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45篇
系统科学   31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16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2篇
综合类   1472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49篇
  2012年   107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79篇
  2009年   97篇
  2008年   95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9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9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31.
应用物种丰富度指数(S)、多样性指数(Shannon -Wiener 指数)、优势度指数(Simpson 指数)和均匀度指数(E),对滁州市南湖公园绿地的园林植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公园内乔木47种,灌木51种,草本37种,竹类2种,藤本2种;物种多样性基本表现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物种均匀度总体上为灌木层>乔木层>草本层;群落类型主要为乔木+草本(小乔木及灌木+草本),乔木+地被灌木+草本(乔木+小乔木及灌木+草本),乔木+小乔木及灌木+地被灌木+草本。建议在构建较高物种多样性植物群落的同时,优先选择乡土野生花卉。  相似文献   
132.
自2009年国务院和北京市"两个批复"~()以来,中关村核心区紧紧围绕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目标,着力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为推动核心区创新驱动发展迈上新台阶打下了坚实基础。本文以地方政府和高校为研究对象,借鉴国外先进的成果转化经验,根据国内现状并结合中关村核心区高等学校成果转化的实际,分析存在的一些问题。从政府的角度出发,提出构建有效的激励发展模式,建立长效的对接机制,加快高等院校科研成果转化。~([1])  相似文献   
133.
在全面踏查北京3个代表性城市公园的基础上,选取公园内36个典型植物群落景观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心理物理学派的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其进行美学质量评价,以寻求最佳植物配置模式,并建立美景度与主要景观因子之间的景观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公园36个植物景观美景度值范围为-1.521-1.839,评价值相对较高的为乔灌草复层结构,而其中以乡土树种为主、郁闭度较大、树种组成及色彩数量相对较丰富的植物群落更受群众欢迎;不同群落结构景观美景度体现出乔灌草结构﹥乔草结构﹥灌草结构﹥草坪结构;植物群落景观的郁闭度、生活型构成、树种组成数量对公园景观美学质量影响较大,建立的多元线性评价模型能够较准确的进行公园美景度预测。  相似文献   
134.
以新疆伊宁市前进街为案例地, 通过地方依恋相关的定量分析, 结合质性访谈和Mapping绘制, 对前进街居民认知的生活世界构成展开实证研究。依据地方依恋主成分分析, 得出20道问卷题目和5个主成分(情感联结、社会联结、环境感知、生活体验和工作联结), 量表整体结构良好, 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鉴别度。基于生活世界理论内涵, 进一步得出由情感联结、社会联结和物质联结三维度构成的生活世界?地方依恋模型。该模型与文化景观遗产研究中价值特征要素相结合, 能够强化对历史街区保护与发展中的公众参与机制和动态管理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景观偏好是研究人与被选择感知的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与景观元素的构建紧密联系,对于研究城市公园的健康景观营造具有重要意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人们对于城市公园的健康功能提出更高的要求。从游客自身需求出发,构建城市公园景观元素、景观偏好与景观健康效益评价三者之间的结构模型,探讨基于景观偏好的城市公园景观健康效益评价机制,为城市公园景观健康功能提升和优化建设提供参考。【方法】以福州西湖公园为例,运用位置大数据手段、问卷调查法、质性扎根法与结构方程模型分析法等,探索疫情影响下基于景观偏好的城市公园景观健康效益评价机制。【结果】①与疫情前相比,疫情期间研究区景观环境中构筑物与设施类景观元素偏好增加4.918%,空间与氛围类减少4.996%;相对而言,无论是否涉及疫情,在各类景观环境的选择中,自然元素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游客更加偏好于自然元素较多的景观环境;②在景观偏好的反映特性中,修正后易读性(0.45)和神秘性(0.59)能够有效反映景观偏好,其中神秘性的影响系数最大;③消除疲劳(0.70)、集中注意力(0.67)、恢复活力(0.62)、稳定情绪(0.56)都能够有效反映景观环境的健康效益,其中消除疲劳的影响系数最大;④景观偏好对景观健康效益评价有一定的正向影响,但影响不显著,可以通过景观元素产生间接影响。【结论】通过质性分析,结合景观元素、景观偏好以及健康效益三者之间结构方程模型的评价结果,可以为提升城市公园景观健康效益提供一定的方向,从而进行针对性地开发保护和改造,提高公园的效能。  相似文献   
136.
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基础工程的科学传播,是一个宏大的复杂系统,该系统具备形成耗散结构的条件,即系统具有开放性、远离平衡态、存在涨落及系统各要素之间存在非线性相互作用等特点,运用耗散结构理论指导科学传播实践,将有助于我们认识科学传播实践的条件和规律,自觉推进其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有序转变。  相似文献   
137.
分析了住宅楼供暖设计在使用中存在的几个问题。针对供回水干管的敷设问题,提出了利用住宅楼的屋面敷设供水干管及在室外地沟敷设回水干管的设计方法,并对室温调节问题进行论述,介绍了室温调节的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8.
试论居住环境的可防卫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现代居住环境安全防卫功能缺失原因的分析,结合我国传统居住环境的可防卫特点及西方学者对可防御空间的研究成果,认为环境本身具有安全防御的功能,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不应仅局限于形式上的追求,而应通过环境与人的互动关系的研究,创造具有领域性和归属感的室外空间环境,诱导良好的邻里关系的产生,提高居住环境的可防卫性。  相似文献   
139.
张晋峰 《科学之友》2009,(12):129-130
主要采用文献资料、访谈、观察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以上海、北京、温州、天津、太原、湖北、安徽、内蒙古、福建等部分省市社区居民体育活动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目前中国城市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目标比较明确,活动内容以健身娱乐为主;但社区体育宣传力度不足,相当一部分居民对社区体育认识不清;体育参与成员呈现年龄和性别的不均衡状况;时间、场地及技术指导的不足依然是制约社区居民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0.
介绍了太原市的区位优势和产业优势,提出了打造太原矿用设备物流园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