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丛书文集   2篇
综合类   23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31.
通过模拟埋藏条件下碳酸盐岩与乙酸的溶解环境对南堡凹陷及周边7个古生界碳酸盐岩典型样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流速不同温压下,碳酸盐岩的溶解速率随温压的升高而增大;在温压较低的环境中,白云石的溶解速率低于方解石,随温压的升高白云岩逐渐变得比灰岩更易溶解,而对于含有白云石的灰岩来说,其白云石含量(白云岩化程度)越高则其溶解速率越大;在相同压力不同温度和流速下,马家沟组灰岩的溶解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先增后减",在200~250℃时达到最大;白云岩及灰质白云岩等富含白云石的碳酸盐岩更有利于溶蚀空间及潜山内幕优质储层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2.
以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和沉积学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岩心、录井、测井及地震资料,对饶阳凹陷馆陶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进行研究,综合分析层序地层格架下的砂体展布、储盖组合与油气分布。结果表明:馆陶组可划分为1个长期旋回、3个中期旋回与7个短期旋回;馆陶组底部两短期旋回中发育辫状河沉积,其余地层为曲流河沉积,受控于物源方向、古地貌及断裂体系,河道砂体呈近源粗带、远源细带、北北东向弯曲展布的特点;馆陶组划分为Ng3-(3+2)/Ng3-1、Ng2-2/Ng2-1及Ng1/Nm底部泥岩3套储盖组合;断层纵向输导能力强、储盖组合配置良好的留路构造带为饶阳凹陷馆陶组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33.
利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生排烃特征、发育古环境、有机岩石学及原油特征等手段,探讨歧口凹陷沙一段低熟烃源岩生烃、排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歧口凹陷沙一段低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具有集中排烃、高效排烃的特点。沙一下段烃源岩发育的环境主要为干旱气候下的咸水环境。藻类及显微组分中的矿物沥青基质是低熟烃源岩形成低熟油气的物质基础。歧口凹陷存在大量未熟-低熟的原油。  相似文献   
134.
在统计分析东营凹陷沙河街组主要预探井和评价井地层水和岩心物性资料的基础上,考察沙四段地层水化学性质及其指示意义,分析其与储层物性演化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沙四段地层水以氯化钙型为主,整体封闭程度好,处于还原的水体环境,总体矿化度高且具有垂向递增性和侧向不均一性;p H值是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p H越小地层水矿化度越大,酸性地层水对储集物性的改善贡献相对较大;沙四段地层水仍以弱酸性为主,但地层中石英和碳酸盐矿物含量的变化、地层水中HCO3-含量的变化和黏土矿物之间的相互转化表明沙四段整体上处于酸性向碱性过渡的时期并以碱性成岩环境为主;沙四段地层储集物性较上覆地层有所降低,且随着埋深的增加,碱性成岩环境越占优势,储集物性变差;横向上北部陡坡带地层储集物性要好于中央隆起带和南部缓坡带;地层水矿化度可以作为判断相似地层储集物性发展趋势的重要指标,即地层水矿化度升高说明溶蚀作用强度大于胶结作用,储集物性变好;碳酸盐矿物的沉淀或溶解是影响沙四段储层孔隙度的主控因素(相关系数R≈0.81),沙四段碳酸盐矿物更趋向于沉淀析出形成胶结物,而溶蚀作用强度远小于上覆地层,储集物性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35.
沾化凹陷多元供烃成藏特征及成藏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综合构造单元划分,结合油气来源分析,对沾化凹陷多元供烃成藏单元进行划分,进而分析成藏要素,明确源-藏体系形成的动态过程。结果表明,沾化凹陷可划分为单洼单源、单洼多源和多洼多源3类7个多元供烃成藏单元。东营组沉积时期沙四上亚段烃源岩成熟,形成洼陷内部单源岩性油藏和缓坡带的单源油藏;明化镇组沉积时期各段烃源岩均进入大量排烃期,油气在陡坡-凸起带和中央低凸起上形成大规模的混源油藏。不同供烃成藏单元输导体系与储盖组合的耦合控制了油气的分布:在平面上油气呈发散式向构造高部位运移,在缓坡带、陡坡带、低凸起和潜山等有利的圈闭聚集成藏;在剖面上沙四段、沙三段形成自源型岩性油气藏,新近系的油气分布于馆陶组厚层河流相储层形成披覆构造油藏。  相似文献   
136.
苏北盆地高邮凹陷古近系阜宁组(E1f)碎屑岩成岩演化阶段处于早成岩B期至晚成岩B期.通过成岩阶段的划分、砂体微相展布和砂体厚度、埋藏深度以及成岩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高邮凹陷阜宁组砂岩可以划分为七种成岩相:弱胶结弱溶解成岩相、碳酸盐胶结溶解成岩相、碳酸盐胶结交代成岩相、不稳定碎屑组分溶解成岩相、石英长石加大成岩相、较强胶结弱溶解成岩相和粘土杂基支撑的成岩相.其中弱胶结弱溶解成岩相、碳酸盐溶解胶结成岩相和不稳定碎屑组分溶解成岩相是阜宁组砂岩原生与次生孔隙发育,储集条件较好的相区.因此,编制阜宁组各亚段不同成岩相的分区图,对于在高邮凹陷中埋藏较深的区域寻找和预测有利次生孔隙发育区带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7.
对两端简支 T 型铸钢节点在冲击荷载下的响应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得到不同荷载参数下节点的冲击力时程曲线和变形时程曲线. 分析中将铸钢节点的变形分为主管管壁局部凹陷、主管整体弯曲和支管轴向变形三部分,通过计算得到三部分变形随冲击时间变化的规律及其所耗散的能量在节点总耗能中所占的比例. 结果表明:冲击动能相同时,冲击荷载和支管轴向变形的最大值与初始冲击速度有关,节点塑性耗能总量随主管径厚比的增大而增加,随主管长径比及主支管直径比的增大而减小. 当主管长径比较小时,支管变形大于主管变形. 支管与主管的直径接近时,节点的局部凹陷变形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138.
青东地区是胜利油田勘探程度较低的地区之一,基于该区地层发育特征认识不足以及油气分布规律不明朗等问题,首先在构造、油藏类型、测井和地质资料基础上对研究区发育形态位置进行剖析,在明确了青东地区地层发育特征的基础上,结合烃源岩热分解资料,对该区烃源岩进行了研究,通过分析已钻井热解数据找出主要油源层以及生油潜力区,从绘制的沙四上亚段暗色泥岩等厚图和沙三下亚段暗色泥岩等厚图可以得到砂体在平面的上分布规律,进而初步确定了该区烃源岩特征以及油气在横、纵向上的分布规律,研究结果有利于对青东凹陷进行深入挖潜,为后续勘探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39.
黎祺  胡明毅  邓猛  王伟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9):12422-12430
西湖凹陷X气田是东海最早开发投产的油气田之一,已进入生产后期,油气产量较低,难以维持气田生产经济性。其主力产层主要分布在花港组,经过十多年的开发调整,花港组储量动用程度高,为缓解气田严峻的生产形势,其挖潜方向转向深层,由于该区深层平湖组钻井资料较少,加上埋深较大,目前研究和探明程度总体偏低,制约了该气田的下步挖潜部署。采用地震属性分析、反演解释等技术,结合测井、录井、岩心等资料,对研究区平湖组P1、P2、P3共3个重点含气层段砂体进行精细解剖,结果表明:平湖组砂体累计厚度较大,横向上连片性好;纵向上P2砂体厚度明显较P1、P3大,反映P2分支河道砂体更为发育。最后结合预测结果划出研究区内具有两个相对砂体富集区带,对该气田后期挖潜和井位部署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0.
贝尔凹陷源圈配置的运移输导通道及对成藏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油藏解剖和油藏与成藏要素空间配置关系研究得到:贝尔凹陷源圈空间配置存在源内圈、源下圈正上方、源外圈侧方和源下圈侧上方4种关系。不同源圈配置的运移输导通道类型不同:源内圈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为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源下圈上方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为长期发育断裂;源外圈侧方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为被断裂错断的水下扇砂体;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的油运移输导通道是早期伸展断裂构成的不整合面。油运移输导通道对油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4个方面:(1)源内被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砂体沟通的洼中隆、断鼻和洼间隆是源内圈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2)源上被长期发育断裂沟通的反转构造是源下圈上方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3)源侧被早期伸展断裂作为不整合面沟通的洼间隆上的基岩潜山是源下圈侧上方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4)源外被断裂错断水下扇砂体沟通的断阶带是源外圈侧方空间配置油成藏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