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13篇 |
免费 | 29篇 |
国内免费 | 16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17篇 |
丛书文集 | 9篇 |
教育与普及 | 1篇 |
现状及发展 | 1篇 |
综合类 | 5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6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4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5篇 |
2013年 | 25篇 |
2012年 | 28篇 |
2011年 | 20篇 |
2010年 | 16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4篇 |
2007年 | 23篇 |
2006年 | 24篇 |
2005年 | 32篇 |
2004年 | 25篇 |
2003年 | 28篇 |
2002年 | 29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2篇 |
1996年 | 14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4篇 |
1991年 | 16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4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基于横向载荷转移量的客车侧倾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客车侧倾稳定性问题,建立了基于横向载荷转移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并根据所获得实车试验数据验证了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根据所构建的具有横向载荷转移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进行了不同车速下转向盘转角阶跃仿真,分析客车结构参数和车速对其侧翻稳定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客车后轮驱动轴为侧倾稳定性的危险车轴,当车速过高或前轮转角过大时,后轴首先离地.增大各轴轮距、降低簧上质量质心高度、提高客车悬架侧倾刚度,能够有效的提高客车的侧倾稳定性. 相似文献
62.
近终形连铸技术是当今冶金科技领域的一门前沿学科。本文介绍目前近终形连铸技术的发展及趋势。在世界各国的研究中,美国比较注重单辊法,日本侧重于双辊法,西欧则侧重于改进结晶器的结构和功能,开发新型铸机 相似文献
63.
针对固定翼双旋弹修正组件滚转通道存在的输入扰动和模型不确定性问题,设计一种基于H∞回路整形的两自由度滚转通道控制方法. 通过对修正组件电气系统和机械系统的建模,得到执行机构电磁控制力矩的计算方法,利用理论分析及实验测试,研究了修正组件气动力矩和滚转阻尼力矩的建模方法,从而得到滚转通道控制模型,并设计基于H∞回路整形的两自由度滚转通道控制器实现滚转角度控制. 半实物仿真实验结果表明,通过对修正组件电气系统和机械系统分析建立滚转通道控制模型的方法可行,设计的滚转通道控制器能够实现精确的滚转角控制. 相似文献
64.
在确定φ800钼合金冷硬球墨复合铸铁轧辊残余应力的测试方案之后,对轧辊铸态、人工时效、自然时效后不同位置及距表面不同深度等测点进行了大量的测试工作,并对人工时效、自然时效对轧辊残余应力的影响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5.
本文实验证明,在四辊薄带轧机上,实行“单辊传动和异径轧制”方案是可行的.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和比较,单辊传动异径轧制可降低轧制力21%~40%,保证了轧机受力零件的安全.通过增加压下率,减少轧制道次,可以提高轧机的生产率. 相似文献
66.
一种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三维船舶横摇阻尼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维船体强迫振荡运动,以黏性流理论为基础,通过求解雷诺平均纳维 斯托克斯(Reynolds averaged Navier Stokes,RANS)方程,计及自由面影响情况,对S60船在有航速和无航速时不同幅值的横摇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计算了三维船模的横摇阻尼系数,研究了横摇幅值和航速对横摇阻尼的影响,并与试验值和势流计算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能够显现出船体流场非线性特征以及黏性的影响,横摇阻尼系数与试验值吻合良好,较势流方法预报更为准确,可广泛应用于船舶与海洋工程浮式结构物的水动力性能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67.
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结合某CSP生产线F4机架工作辊表面温度的实测值,建立轧辊二维温度场模型,对轧辊在轧制过程中的温度和热凸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轧辊在咬入弧区的换热系数为5.8×104 W/(m2·K),在非咬入弧区的水冷等效换热系数为1.1×104 W/(m2·K);在此等效换热边界条件下,使轧辊热凸度达到稳定的烫辊时间约为75min。 相似文献
68.
为了实现微尺度辊缝形状调节,提出了辊型电磁调控技术,并自行设计制造了φ270 mm×300 mm辊型电磁调控实验平台.通过电磁-热-力耦合数理建模,并对比分析相同工况实验和仿真结果,发现两者结果十分接近,模型可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等效电流密度和频率下轧辊凸度及轧辊凸度增长速率随加热时间的变化规律,给出了等效电流密度、频率、加热时间对辊型曲线的影响,并从避免电磁棒局部温度过高及便于轧辊凸度调节出发,给出了合理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69.
运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不同工艺下的高强度钢冷弯成型过程应力、应变状态进行模拟分析。结果表明,所作的有限元应力、应变状态模拟符合实际成型情况;3种不同成型道次中,4道次成型为最佳成型道次;上轧辊角大于成型角4°可最大限度地减小残余轧制应力。 相似文献
70.
采用双辊连续铸轧方法,实现铝薄带的超常铸轧,是一种高效、短流程、低能耗的近净和近终形成型技术.在铝薄带超常铸轧过程中,铸轧辊套温度场周期性的变化引起铸轧辊套内热应力场的周期性变化.根据铸轧辊套热应力数学模型,对铝薄带超常铸轧辊套热应力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辊套外表面不仅热应力大,而且变化幅度大;辊套材料的导热能力、铸轧速度、辊套表面与冷却介质的换热系数对辊套热应力场有显著影响.图3,表1,参12.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