动性的沉积模式量板。结果表明:东营凹陷北带沙四期边界断层活动性自西向东具有弱—强弱交替—强的变化特征;微观上,边界断层活动性控制形成了稳定-富物源型、动荡-富物源型、稳定-贫物源型和动荡-贫物源型4种沉积环境;宏观上,边界断层活动性与沉积厚度呈正相关关系,与推进距离呈负相关关系;微观与宏观上相结合,可以建立基于断层活动性的沉积模式识别量板,明确边界断层活动性与陡坡带沉积演化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286.
 大庆萨尔图油田北部萨尔图油层组是重要的含油层段。以前一直认为萨一油层组是三角洲外前缘亚相,发育大面积的席状砂,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不发育。随着勘探开发的深入和井网的加密,本文根据岩心、测井曲线等特征认为,萨一油层组具有明显水下分流河道特征,为三角洲内前缘亚相;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席状砂间微相、席内缘微相、席外缘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是区分三角洲内、外前缘亚相的重要标志,本文通过分析研究区沉积特征,建立测井相模式,给出了萨一油层组平面微相中典型水下分流河道的特征。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与外前缘席状砂在砂体形态、规模、分布面积、连续状况及储油物性等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差别,在开发方案及开发效果上具有不同特征。这一认识上的转变将为萨一油层组的开发提供重要的地质依据,为油田剩余油评价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287.
付湾—张厂地区位于泌阳凹陷北部斜坡带的中部,由于正向构造不明显、断块构造发育、砂岩岩性较为发育,具有潜在隐蔽油气藏的聚集条件。以核三段 IV—VI 油组为例,从岩芯、测井、粒度等资料入手,结合区域地质背景,通过砂坝微相沉积特征分析及平面相、剖面相展布规律分析,进一步建立了滩坝沉积模式。研究发现:(1)本区砂坝微相岩性以细砂岩、粉砂岩、泥质粉砂岩为主;测井曲线为宽指型和反旋回漏斗型;粒度概率曲线多为滚动组分不发育的两段式;沉积构造以波状和交错层理为主;沉积相序列主要为反相序;滩、坝共生,发育部位一致性强。(2)砂坝微相在 IV—VI 油组均有发育,IV 油组发育规模最大;滩微相在 V 油组局部井发育,规模较小。  相似文献   
288.
 黄岛金沙滩为典型的无障壁高能海岸,后滨发育有风成波痕,前滨滩槽和近滨上部可见大量浪成波痕。本文通过对上述3种环境下波痕的形态、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前滨波痕形成水动力条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后滨风成波痕波长、波高、迎流面及背流面相对浪成波痕较小,但波痕指数较大,而前滨滩槽、近滨上部波痕由陆向海波长、迎流面、背流面变小。2)风成波痕沉积物粒度波峰较粗,而浪成波痕沉积物粒度波谷较粗,从前滨到后滨沉积物粗组分减少,细组分增多;风成波痕、前滨滩槽波痕粒度频率分布曲线呈“双峰”特征,而近滨上部波痕粒度频率分布曲线主体呈“单峰”特征,风成波痕、滩槽波痕沉积物缺少悬浮组分;波痕沉积物分选-峰度图、分选-偏度图可以较好地判别沉积环境。3)平均粒径与流速、水深、弗劳德数Fr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前滨退潮时形成波痕的水动力条件具有水体浅、流速小和水动力弱的特点,可能与退潮时水速、水深变化较快有关。4)对前滨波痕沉积特征与相应流速、水深分别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获得了形成环境的流速、水深的回归关系式。  相似文献   
289.
 针对白音查干凹陷储层研究的薄弱环节,应用储层地质学理论及方法,依据岩心、录井、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对白音查干凹陷主力油层下白垩统腾格尔组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以及物性特征进行分析,研究了储层物性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腾格尔组储层物性的优劣明显受控于沉积相带的展布,优质储层物性发育于扇三角洲前缘、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中的河口坝微相、水下分流河道微相、远砂坝微相等沉积相带;成岩作用是控制腾格尔组储层物性的次要因素,其中压实作用使储层物性变差明显,胶结作用的影响表现为双重性,而溶蚀作用具有建设性。研究揭示,优质储层分布与有利沉积相带展布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90.
北京地区新近沉积土不同沉积相的工程地质特性及其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冲积平原上河流冲积物所具有的沉积层向上逐渐变细的正韵律特点会引起新近沉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随沉积层变化而变化.同时,河流出山以后,河谷展宽,水力梯度减小,使得冲积平原上的河流冲积物从上游至下游具有逐渐变细的趋势,各不同沉积相土层的工程地质性质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以永定河的河流冲积物为例分别从垂向上和水平方向上来讨论新近沉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与沉积相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对新近沉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