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8篇
系统科学   2篇
丛书文集   11篇
教育与普及   7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综合类   391篇
自然研究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通过查阅历史献和实地考察,对历史时期西北地区农业开发及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以新疆和河西走廓为例,重点分析了历史时期由于对楼兰,河西走廓等区域的不合理开垦,利用以及对森林的滥伐等,造成对当地河流移徙,土地沙化等严重后果,为了吸取这一历史教训,从生态环境的角度提出了在当今西北大开发中,应遵循自然规律,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62.
荒漠化是困挠人类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生态环境问题.本文针对山西省土地荒漠化的现状,强调研究和治理土地荒漠化的重要性,并对土地荒漠化的研究和治理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3.
阐述了正确使用科技术语的重要性。对地理学领域一些常用术语的使用进行了探究,以期引起使用者的关注,正确地认识和使用术语。  相似文献   
64.
生态脆弱带面临的荒漠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联合国对荒漠化定义的基础上,分析了各种类型荒漠化土地形成、发展的综合机理和环境的脆弱特征,并联系生态脆弱带理论阐释了生态脆弱性和荒漠化发展的关系,认为土地的脆弱性是荒漠化的基质,人类不合理的开发是荒漠化的诱因,而荒漠化进一步使环境更加脆弱。最后给出了荒漠化治理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65.
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政策有效性评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为世界4大防护林体系之一的“中国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经过20多年的建设,却没有达到预期的防护目的。究其原因,作者认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从规划建设伊始,就存在与中国气候格局和人口压力、生态学基本原理、社会主义市场规律之间的三大矛盾冲突。新形势下的荒漠化防治要求三北防护林体系工程必须发生相应的转型,这种转型应以解决三大矛盾冲突入手。最后,提出了造林必须满足林木生长对水分的需要、坚持多样化复合型的建设思路、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与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等几项建议。  相似文献   
66.
介绍了土地荒漠化的定义及土地荒漠化形成原因,并对有关土地荒漠化与植被及生态系统的关系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67.
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遥感定量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Landsat TM遥感光谱信息,构建了多维向量空间下的14个遥感定量指标,采用Fisher逐步判别分析法从这些指标中筛选出8个与沙漠化现状(非沙漠化、潜在沙漠化、沙漠化)密切相关的指标(氧化铁、地表反照率、植被指数)和反映水与植物特性的5个波段(波段1,2,4,5,7),又分辨出6个与沙漠化程度密切相关的变量(氧化铁、地表反照率、植被指数和反映土壤水分和植物水分的2个波段(波段5,7)).利用这些指标建立的判别方程对鄂尔多斯地区沙漠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并与2000年的沙漠化程度评价结果对比,发现判别方程的精度达68.9%.结合遥感光谱信息和Fisher分类器可以在遥感图像处理软件下实现沙漠化现状与程度的自动识别,与单纯使用遥感光谱信息进行分类相比,引入遥感代用指标,对于沙漠化现状与程度的分类和分级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8.
荒漠化扩展对我国区域气候变化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3研究了西北沙漠面积变化对我国区域气候变化的影响.共设计了3组试验:控制试验A、沙漠面积扩展试验B、在试验B基础上增大粗糙高度的试验C.分析表明:中国西北沙漠区扩展后对中国夏季降雨量和中国夏季风有明显影响.结果表明:植被退化、荒漠化加剧会导致季风减弱,降水量减少,增大地面粗糙高度后的影响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69.
【目的】对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树龄樟子松年表的特点及其径向生长与气候因子的关系进行探讨,分析不同树龄樟子松对气候响应的差异性,为该地区沙地樟子松的年轮气候学和不同树龄组沙地樟子松的经营管理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方法】采用COFECHA、ARSTAN程序建立标准年表,利用呼伦贝尔沙地两个样地的樟子松(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样芯,划分成3个不同树龄组,运用DendroClim2002进行标准年表与气候因子响应分析。【结果】从不同树龄组的年表统计特征值发现,平均敏感度(MS)相差不大,都含有较高的气候信号。不同树龄组的一阶自相关(AC1)是逐渐递增的,不同树龄组的信噪比(SNR)和样本代表性(EPS)都以中龄组最高,老龄组最低。从响应分析的结果来看,低龄组对气温的敏感性最高,老龄组对降水的敏感性最强。中龄组受前一年6月、7月的降水和最低气温共同影响显著,与6月的平均气温也呈显著负响应,同时与前一年12月的降水呈显著负响应。【结论】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树龄组樟子松的径向生长受气候条件的响应不尽相同,老龄组树木的生长对前一年12月的降水最为敏感,达到响应系数的最高值,低龄组和中龄组的生长都出现了与6月气温之间的负响应关系,这些是否与全球变暖、大兴安岭地区气候暖干化趋势加强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70.
目前针对异形截面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浇混凝土桩的竖向承载力承载特性,而对异形截面薄壁钢桩的水平向承载特性研究较少.基于数值模拟,研究3种不同截面桩型(空芯圆桩、空芯方桩及X形桩)、两种不同长径比(桩基嵌固深度与桩外径或宽度的比值)的钢桩水平承载特性.研究表明,对于半刚性桩,方桩、X形桩等异形截面桩的承载力比圆桩高,两者的承载力要比圆桩分别高9%和11%;对于柔性桩,方桩承载力比圆桩和X形桩均高约15%.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比桩身变形、最大弯矩等,探讨不同截面桩型的优缺点,得到3种桩型的力学特征之间的经验关系,以便于实际工程设计中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