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335篇 |
免费 | 81篇 |
国内免费 | 142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18篇 |
丛书文集 | 112篇 |
教育与普及 | 119篇 |
理论与方法论 | 458篇 |
现状及发展 | 155篇 |
综合类 | 3491篇 |
自然研究 | 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13篇 |
2022年 | 45篇 |
2021年 | 84篇 |
2020年 | 83篇 |
2019年 | 81篇 |
2018年 | 49篇 |
2017年 | 32篇 |
2016年 | 84篇 |
2015年 | 142篇 |
2014年 | 277篇 |
2013年 | 175篇 |
2012年 | 261篇 |
2011年 | 310篇 |
2010年 | 242篇 |
2009年 | 231篇 |
2008年 | 209篇 |
2007年 | 348篇 |
2006年 | 310篇 |
2005年 | 312篇 |
2004年 | 251篇 |
2003年 | 245篇 |
2002年 | 152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85篇 |
1999年 | 57篇 |
1998年 | 66篇 |
1997年 | 52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40篇 |
1994年 | 27篇 |
1993年 | 25篇 |
1992年 | 25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7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8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51.
伦理是达到主体目标的一定的行为规则,控制论是伦理学的科学基础.科学技术所研究的规律包括实体规律与控制规律.采用科学范式的科技伦理学就成为科学技术控制论的组成部分.人类深刻理解科技伦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基本特性,就可以在未来科学技术进程中,与时俱进地调控各种系统关系,实现人类和自然的同步进化、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952.
针对目前高校学术论文的写作情况,以社会科学类学术论文的质量问题为主要研究对象。从社会科学概念所指到认识误区产生,从写作目的到作者具备的必要写作能力,包括专业知识、整体框架结构设计能力、语言逻辑组织能力、论文创新观点形成等方面,从编辑视角,立足于研究论文写作质量这一核心问题,以明确保证高校社科类学术论文写作质量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53.
本文回顾了200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基本情况,以及拓展合作渠道、组织实质性合作项目等方面的进展,并简要阐述了近期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954.
科学文化的传播普及与国民素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类文化是社会系统自组织发展中的"序参量".国民素质关系到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国民素质,传播普及科学文化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作者对古今文化的内涵外延,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劣和传承中的得失,以及如何吸取东西方文化的营养,正确理解和使用科技成果,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进行了有分析、有独到见解的论述. 相似文献
955.
戊戌维新时期,维新派清楚地意识到世界已经进入了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他们批评洋务运动只注重技术、轻视基础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本末倒置、轻重失宜.他们认为,必须重视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必须通过普及教育来提高广大民众的科技文化素质.维新派倡导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新思路,在中国近代科技思想史上是一次认识的飞跃. 相似文献
956.
智广元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4):16-19
"李约瑟难题Ⅱ":为什么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5世纪期间,中国文明在获取自然知识并将其应用于人的实际需要方面成效较高,而现代科学未在中国文明中成长。从"元气说"的角度看,气既是自然物质的本原,也是人类精神的本原;既具有多元性与连续性,又具有应变性与感应性。这使中国科学技术及其思维范型的适应能力、同化能力与扩展应用能力较强。同时,元气说也是现代科学的思想宝库。因此,我国应重视传统文化建设与科学文化建设并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957.
中国近现代科学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作者论述近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进程。文章以科学技术的建制化为主要线索,首先介绍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以下依次论述了中国近现代科学教育和科研体制的建立、新中国计划科研体制的形成及其利弊、近20年来科研体制的改革探索、近年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建立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必然性和发展趋势,最后作者展望了21世纪中国科学的发展前景。作者认为,150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巨大的,但在全人类共同创建的20世纪的科学大厦中,中国贡献的份额还很少。从20世纪初年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到50年代的“赶超英美”,历经60年代中叶和70年代中叶的“十年动乱”,迎来了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中国科学的“第二个春天”,再到20世纪末叶的“科教兴国”,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中国的科学发展走过了一段非同寻常的曲折路程。100多年来,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受到了中国社会变革的深刻影响。在21世纪,创造一个有利于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的社会机制和提高创新能力仍然是中国科技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58.
沉醉于科学美的物理学大师──狄拉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拟就量子力学的伟大先驱与英雄人物之一──保罗·狄拉克的科学美学观及其科学臻美方法论作一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959.
960.
科学.技术.经验:也谈“李约瑟难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着重阐述了科学与技术之间的区别及其它们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论述了经验技术和科学技术的不同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作者对学术界一直十分关注的“李约瑟难题”进行了剖析,并指出了中国为什么没有诞生近代科学在古代社会一直领先西方的中国技术为什么近代会突然落后的真正原因。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