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8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74篇
系统科学   8篇
丛书文集   67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216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89篇
  2013年   85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86篇
  2006年   174篇
  2005年   184篇
  2004年   144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89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101.
The gasification wastewater is a kind of typical organic industrial wastewater with high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and ammonia nitrogen, which could not be completely degraded by the traditional physical, chemical and biological method. So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find an effective treatment process. A combination process of catalytic oxidation with noble metal catalysts and aerobic biological fluid-bed packed with the new ultrastructure biological carriers, which was developed by ourselves, was investigated to treat the gasification wastewater. The pilot scale test with 0.5 m^3/h influent flow was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is new combina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luent COD was 84.02 mg/L, ammonia nitrogen was 14.15 mg/L, and total phenol was 0.20 mg/L, which could completely meet the Grade I of Wastewater Discharge Standard (GB8978-1996), when the influent average COD was 5 564 mg/L, ammonia nitrogen was 237 mg/L, and total phenol was 1 100 mg/L. The two catalytic reactors could evidently improve the wastewater biodegradability, and the value of BOD5/COD (B/C) increased from 0.23 to 0.413 in the one-stage catalytic reactor and from 0. 273 to 0.421 in two-stage catalytic reactor. The further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luent quality of this new combination process could still meet the discharge standard, when the COD loading was 8.65 kg / (m^3· d). Most of aromatic and heterocyclic compounds were degraded effectively in this combination process.  相似文献   
102.
浅谈SBR处理污水工艺的特点及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SBR工艺运行机理和工艺特点,对其优越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其发展与改进。  相似文献   
103.
分析了黄海沿岸地区环境污染的时间变动,指出近10年来工业废水排放已经呈现下降趋势,环境与经济发展基本相互协调,统计分析证明:该地区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呈现典型的正相关关系,符合工业化中期的典型特征:人均GDP、水资源的消费强度、人口增长均对工业废水的排放起到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4.
利用基于定层数、定密度和变层厚的差分解法,求解多组分、多物种生物滤池模型(CM—MDMB),并用试验实例检验了模型(CMMDMB)对生物滤池内生物膜厚度和微生物组分结构以及滤池处理的模拟效果.检验的结果表明,模型(CMMDMB)能有效地模拟生物滤池的运行效果.  相似文献   
105.
粘红酵母处理味精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粘红酵母处理味精废水的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最佳处理条件为:进水COD浓度为10000mg/L,pH为6.16,发酵温度为32℃,发酵时间为72h,接种量为15%。该条件下可使味精废水COD的去除率达80.53%以上,利用发酵后的菌体,可提取单细胞蛋白,提取油脂,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6.
不同填料渗滤系统净化生活污水的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2套不同填料的地下渗滤系统装置净化生活污水,1号装置由纯土壤装填,2号装置由土壤与砂分层装填,比较了2套装置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2套装置运行了6个月,水力负荷为5 cm·d~(-1)时每天进水4次,10 cm·d~(-1)及20cm·d~(-1)运行时每天进水8次.在水力负荷10 cm·d~(-1)下运行,对化学需氧量(COD)、总磷、NH_4~+ -N、总氮的去除率1号装置分别为80.7%,38.9%,48.7%,43.5%,2号装置分别为88.4%,87.2%,98.2%,24.9%;在水力负荷20 cm·d~(-1)下运行,1号装置发生堵塞现象无法运行,而2号装置对COD、总磷、MH_4~+ -N、总氮的去除率分别为87.1%,56.1%,98.0%,28.9%,对COD及NH_4~+ -N仍保持了良好的去除效果,并且保持了良好的水力渗透性能.研究结果表明,渗滤系统内部填料的改善提高了地下渗滤系统的运行水力负荷及其抗堵塞性能.  相似文献   
107.
介绍了薯片加工废水的组成、水量及水质,阐述了废水处理工艺流程,分析了处理效果、工程投资及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08.
几种新型含氰废水净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膨润土和高岭土为原料,讨论了膨润土吸附剂的改性方法,制备了系列含氰废水净化剂,进行了废水处理实验,测定了净化后水样含氰量,绘制了净化剂用量与CN^-去除率关系曲线。研究发现,经复合改性的膨润土净水效果最好。当投加1%的改性膨润土,CN^-去除率可达80%以上,并讨论了膨润土的结构与改性机理。为含CN^-离子废水处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9.
油田含油污水中含有多种化学添加剂 ,它们对污水的化学需氧量 (COD)及其处理效果有明显影响。以目前某油田使用的几种主要化学药剂为研究对象 ,研究了药剂浓度对COD的影响 ,并通过SBR模型实验考察了它们的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 ,药剂浓度与COD呈线性关系 ,药剂的种类与结构不同 ,对COD的影响程度有差异。生物降解性能差是现有油田化学药剂的共同特点 ,这可能是油田含油污水难以处理 ,特别是生物技术处理效果欠佳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0.
炼油厂轻度污染废水的处理及回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对某炼油厂轻度污染废水进行中试实验,研究了停留时间和气水比对处理效果的影响;观察到了高活性的生物膜;改进了砂滤池,提高了悬浮物的去除率.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炼油厂轻度污染废水,在停留时间为100min、气水比为3:1、砂滤池反冲洗周期为12h的条件下,可获得稳定的处理效果,出水指标可达到回用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