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5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56篇
系统科学   56篇
丛书文集   145篇
教育与普及   165篇
理论与方法论   330篇
现状及发展   24篇
综合类   714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6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101篇
  2014年   389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540篇
  2011年   678篇
  2010年   619篇
  2009年   739篇
  2008年   763篇
  2007年   757篇
  2006年   558篇
  2005年   466篇
  2004年   390篇
  2003年   355篇
  2002年   223篇
  2001年   187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104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36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知识经济是与传统的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不同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科教兴国战略以及可持续展战略的实施,都与知识经济密切相关,在当前条件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将面临着实现工业化和走向知识经济的双重挑战。  相似文献   
92.
结合具体例子阐述了科技翻译中值得注意的一些问题。指出要搞好科技翻译必须同时具备充分的语言知识和一定的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93.
人类在进入文明社会以后,经历了三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作为人类文化中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不仅使世界的政治,经济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还渗入到占人类一半但千百年来被束缚于家庭的妇女领域,对于女性的觉醒,女性的解放,女性的发展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4.
通过对现行初中地理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的微观分析,指出其在内容的科学性和知识的基础性、联系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提出改进意见,以完善初中地理教材体系,实现初中地理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95.
在讨论科学发现,科学发现逻辑性研究的历史的基础上,就科学发现逻辑性研究的两个新视角作了评价和展望。“信息域”拓展了科学发现逻辑性的空间,突现出社会文化因素的意义;模糊思维把科学发现的逻辑性研究转换为对模糊信息进行加工、度量的认知过程,强化了科学发现逻辑性研究的现实性。  相似文献   
96.
在使用和分析了大量近现代科学史实的基础上,指出科学研究可以分为科学发现、科技发明、科学理论、科学模型和哲学5个层次.在分析了每个层次的分类、特点、产生途径和在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之后,指出科学研究的5个层次是一个对研究对象的认识逐渐深化的过程.前两个层次回答了“怎么样”的问题,第3、4个层次回答了“为什么”的问题,第5个层次是前4个层次的总结.当前的高技术含量的科学研究需要巨大的投入,所以科学研究需要资本介入,而资本介入也必然改变原来意义的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97.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学习语言必须学习文化。因此,在外语教学活动中,既要进行语言知识的教学,也要进行文化知识的教学。将英语教学与文化融入相结合,对提高英语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融入的方法和文化融入的原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图书馆人文精神内涵及发展的阐述,指出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的人文精神的严重缺失问题,从而提出了现阶段图书馆倡导人文精神的必要性及其具体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99.
论技术规范产生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技术规范的含义,从技术实践需要理论指导、科学规范在技术领域的局限性和技术问题的存在三方面探讨了技术规范产生的论要性。  相似文献   
100.
对隐喻与科学模型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探讨,认为隐喻在建构科学模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模型用于表示尚未认识的对象时,但并不是所有的模型都是隐喻性的,即便是隐喻性的模型也不一定能对研究对象加以准确、恰当的表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