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1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7篇
丛书文集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1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 毫秒
81.
对一种铝镁合金的再结晶温度和再结晶形核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所研究铝镁合金的再结晶开始温度为300℃。再结晶终了温度为400℃。在再结晶过程中有两种形核机制:亚晶聚合和亚晶长大。在一微观区域内,亚晶聚合和亚晶长大可同时起作用。根据实验观察和分析对原有的亚晶聚合形核模型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82.
研究了原始晶粒尺寸为 2 0 0 μm的 Ni- 48Al单相金属化合物的高温变形行为 .结果表明 ,该合金在 1 0 2 5~ 1 1 0 0°C,应变速率 1 .2 5× 1 0 -4~ 2× 1 0 -3 s-1内呈现超塑性变形 ,在 1 1 0 0°C、应变速率 1 .1 2 5× 1 0 -3 s-1时 ,最大延伸率可达 1 88.2 % .显微结构分析表明 ,原始大晶粒组织经超塑性变形后显著细化 ,大晶粒超塑性变形机理为高温变形过程中发生的连续动态回复与再结晶  相似文献   
83.
"表面互补"模型--抗冻蛋白通用的分子机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抗冻蛋白(antifreeze protein,AFPs)是一类能控制冰晶生长和抑制冰晶之间发生重结晶的蛋白质,能在结冰或亚结冰条件下保护生物体不受伤害.AFPs具有两种明显不同的活性--热滞活性和重结晶抑制活性.AFPs虽然在氨基酸序列、物种来源和高级结构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但都能通过吸附作用与特定的冰晶表面相结合,从而表现出相应的抗冻活性.AFPs与冰晶结合的分子机理主要有"氢键结合"模型和"表面互补"模型,而后者具有更强的优势,已逐渐发展成AFPs通用性的分子机理.目前已测定或建模了三维结构的AFPs都能与冰晶的特定表面形成表面互补,但形成这种表面互补的各种作用力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4.
高纯多晶铝的动态再结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99.992%高纯多晶铝在533~773 K时以0.002~2.000 s-1的应变速率压缩到其真应变为0.92.采用真应力-真应变曲线以及偏光金相和透射电镜研究高纯铝高温塑性变形特征,研究了形变条件对高纯铝动态软化机制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纯铝的动态软化机制与Zenner- Hollomon参数Z密切相关,当Z较大时,试样仅发生动态回复;Z处于中间值时,发生连续动态再结晶;Z较小时,发生不连续动态再结晶,但真应力-真应变曲线未出现波动.  相似文献   
85.
再结晶退火对含磷冷轧高强度钢板显微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含磷冷轧高强度钢板的再结晶退火工艺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含磷冷轧高强度钢的再结晶软化曲线,并得出再结晶温度。通过试样硬度的测定以及金相组织的观察分析,研究了冷轧高强度钢工艺、组织结构和硬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冷轧高屈服强度钢的再结晶温度在450℃左右,再结晶完成温度大约为700℃: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冷轧高强度钢再结晶组织晶粒不断粗大,渗碳体变化不明显,但其硬度呈明显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6.
Al-Ti-B中间合金微观组织的形成与演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优化中间合金细化剂的组织,进而提高细化性能,采用氟盐铝热反应法制取A l5T i1B中间合金。在化学反应热力学和动力学基础上,对中间合金典型的铸态微观组织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对比热挤压前后的微观组织,研究挤压工艺对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铸态条件下T iB2主要呈4种分布形态:附着在T iA l3上,分布在T iA l3之间,规则排列在晶界处,形成团聚。经热挤压之后T iA l3颗粒尺寸减小,表面趋于平滑,挤压过程中发生的再结晶现象使T iB2分布均匀弥散。要取得理想的中间合金组织,优化挤压工艺同控制化学反应和铸造凝固条件一样重要。  相似文献   
87.
利用偏振光金相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Al-20%Mg,Al-6%Mg和Al-9%Mg合金热形变过程中的动态再结晶行为,结果表明:Al-2%Mg和Al-6%Mg合金的动态再结晶是在一定的Z参数范围内发生的,而Al-9%Mg合 动态再结晶行为与低层错能相似,Mg含量增加促进了该合金动态再结晶的发生,原因是Mg原子气团阻碍位错的交滑移,使动态回复难以发生。  相似文献   
88.
用膨胀法测定了45V钢再加热奥氏体和热变形后再结晶奥氏体的CCT曲线,并用金相显微镜观察转变产物的组织.结果表明,再加热奥氏体的γ/α转变温度高于热变形后再结晶出氏体的γ/α转变温度.热变形后在奥氏体区快冷可以提高γ/α转变温度;再加热条件下的铁素体数量大于热变形条件下的铁素体数量、热变形后在奥氏体区快冷可以增加铁素体数量.  相似文献   
89.
利用双道次压缩的方法,在Gleeble 1500热模拟实验机上研究了低碳钢SS400在变形间隔时间内奥氏体的软化行为,以便为制定合理的细化晶粒轧制工艺提供实验和理论基础.采用后插法计算了在不同真应变条件下的静态再结晶率,通过双道次压缩测试静态软化动力学的实验表明,实验钢变形后很容易发生静态软化.在真应变为0.4、0.2时,静态再结晶激活能分别是Qmc=189.3、170.2kJ/mol。  相似文献   
90.
Al-Si合金挤压棒材再结晶组织演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φ5mm的进口Al-1%si合金棒材的段料在不同温度下保温12h,水淬处理.通过对不同条件下得到的再结晶组织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了该材料再结晶规律,提出了其优化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该材料原有的等轴晶组织转变为塑性和导电性能良好的单晶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