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15篇 |
免费 | 22篇 |
国内免费 | 39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2篇 |
丛书文集 | 27篇 |
教育与普及 | 2篇 |
现状及发展 | 12篇 |
综合类 | 6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4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6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8篇 |
2015年 | 19篇 |
2014年 | 32篇 |
2013年 | 21篇 |
2012年 | 32篇 |
2011年 | 36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32篇 |
2007年 | 34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8篇 |
2003年 | 31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7篇 |
1999年 | 27篇 |
1998年 | 16篇 |
1997年 | 16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19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4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11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8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北京市夏季大气气溶胶 PM2.5和 PM10成分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市城区2012年夏季大气对气溶胶进行每日PM2.5和PM10石英膜采样,得到了可溶性离子质量浓度和16种元素的质量浓度,并结合气象观测值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采样期间,PM2.5质量浓度为9.58~210.42μg·m-3,平均值102.81μg·m-3;PM10质量浓度为33.75~288.33μg·m-3,平均值159.66μg·m-3.PM2.5和PM10质量浓度都与采样点能见度、风速呈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质子荧光分析(PIXE)结果显示,S、K、Ca和Fe在PIXE可分析元素中含量较高,在PM2.5和PM10都占89%.且元素Ca、Ti、Sc、Cr、Fe主要存在于粗粒子(PM2.5~10)中,而元素S、Cu、Zn、As、Br、Pb主要存在于细粒子(PM2.5)中.富集因子分析表明,元素K、Ca、Ti、V、Mn、Ni主要为地壳来源,元素S、Cl、Cu、Zn、As、Br、Pb主要来自于人为源.SO2-4、NO-3、NH+43种可溶性离子总质量浓度占PM2.5浓度的43.5%,占PM10浓度的25.4%. 相似文献
92.
氯离子对碳钢在混凝土孔隙液中腐蚀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重量法、线性伏安扫描法、弱极化法和SEM,研究C l-对碳钢在模拟混凝土孔隙液(饱和Ca(OH)2溶液)中的腐蚀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pH值的混凝土孔隙液能减缓氯离子对碳钢的腐蚀;当pH≥13.6时,在NaC l浓度小于3%的混凝土孔隙液中,碳钢表面因生成钝化膜而不被腐蚀;当pH≤9时,混凝土孔隙液中无论是否存在C l-,碳钢均会被腐蚀;当pH=12.5时,混凝土孔隙液中NaC l浓度小于0.05%,碳钢则不被腐蚀;当混凝土孔隙液中的C l-浓度达到临界氯离子浓度时,碳钢表面的钝化膜开始损坏而被腐蚀,碳钢的腐蚀速度随着C l-浓度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93.
粱达文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4,25(5):52-57
主要从分析烷基对有机分子和离子的影响讨论烷基的电子效应,指出仅用烷基的“供电”或“吸电”来表述烷基的电子效应是不够全面的。 相似文献
94.
金属离子和脲对背角无齿蚌碱性磷酸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研究了多种金属离子对背角无齿蚌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a^+,K^+和Li^+等一价金属离子没有影响:Mg^2+,Ca^2+,Ba^2+,Ni^2+,Mn^2+和Co^2+有激活作用;而Cu^2+,Zn^2+,Hg^2+,Cd^2+及Ag^+有抑制作用,脲对AKP的变性失活作用,按脲浓度可为低于2mol/L和高于2mol/L两种类型,低浓度脲对背角无齿蚌AKP活性抑制的动力学表 相似文献
95.
研究了不同pH值、不同浓度的无机盐离子对几种裸子植物中油体(oilbodies)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6.
南京北郊PM2.5中含碳物质和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解南京市北郊四季细粒子中含碳组分与水溶性离子的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于2012年8月~2013年6月期间在南京北郊采样点采集PM2.5样品。利用DRI Model 2001A热/光碳分析仪对有机碳(OC)与元素碳(EC)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PM2.5、OC、EC的质量浓度均是冬季最高、夏季最低,PM2.5的日平均值为122.7±75.2μg/m3,OC和EC的日平均值分别为(15.4±8.0)μg/m3和(3.6±1.8)μg/m3,含碳物质占PM2.5总质量的11%~40%。OC与EC在秋季和冬季有较好的相关性(r2分别为0.86和0.83),表明其来源相似;春季和夏季的相关性较低(r2分别为0.47和0.53),可能原因是有较多二次有机碳(SOC)生成致其来源复杂。利用EC示踪法对SOC的含量进行了估算,夏季SOC占OC的比例最高,达到了44.6%,可见高温与强烈的光照有利于SOC的形成。利用戴安离子色谱对PM2.5中的阴离子SO42-、NO3-、F-、Cl-、HCOO-、CH3COO-和C2O42-,阳离子Na+、NH4+、K+、Mg2+、Ca2+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水溶性离子占PM2.5总质量的20%~60%,SO42-、NO3-、NH4+二次离子是南京市郊PM2.5中主要的无机离子。 相似文献
97.
本文介绍一种针对多变量专家控制系统提出的预测解耦方法,该方法是用隐式递推广义预测方法预估出各变量之间的影响,然后加到控制中得以实现的。即使在系统结构未知或变化的情况下,仍可获得次优解,具有很强的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方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8.
空气负离子浓度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试了周围生活环境中的空气负离子浓度,并通过实验测试了衰减距离、摩擦、风速、温度、湿度等影响因素对材料产生负离子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周围生活环境中空气负离子浓度小于500个/cm^2,外界空气负离子浓度大于1500个/cm^2,空气负离子在环境中的衰减距离为20cm左右.当临界风速处于3m/s-10m/s之间,风速的摩擦可以产生负离子;相对于摩擦,温度、湿度的变化对材料产生负离子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9.
采用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竹纤维/聚苯胺二元复合物,并将该复合物处理含银溶液中的银离子(Ag^+)。研究了初始Ag+浓度、温度和振荡等因素对吸附还原过程的影响,探讨了吸附过程动力学及热力学。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物对低浓度Ag+溶液有较好的去除率,最佳达到99.0%;升高温度以及振荡条件有利于银离子的去除;吸附还原过程是自发的吸热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且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Ea为28.119 2kJ/mol,说明过程容易进行,且为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00.
利用全实加关联(FCPC)方法计算了类锂离子(Z=11-20)激发态1s^25p的能级及精细结构劈裂,在此基础上计算了1s^2s-1s^25p的跃迁能和振子强度,相对论和质量极化效应对能量的修正用微扰论计算。还估算了来自量子电动力学效应的修正,所得到的理论结果与现有的实验数据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