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6篇
  免费   86篇
  国内免费   74篇
系统科学   78篇
丛书文集   19篇
教育与普及   13篇
理论与方法论   7篇
现状及发展   15篇
综合类   1417篇
自然研究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85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53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73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为研究哑铃型不锈钢管海砂混凝土长柱轴压性能,以郑州黄河二桥为工程背景,开展该类长柱结构轴压试验研究;通过有限元参数分析,提出该类结构承载力计算简式.研究结果表明:轴向荷载作用下,哑铃形不锈钢管海砂混凝土长柱的破坏模态表现为侧向挠度发展较大的整体失稳破坏;现有相关规范高估了试验构件的稳定系数;提出的稳定系数计算简式可较为...  相似文献   
162.
针对船用海水表层水温观测以人工观测为主的现状,基于跨平台的Modbus库Libmodbus的走航式海洋表层水温监测系统,通过在船舶一侧布放处于船舶吃水线范围的水温传感器来采集表层水温信息。采用RS485/Modbus协议实现多站多点联网,构成分布式系统,进行海水表层温度的自动采集。上位机基于Modbus-RTU协议,并添加循环冗余校验以保证其对水温传感器的远程控制和表层水温信息采集功能的可靠性、安全性。该系统不仅运行稳定,操作简单方便,还具有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可以稳定可靠地监测海洋表层水温,实现表层水温的随船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163.
 声表面驻波(SSAW)因其非接触性及生物相容性,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微流控领域,在生物医学、诊断学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概述了声表面驻波的形成过程和对微流体中粒子的控制机理;综合当前该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在微流控领域中声表面驻波相对于其他物理场的优势;针对声表面驻波在微流控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对未来的研究提出了合理展望。  相似文献   
164.
 依据大洋钻探井及地震剖面资料,定量确定南海同扩张期和后扩张期深海盆沉积充填差异及沉积物来源变化。研究显示,南海深海盆自渐新世(32 Ma)开始形成,随着南海二次扩张海盆范围逐渐扩大,海盆内主要充填火山碎屑角砾岩及火山灰,碳酸盐岩、超微化石软泥,泥质粘土、粉砂质粘土、泥岩及粉细砂岩。深海盆充填主要沉积物为晚中新世(11.6Ma)以来的陆源碎屑沉积,丰富陆源碎屑的供给与南海闭合过程中同期区域构造事件(如青藏高原快速隆升、菲律宾板块俯冲)密切相关,也与晚中新世以来东亚季风增强以及源区强烈的风化剥蚀有关。  相似文献   
165.
 渔业捕捞及商业航运活动的塑料排放是南海深海塑料污染的主要来源。南海深海微塑料污染始于20世纪80年代,具有明显陆源输入的特征,陆架近岸区域微塑料污染严重。陆坡深海峡谷是塑料/微塑料向深海盆地输运的主要通道,近底浊流在输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综述了南海海底塑料垃圾深潜研究的最新进展,首次提出了深海塑料垃圾生态系统的概念。  相似文献   
166.
气液两相分层流界面液膜高度的测量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空气、水为工质,利用双平行电导探针对水平管道内气液两相分层流的液膜高度进行了准确测量.实验使用了两种不同结构的实验段,其一为有机玻璃矩形管;其二为内径为50mm的有机玻璃圆管.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利用一维双流体模型给出了两相分层流界面高度的理论计算方法,并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67.
塔里木盆地在晚泥盆世石炭纪为远离陆棚边缘的陆棚内部碎屑岩和碳酸盐岩陆表海沉积环境。在总体上以海平面相对上升为主的海侵过程中,它受到全球性海平面升降及构造作用诸因素的影响,其相对海平面曾出现过两次快速下降和两次缓慢的小幅度下降。将晚泥盆世石炭纪海平面变化划分为5个周期旋回,依据这4次海平面下降导致地层间的不连续面,可把上泥盆统石炭系划分为5个相互独立的地层层序。5个层序无论在形成环境还是在岩石类型上,既有明显的差别也有其演化规律。其规律性主要表现在盆地范围不断扩大,由硅质碎屑岩的混水沉积逐渐向以碳酸盐岩的清水沉积为主过渡。石炭纪后期海平面迅速下降,其环境及沉积类型迅速向其相反的方向发展。晚泥盆世石炭纪海平面变化的5个旋回周期中,构造作用对第Ⅰ、Ⅱ、Ⅴ周期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8.
速度是宏观的概念;在量子力学中速度表示什么,本来无法回答。在半经典理论中,为重新定义速度,可取v→=▽S/m[m是粒子质量,S满足ψ=Aexp(j S/h)]。这样虽建立了速度与波函数的联系,却不是波科学中必需而有用的波速概念。真空中光速c是一个普遍性基本物理常数,量子力学显然也需要这个参数,亦即新波动力学需要这个物理量。从人类实践过程和结果看,科学家若企图确定c的最精确值,必须依靠标量方程c=fλ这样的标量描述才能实现。现代物理学认为波速度(相速vp、群速vg)是标量而非矢量。波动具有独特的科学性质,其规律与经典力学不同,它需要量子力学支持,又不等同于严格的量子力学。目前尚无单独一个理论能完美解释波科学问题,处在经典物理和量子物理并用的局面。电磁场的量子化过程为光的波粒二象性提供了基本的数学诠释,即连续展布于空间的电磁场在量子化后得到光子。尽管如此,"光子是什么"的难题仍困扰着科学家。通常认为电子的物质波是几率波,光子的波动是电磁波而非几率波。但在分析处理双光子纠缠时又在使用几率波理念,这样光子的波是什么仍未解决。另外,电子几率波与Schrdinger方程对应,但有一种观点认为光子几率波尚无可对应的波方程。另一方面,物质波相速的物理意义并不清晰;而de Broglie波的相速是超光速的,对此还需要更多的说明。类似的许多例子表明,波粒二象性仍是现代物理学中的一个待解之谜。最后,近年来对负波速(NWV)的研究既使波科学更加丰富,也为发展理论思维提供了新的契机。  相似文献   
169.
众多国家和地区对非常规水源利用一直给予研究和重视。冬季海冰覆盖条件下,融水质量变化特征不同于常规灌溉,研究和掌握其规律对咸水冰资源综合利用十分重要。利用冬季室外冰柱、土柱实验,以实时监测海冰消融全过程为手段,深入分析冬季覆冰条件下海冰融水水量及总盐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融水量最大值出现在下午15时左右;覆盖海冰条件下,海冰消融入渗过程分为集中排盐、深度脱盐、淡水入渗三个阶段。实验结果可为冬季覆冰或咸水结冰灌溉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70.
研究了在北极格陵兰海(20°W-10°E,65°N-85°N),2003-2012年冰盖(ICE)、混合层深度(MLD)和海表温度(SST)的分布及之间的耦合关系.研究发现,ICE和SST在区域内存在着很强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达0.9以上,尤其是在750N-800N区域,峰值的时间间隔调整后.相关性更加显著.通过Eviews滞后回归分析发现,SST在70°N-750N和75°N-80°N分别滞后ICE7个月和4个月.而且ICE和SST之间存在着协整。说明这两者长期存在均衡关系.ICE和MLD在区域内为负相关关系.尤其是75°N-80°N区域,相关系数达0.82以上.回归分析发现,MLD在70°N-75°N和75°N-80°N分剐滞后ICE1个月和4个月.而且两者之间也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总体来看:随着温度的升高,冰盖在8—9月达到低谷;海表温度夏天高、冬天低;混合层深度冬季深、夏季浅.冰盖的大量融化和海表温度、混合层深度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