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5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采用传统固相烧结工艺,制备了掺杂量分别为0.000~1.000,0.000~0.096的La,V掺杂Sr2Bi4Ti5O18铁电陶瓷.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La,V对Sr2Bi4Ti5O18的A,B位掺杂都未影响材料的晶体结构.La掺杂使得材料的剩余极化2Pr逐渐降低,而V掺杂可以显著地提高2Pr.A位掺杂导致材料的居里温度明显下降,而V取代B位Ti4 离子不影响材料的居里温度.微观照片显示,Sr2Bi4Ti5O18样品由呈四方状的晶粒组成,晶粒较为均匀.La掺杂未改变晶粒的形状,而V掺杂使得晶粒呈现扁平状,且晶粒尺寸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12.
超新星遗迹与分子云的物理作用,与当前超新星遗迹领域一些热门问题如热混合型X射线形态、高温气体的过电离现象、遗迹伽玛射线的强子辐射等等密切相关,特别是它已成为检视超新星遗迹加速宇宙线的上佳探针.这篇综述介绍了上述问题的相关研究和最新进展,其中重点介绍了我们的有关工作,如遗迹与分子云作用判据的归纳、分子谱线观测分析、反弹激波机制的引入、对过电离现象的率先解释、强子伽玛射线辐射"逃逸质子的累积性扩散模型"的建立等.  相似文献   
13.
采用理论研究与实践检验相结合、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了环境容量变化对物种多度影响的模式,以天津七里海湿地为例,研究了集合动物种群的演化特点、物种灭绝的顺序与环境容量变化的关系.从理论上揭示了: 1) 当幂指数小于1,环境对集合种群的作用有利于其发展时,栖息地的破坏导致物种灭绝数目较少;当幂指数大于1时,剩余环境容量变小将导致最强及比它弱的若干物种灭绝,指数越大物种的灭绝数就越多.剩余环境容量越大,弱物种就越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幸免灭绝;环境容量越小,弱物种面临灭绝的可能性就越大. 2) 物种的第三类灭绝机制和物种的协同进化、协同退化规律,反映了真实生态系统的复杂的灭绝情况.  相似文献   
14.
丁少航  方立青 《江西科学》2010,28(6):740-743,751
天文观测发现了暗能量的存在,因此可以讨论暗能量所包围的静态球对称黑洞。运用了Parikh的量子隧穿模型,研究了Quintessence黑洞的量子隧穿过程以及黑洞遗迹问题。结果表明,在能量守恒的条件下,黑洞外视界和宇宙视界处的粒子出射率与Bekenstein-Hawking熵有关,辐射谱不再是严格的纯热谱。在考虑一级修正后得到具有对数项的粒子隧穿几率,并讨论了黑洞遗迹的存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方立青  丁少航 《江西科学》2010,28(6):735-739,747
2000年,Parikh和Wilczek给出了一个把霍金辐射看成是一个隧穿过程来解释信息守恒和霍金辐射是符合幺正性的。使用隧穿方法计算了Schwarzschild-de sitter黑洞的熵修正。讨论了Schwarzschild-de sitter黑洞的遗迹存在的可能性,并分析了宇宙常数对辐射带出的熵的影响。使用修正的Stefan-Boltzmann定律讨论了Schwarzschild黑洞和Schwarzschild-de sitter黑洞的蒸发率和遗迹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残留盆地展布、地层发育特征以及控盆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恢复了华北东部侏罗—白垩纪的原型盆地格局。研究表明,早—中侏罗世,华北东部处于古亚洲构造域向滨太平洋构造域演化的过渡阶段,为弱挤压成盆期,发育中小型山间盆地,早期盆地走向以近EW向为主,晚期NNE向盆地更为发育;盆地早期的沉积表现为对印支期造成的低洼地区的充填,晚期则表现为披覆式沉积。晚侏罗—早白垩世,华北东部构造演化主要受滨太平洋构造域的控制,进入大规模裂陷或断陷盆地发育阶段,火山活动强烈,原型盆地的展布具有明显分区性,受NW/NWW向、NE/NNE向断裂系统的控制,拉张断陷、拆离断陷、反转断陷及走滑拉张型盆地在不同的地区分布。晚白垩世,华北东部隆起剥蚀,仅少数地区沉积充填。  相似文献   
17.
向准  向应海 《贵州科学》2001,19(1):48-58
同已有的调查相反,本文涉及的调查区域较大,含1线3点15个自然村和3个县的地域。着重研究银杏的区域地理分布特点。但其调查研究的方法和内容是相同的。包括快速踏查、目测、实测、记录、绘图及摄影等。对一些“多代同株”的银杏大树、则快中有慢、粗中有细。经6次进出终于掌握了较丰富的第一手资料,取得三大系列数据:“320国道贵阳昌明至景阳段及其邻近地区银杏调查总表”、“320国道调研地区的银杏种群物候型成分表”及“320国道研究区村落及银杏分布示意图”等。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调查地区内至今还存在着一个树龄极大已处于濒死木阶段的古银杏群体。该群体至少出现于2000-3000年以前的西州(原始农业初期)至三国时代,远远早于已知的银杏始种于宋的历史。因此,该古银杏群体应该是野生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其他小于该古树群的大量个体,应大部为该古银杏群的查接后裔。凭借自然繁殖的能力和人民群众的习俗爱护,野生或半野生地生长,发育和延袭至今。根据已发表和即将发表的资料得知:320国道贵州昌明至景阳地区的古银杏群,应属贵州野根分布中心南缘古银杏群的一个残存部分。该残存部分以近村落、链珠状分布式集中分布于山谷盆地边缘,或呈斑点状或独株分布。其诸多特征表明,它同园艺学人工栽培银杏无缘。此外,本文还报导了“瓮城新寨性变枝银杏”和“瓮城老察古银杏雄树群”等资料。  相似文献   
18.
应用混合法、络合法合成了LaCoO_3,LaMnO_3,La_2Cu_(0.9)Zr_(0.1)O_4,考察了它们对CO的催化氧化活性,发现氧化活性顺序为:LaCoO_3(络合法)>LaCoO_3(混合法)>>LaMnO_3(混合法)>La_2Cu_(0.9)Zr_(0.1)O_4(混合法)。同时发现预氧化能提高LaCoO_3的高温氧化活性,预还原能提高LaCoO_3的低温氧化活性。在实验室模拟汽车尾气条件下LaCoO_3具有优良的CO氧化活性,起燃温度T_(50%)=227℃。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达茂旗乌德缝合带特征及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乌德缝合带位于华北地块和北缘增生带之间,显示早古生代属于典型的沟-弧-盆体系。与碰撞造山作用同时,形成区域性构造混杂带,地层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资料表明,造山作用发生于加里东期,造山作用的动力学过程主要表现为由北向南的洋壳俯冲和向北的陆壳仰冲,并伴随右旋剪切滑移运动。  相似文献   
20.
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农业及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从分析我国剩余劳动力产生原因、剩余状况入手,探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途径,指出农业内部消化和发展小城镇相结合是解决目前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