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39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02篇
系统科学   43篇
丛书文集   65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13篇
综合类   3418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3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4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91篇
  2011年   167篇
  2010年   127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155篇
  2006年   150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45篇
  2003年   133篇
  2002年   159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37篇
  1999年   106篇
  1998年   103篇
  1997年   97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65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61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56篇
  1988年   37篇
  1987年   31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5 毫秒
761.
报道了用X光透视装置观察渣铁反应过程。普通渣与铁水反应时渣铁界面清晰,起泡但无泡沫。钛渣与铁反应时,随界面处Ti(CN)的生成、气泡的搅动,铁水逐渐向渣中乳化。重熔乳化了的渣铁样,开始界面清晰、分离良好。渣-铁反应生成的气泡能在渣面形成泡沫,主要由于Ti(CN)微粒起到了稳定剂的作用,但形成的泡沫有限。  相似文献   
762.
以典型钢铁生产企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企业实际生产数据,采用物质流分析法(MFA),构建物质代谢模型.建立了能源、资源利用和污染物排放分析指标,定量描述了钢铁企业的资源能源消耗及烟粉尘排放情况.结果表明:企业层面,高炉-转炉长流程吨钢总资源消耗量为208.6 t,燃料能消耗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93.9%,吨钢烟粉尘排放量为648.08 g,烧结和炼铁工序贡献最大,分别占总排放量的45%和36%.电炉短流程总资源消耗量为1.31 t,电能消耗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96.7%,吨钢烟粉尘排放量67 g.工序层面,烧结、炼焦和炼铁三个主排放工序的排放量分别为222.50 g/t烧结矿、118.20 g/t焦、245.27 g/t铁.据此,提出企业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性建议,以减少环境压力,实现钢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63.
通过化学分析、X射线衍射、光学显微镜、电子探针、MLA等分析手段,对辽宁本溪思山岭铁矿石的化学组成、矿物组成、矿物产出形式、嵌布特征及连生关系等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矿石中的铁主要赋存于磁铁矿和赤铁矿中,主要的脉石矿物为石英和含铁白云石,磁铁矿被赤铁矿交代残余、紧密连生,自形晶粒状铁矿物集合体不规则赋存于石英或白云石矿物中,磁铁矿嵌布粒度微细.此研究结果为该铁矿综合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64.
借助有限元方法,建立含结晶器、自耗电极、渣池、金属熔池、铸锭、底垫、渣壳和气隙区的物理模型,模拟"空心环形件电渣熔铸"金属熔池形成、发展、结束过程中内结晶器铜板的径向变形.模拟与试验结果表明,当结晶器、自耗电极、渣料渣深、炉口电压相同时,一般金属熔池越浅,越容易获得良好组织;金属熔池越深且温度越高,内结晶器铜板炉后径向位移量越大;熔铸过程内结晶器铜板中部最易变形,该位置增加筋板可有效控制内结晶器铜板的炉后径向变形.  相似文献   
765.
采用氯化焙烧可有效实现铜渣中含铜、铁物相CuO和Fe3O4的选择性氯化挥发分离,氯化剂种类不同铜氯化挥发过程特异性明显.FeSO4·7H2O为添加剂,NaCl和CaCl2为氯化剂分别对CuO进行氯化焙烧时,物料失重可分为主要失水阶段、微量失水阶段和氯化失重阶段三部分,其中氯化失重部分反应属一级反应.CaCl2焙烧起始反应温度较NaCl较低为315.9℃,且其焙烧反应活化能4.826KJ/mol低于NaCl 6.001KJ/mol.影响CuO氯化挥发效果的主要因素为焙烧温度,焙烧温度1130℃、焙烧时间60min、氧气流量0.2L/min、CaCl2加入量1.6(CaCl2与铜渣质量比)和FeSO4·5H2O加入量4.42(FeSO4与铜渣质量比)条件下,焙烧物料失重率最大达62.3%,基本可实现物料中铜的氯化挥发,同时铁氯化损失率较小,可实现铜铁氧化物的选择性氯化挥发分离.  相似文献   
766.
为了揭示硼铁精矿的碳热还原机理,以高纯石墨为还原剂,进行硼铁精矿含碳球团等温还原实验,并采用积分法进行动力学分析.还原温度分别设定为1000、1050、1100、1150、1200、1250和1300益,配碳量即C/O摩尔比=1.0.当还原度为0.1<α<0.8时,温度对活化能和速率控制环节有重要影响:还原温度≤1100益时,平均活化能为202.6 kJ·mol-1,还原反应的速率控制环节为碳的气化反应;还原温度>1100益时,平均活化能为116.7 kJ·mol-1,为碳气化反应和FeO还原反应共同控制.当还原度α≥0.8时(还原温度>1100益),可能的速率控制环节为碳原子在金属铁中的扩散.碳气化反应是含碳球团还原过程中主要速率控制环节,原因在于硼铁精矿中硼元素对碳气化反应具有较强烈的化学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67.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Mg O对铁矿球团还原后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g O质熔剂质量分数由0增加至2.0%时,铁矿球团矿还原后强度得到提升;经还原后,铁矿球团矿的孔径和孔隙度都相应增大,但相比普通球团矿(Mg O质熔剂质量分数为0),含Mg O球团矿(Mg O质熔剂质量分数为2.0%)还原前、后孔径及孔隙度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孔径分布相对集中;还原膨胀是决定铁矿球团矿还原后强度的主要因素;还原膨胀率越低,铁矿球团还原后的强度相对越大.  相似文献   
768.
在-0.440 0 V峰电位条件下,铁在滴汞电极表面与PAN反应,产生络合吸附波,记录电位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用峰电位定性,峰高定量.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检出限低,可达到1.0μg/L.用此方法测定血液中Fe(Ⅲ)的质量分数,操作简单,且找到了一种很好的血样前处理方法,可以在短时间内释放血红蛋白中全部的Fe(Ⅲ).最佳实验测定条件为PAN 1.0×10-4mol/L,pH 5.14.  相似文献   
769.
针对某型粉末冶金齿轮在运行期间出现的断齿现象,通过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断口形貌、成分,发现断口位置存在大量球状铁碳化合物,表明原工艺由于烧结温度、时间不足,造成了粉末之间结合力弱的缺陷。在此基础上,以Fe 1.8Ni-0.5Mo-1.2Cu-0.2C预合金粉为研究对象,改进烧结工艺,采用压制、烧结、淬火与低温回火的新工艺,制备出的齿轮珠光体数量级别为珠60,热处理后齿轮组织由回火马氏体和铁素体组成,冲击韧性由9.8 J/cm2提升至15.2 J/cm2。结果表明,改进工艺能够显著提升粉末间的扩散、熔焊和再结晶效果,提高组织致密性和冲击韧性并使组织具有一定塑性。  相似文献   
770.
以区域钻井资料、野外露头勘查、岩石样品地球化学分析为依据,结合近年来三水盆地火成岩研究成果,细致刻画盆地内华涌组火山岩的岩性、时空分布以及喷发特征.华涌组火山岩以流纹岩、粗面岩与玄武岩互层为主,呈典型双峰式组合.根据岩性变化特征在华涌组沉积期内识别出四个火山喷发亚旋回,各旋回均由酸性流纹岩或粗面岩喷发开始,以基性玄武岩喷发结束.其中第一、二亚旋回以中心式喷发为主;第三、四亚旋回以裂隙溢流喷发方式为主,火山活动逐渐由强减弱.通过与周边地区区火山岩分布特征的对比研究,可以确定三水盆地华涌组火山岩是在拉张背景下发育的大陆裂谷型火山岩,是南海开裂初期的重要物质记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