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0篇
系统科学   4篇
丛书文集   3篇
教育与普及   1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248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1.
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重金属固定和释放规律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柱模拟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完全厌氧状态与氧气入侵状态,用以研究填埋场完全厌氧稳定化过程及氧气介入的情况下重金属的固定与释放规律。结果表明:Cd、Mn、Ni、Pb和Zn,在厌氧降解完全结束时其滞留率分别达到70.2%、83.9%、90.6%、70%和95.7%。氧气的入侵不会增加Pb和Cd的活性,却促进了Mn、Ni和Zn的释放,但相对于固定总量来说,释放量不大。因此,生活垃圾对于重金属有很大的固定容量,且环境变化的冲击对填埋场重金属固定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采用生物法处理垃圾渗沥液 ,其出水CODCr、色度、浊度和含盐量等指标往往大于排放标准 .应用亚滤技术作深度处理 ,可有效地去除剩余的污染物质 ,使出水达标 .但由于渗沥液中存在大量的胶体微粒 ,对亚滤管产生阻垢作用 ,堵塞亚滤管微孔 ,增加动力消耗 ,影响处理效果 .采用一种新型高效的无机高分子混凝剂———聚硅酸铁 (PSF)用于亚滤装置的预处理 .通过与聚合硫酸铁 (PFS)混凝剂的对比研究表明 ,PSF表现出比PFS更好的除浊、脱色和去除CODCr能力 ,可有效地去除掉垃圾渗沥液中的浊度、色度、胶粒和部分CODCr.结果表明 ,在PSF的投加量为 15 0mg/L ,pH值为 5 .0和沉降时间为 6 0min的条件下 ,混凝效果最佳 ,浊度去除率可达 92 %左右 ,色度去除率可达 91%左右 ,CODCr去除率可达80 %左右 .同时探讨了该混凝剂处理垃圾渗沥液的反应机理 .图 1,表 4,参 10  相似文献   
13.
膨润土改性天然粘土防渗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膨润土具有很好的防渗和吸附性能.在华北黄土和华南红土中加入一定量的膨润土,以增强衬层材料的防渗性能.研究了膨润土加入量对土样抗压强度和压实土样渗透系数的影响,压实含水率、压实干密度等因素对压实粘土渗透性能的影响.实验原理为Darcy定理.实验结果表明:对于黄土,膨润土合量为6%—7%时,抗压强度最大.选择大于强度最优含水率2%的压实含水率有利于提高黄土及其改性粘土的防渗功能.对于红土,加入8%的膨润土对其抗压强度有很大的改善,抗渗性能有着较大的提高,渗透系数只相当于原土的1/30.选用24%左右的压实含水率可以使红土(及其改性粘土)的抗压性能与防渗性能同时优化.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活垃圾收运处置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城市生活垃圾的产生、收集、转运、处置及资源化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和探讨。结果显示:城市生活垃圾必须采用分类收集才有利于资源化利用;可燃垃圾主要采用焚烧的方法,产生的热量可资源化利用发电;不可燃垃圾进行填埋;部分有机垃圾可利用堆肥技术进行覆盖。垃圾的转运应采用压实密闭集装箱运输。  相似文献   
15.
处理垃圾渗滤液试验以活性炭作催化剂、H2 O2 作氧化剂。结果表明 ,在H2 O2 /COD0 =1 .5 ,活性炭 /H2 O2 =0 .6,pH值为 2的条件下反应可以在 1 80min内结束 ,其中COD及色度的去除率分别为 82 .8%和 85 .5 % ,臭味消失 ,比Fenton试剂法处理渗滤液效果要好 ,并对氧化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卫生洁具形成虹吸现象的VOF模型判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标准k-ε湍流模型,闭合非定常气、液多相流的N-S方程,采用有限体积法和非结构化网格,数值模拟了虹吸式卫生洁具冲水流道的三维流动,由残余污水的测试实验验证了该数学模型的正确性。对排污管的驼峰顶断面的气、液两相的体积分数积分数进行了定量计算,获得了其虹吸现象形成的数值判据。对卫生洁具流道形成虹吸现象的水力特性实现了预测,为虹吸式卫生洁具的出水流道水力设计优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建立了回灌条件下垃圾渗滤液水头动态变化的模型,并用分离变量法对该模型进行了解析求解,对解进行了分析讨论,分析结果表明:水头的变化趋势大致为一抛物线,在抛物线顶点处达到最大,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时间越长,其压力水头变化越明显。压力水头动态变化表明了通过填埋场回灌渗滤液水头的动态变化,可以短时间内使垃圾渗滤液中的有机污染物得到有效去除。其解可为垃圾填埋场渗滤液控制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对于城市垃圾填埋场渗滤液的处理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矿化垃圾反应床处理渗滤液的微生物学特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矿化垃圾生物反应床处理渗滤液时,不同床层高度、气温状况和水力负荷下矿化垃圾微生物学特性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床体浅层(0-20 cm)通透性好,细菌总数是床体厌氧区的数十倍,生理生化过程强烈,酶活性高,是污染物降解的最佳区域;气温的日变化对细菌总数影响不大,但在25-30℃时有利于维持微生物数量及其重要酶的活性;反应床对水力负荷有一定的耐冲击能力,但当矿化垃圾与渗滤液的体积比小于20(水力负荷超过16 cm.d^-1)时,床层微生物及酶面临胁迫环境,出水水质急剧变差.  相似文献   
19.
如何满足不同用户对住宅布局的要求,作者从厨房设施,平面布局,水表设置、管线安装,新技术的应用及专业配合等方面做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20.
A membrane bioreactor (MBR) with an air-lift bioreactor and gravity flow is applied to treating landfill leachate. More than 99% of BOD5 (biochemical oxygen demand for five days) removal effi-ciency is achieved with less than 35 mg/L of BOD_5 in the effluent at less than 1.71 kg BOD5/m~3·d of BOD_5 loading rate. When DO (dissolved oxygen) is maintained at the range of 2.3―2.8 mg/L and the loading rate of NH_4~ -N (ammonium nitrogen) is kept at 0.16― 0.24 kg NH_4~ -N/m~3·d, the NH_4~ -N in the effluent is less than 15 mg/L. However, compared with high removal rates of BOD_5 and NH_4~ -N,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soluble chemical oxygen demand (SCOD) varies between 70% and 96%. The investigation of molecular weight (MW) distribution has been carried out by the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so as to understand the fate of organic matters in the MBR treating of landfill leachate. Results indicate that organic matters of the landfill leachate are composed of a high MW fraction (MW of the peak, MWp = 11480―13182 Da) and a low MW fraction (MWp = 158―275 Da). The high MW fraction is not biode-gradable, but can be decreased with microfiltration membrane. The most of the low MW fraction is bio-degradable, but the residue of the low MW fraction is able to permeate through the membrane, thus re-sulting in high SCOD in the effluent of the MB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