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4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31.
试验采用一种填埋场覆盖粉土作为土料,分别以木屑和水稻秸秆为原料热解的生物炭作为土料的改良剂,通过30天的甲烷氧化培养瓶试验研究了粉土以及两种不同生物炭改性土的甲烷氧化能力,同时研究了土样含水率对其甲烷氧化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两种生物炭均能提高粉土的甲烷氧化能力2.5倍左右。试验中所有土样在含水率在10%时几乎没有甲烷氧化能力,粉土以及两种生物炭改性土的甲烷氧化适宜含水率范围也各不相同,掺入生物炭能够增大粉土的甲烷氧化适宜含水率范围;本文运用击实曲线估计了试验中土样的水气双开敞(即水气都连通)条件的含水率范围,其结果表明:土样的水气双开敞条件含水率界限差值越大,土样的甲烷氧化适宜含水率界限差值也越大。掺入生物炭增大了粉土土样的水气双开敞条件的含水率范围,因此增大了其甲烷氧化适宜含水率范围。  相似文献   
32.
添加污泥对渗滤液循环垃圾填埋层甲烷产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填埋模拟柱实验研究了渗滤液原液循环条件下,新鲜垃圾添加污泥(污水生物处理剩余污泥)的填埋方式对填埋层加速进入稳定的甲烷化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原液循环条件下,新鲜垃圾添加好氧污泥后填埋(9∶1,湿基质量比),短期(105d)内不能加速填埋层进入稳定的甲烷化阶段;新鲜垃圾添加厌氧生物处理污泥混合后填埋(9∶1,湿基质量比),能够有效地加速填埋层进入稳定的甲烷化阶段,产甲烷滞后时间和甲烷化过程稳定时间分别为13和51d,实验期内(105d)最大产气速率、实际累积产气量分别为1.08L/kg·d和50.03L/kg(以湿垃圾为基准),其主要机理是引入了大量呈颗粒态聚集的甲烷化菌群.  相似文献   
33.
从生活污水中分离得到了一种自养氨氧化菌富集培养物,其中的唯一的自养氨氧化菌为Nitrosomonas nitrosa SN-6,其16S rDNA序列和amoA基因序列均与N. nitrosa Nm90高度相似(Identity达100%).该文研究了高温对该富集培养物在培养基和垃圾渗滤液中代谢与生长的影响,并测定了游离亚硝酸浓度和盐度对其脱氨效果的影响及该菌对污染地表水的脱氨效果.结果表明:该富集培养物的最高耐受温度不低于43 ℃,最大亚硝氮积累速率可达129 mg·L-1·d-1;在培养基中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7~40 ℃(代时低至6.1 h),在垃圾渗滤液中的最适生长温度为40 ℃(代时低至5.9 h);该富集培养物脱氨活性的半数抑制盐度略高于1%,半数抑制游离亚硝酸浓度约为0.095 mg·L-1;仅需3 d即可使污染地表水中的氨氮从5~23 mg·L-1降至不超过1.5 mg·L-1.结果表明,SN-6不但适于高温高氨水体,也适于中温低氨水体脱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4.
填埋垃圾生物质三相演化过程与控制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自主设计的大型实验装置室内模拟生活垃圾填埋厌氧降解过程,研究填埋垃圾生物质降解固、液、气三相演化及稳定性特征,探讨垃圾物质损失过程及其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在一次性填埋处理方式下,填埋体系产甲烷菌适宜的微生物环境条件形成缓慢,抑制了非产甲烷菌与产甲烷菌稳定的协同代谢作用,垃圾填埋气产出表现出滞后时间长、产率峰值高、持续时间短的特点;模拟实验前期持续的水解产酸主导作用使垃圾生物质累计损失量逐渐升高至7.15 kg,后期产甲烷主导作用使累计损失量快速下降至4.75 kg;抑制填埋垃圾生物质好氧降解,减少液相生物质扩散迁移损失,快速形成多种微生物菌群的协同代谢,促进垃圾生物质的气相转化,是垃圾填埋场生物质损失过程控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5.
未经规范处理进行简易填埋处置的污泥对周围环境存在较大的污染风险。基于某简易污泥填埋场项目,通过对场地地貌及地质条件分析,从污泥、渗沥液、周围土壤、地下水四个方面出发进行污染物调查;并建立污染物Mn的扩散迁移模型,分析不同时间段Mn的扩散迁移规律。调查及模拟结果表明,污泥填埋场存在渗透性较好的沙砾石层,地下水水力联系条件良好,污染物易发生迁移扩散现象;大部分污染物对周边环境影响较小,少部分污染物指标超标;Mn在填埋场周围的地层中迁移速度较为显著,其污染范围在25年后可以达到距离1号坑约400 m的距离,为了防止扩散迁移可在地下水流向方向设置相应污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6.
为保证填埋场的安全运行及控制垃圾渗滤液的产量,垃圾填埋场通常建有封场覆盖层。封场覆盖层中水分的动态变化是关系到封场系统能否有效运行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在考虑降水、蒸发循环补给的边界条件下,建立了水分在封顶系统中运移的数学模型,并采用此模型预测了11次蒸发、降水循环补给边界作用下,封场覆盖系统中土壤含水率的变化。另外,对降水强度、降水持续时间进行了参数分析。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整个覆盖封顶系统中含水率对边界变化响应的灵敏程度随土层深度的延伸而逐渐减弱,其中反应最为敏感的是最上层的植被层;当降雨强度为10cm/h,持续时间达到14.5小时,水分将穿透整个封顶覆盖系统。  相似文献   
37.
城市垃圾的处理,无论对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个普遍存在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策略应结合城市发展环境、垃圾处理现状条件、垃圾总量、垃圾成分、垃圾处理技术水平、经济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综合考虑.礼县经济比较落后,对生活垃圾的处理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垃圾填埋处置措施选择填埋法较为适合,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降低处置成本,有利于填埋场的处置管理,并可为我国西部经济较为落后的小型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8.
农村生活污水任意排放是造成农村环境污染和农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生活污水的处理是新农村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归纳和分析了国内几种较典型的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即接入城镇污水管网统一处理模式、分散处理模式和集中处理模式;总结了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稳定塘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处理技术和土壤处理系统等几种具体的农村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最后选择适合的处理模式和处理技术应用到贵州省岑巩县水尾镇于河村村庄规划中,为新农村规划生活污水的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9.
厌氧氨氧化去除垃圾渗滤液中氨氮的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市政污水处理厂浓缩池污泥作为种泥,采用升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作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对垃圾渗滤液的脱氮进行3个月的连续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对氨氮具有去除效果,且去除率呈上升趋势,月均去除率第1个月为13.1%,第2个月为27.9%,第3个月上升至39.8%.显微镜检验表明,种泥结构松散,启动运行3个月后,污泥密实且具有良好的颗粒性状;从色泽上比较,种泥为灰色,启动后的污泥略显红色,可见实验过程培养出了厌氧氨氧化细菌.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成都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的实地考察,了解到垃圾在收集、填埋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填埋场对周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并有针对性的对成都市固体废弃物填埋场产生的渗滤液和填埋气体等问题提出整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