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1篇
系统科学   13篇
丛书文集   10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31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A new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PBL) model (namely MY-4 in this paper) was developed with reference to Mellor-Yamada's Level 4 turbulent closure concept. Having been coupled with a meso-scale model MM5, MY-4 was utilized to simulate a heavy-rain process, which took place over South China during June 8-9, 1998. Its model outputs indicated that the rainfall process was well captured in terms of its intensity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More importantly, in comparison with MM5's original boundary layer models, MY-4 made the following improvements: (1) MY-4 not only simulated the major weather systems like low vortexes and low-level jets more accurately, thus improving the general weather pattern of the rainfall process, but it was also capable of restraining the occurrence of false rainfall centers with maximum precipitation amounts exceeding 160 mm. (2) Having been compared with the wind profile observed at Hong Kong, it revealed that MY-4 could reproduce the wind speed fluctuations in a short time scale reasonably well, which was not yet achieved in the original PBL models in MM5. Furthermore, a more detailed comparative study was made on the results simulated by MY-4 and a PBL model (which is based on Mellor-Yamada's Level 2.5 concept) respectively. It showed that the contributions of turbulences generated by the two categories of PBL models to the wind fields at a lower atmosphere were increasingly different even in the first 1-2 hours of integrations. As the analysis demonstrated, under the nonlinear interactions within the meso-seale MM5 model, it was the turbulences in the boundary layer that had the most important impacts on the final model outputs and MY-4 seemed to better reflect this turbulent process, hence leading to the aforementioned improvements.  相似文献   
82.
大跨度PC连续刚构桥合拢施工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连续刚构桥一般都做成超静定的结构形式,因此砼收缩、徐变和温度变化等因素都会在结构内产生附加内力,因此对结构产生不利影响.介绍了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减少营运期砼收缩徐变的新的合拢施工措施———主跨静置4个月后合拢,并用理论计算分析了该种合拢方式与常规合拢方式之间徐变影响的不同,为连续刚构桥的徐变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模糊矩阵传递闭包的计算在模糊聚类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而模糊矩阵传递闭包与普通集合论中传递闭包是有密切联系的。从普通集合论中求关系闭包的Warshall算法和模糊关系图出发,论述并实现了一种求模糊矩阵传递闭包的有效算法。与经典的求模糊矩阵传递闭包的算法———平方法比较,该算法简捷,运算量小。最后分析了一个利用传递闭包法进行模糊聚类的实例。  相似文献   
84.
Rattling系统的一种随机模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研究了一个叠加噪声的Rattling系统.代替常用的数值分析方法,采用非高斯截断技术导出一个由平均映射描述的离散随机模型.实例指出该模型能揭示浑沌随机性质,可用于模拟齿轮箱噪声源  相似文献   
85.
分析了地基土-非线性结构相互作用体系在过滤白噪声地震输入下的随机响应,在控制运动方程中增加一个过滤方程,再把它们转化成伊藤方程,并应用伊藤微分规则即可建立矩方程,采用累积矩删去法可使原来的无穷系列矩方程组成为闭合方程组,从而求出各阶统计矩,数例表明,用本方法所算得的均方根响应与用Wiener-Hermite展开式方法所算得的结果非常接近,这说明本方法可应用于求解工程实际问题并具有足够的精度。  相似文献   
86.
本文介绍随机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应用高斯截断法分析随机参变激励下系统的均方稳定性,给定了响应的均方稳定条件并讨论其数值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87.
本文在讨论疲劳裂纹闭合现象的基础上,阐述了疲劳裂纹闭合的四种诱发机制,介绍了几种疲劳裂纹闭合参数(诸如裂纹张开应力强度因子 K _(op),裂纹面残留位移δ_R 和裂纹闭合长度Δa 等)的测量方法。并对它们的应用特点做了比较分析。文中详细评述了材料,试样几何,环境,应力比以及载荷谱等因素对疲劳裂纹闭合行为的影响,指出了目前研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研究工作的方向。此外,还就疲劳裂纹闭合现象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定量模型做了介绍和评论。  相似文献   
88.
本文首先给出了模糊拟阵闭集的等价定义,找到了模糊拟阵的闭集族和它的导出拟阵的闭集族之间的关系,同时在拟阵的闭集定理和模糊拟阵的闭包公理的基础上得到了模糊闭集定理,进一步由格的定义证明了模糊拟阵的闭集族和它的r水-平集是格.  相似文献   
89.
针对基音周期检测实时性的要求,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的语音基音周期实时检测算法。该算法利用小波变换极值与信号突变点之间的关系,将小波域波形与时域波形相结合,采取自适应基准、多特征参数提取小波系数极大值,并在2.5 ms时间内捕捉并检测到新的基音脉冲位置。实验表明,该算法对语音和残差信号取得了较好结果。  相似文献   
90.
模糊拟阵中模糊闭包算子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首先推广了拟阵理论中的元素与集合的相关性概念,给出了模糊拟阵的模糊相关性的定义,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揭示了模糊相关的性质和模糊相关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模糊闭包算子的概念,研究了模糊闭包算子的一系列特征以及它与模糊拟阵的导出拟阵的闭包算子之间的关系。最后给出模糊拟阵的模糊闭包公理,对深入研究模糊拟阵的内在本质,完善模糊拟阵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