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系统科学   17篇
丛书文集   29篇
教育与普及   21篇
理论与方法论   20篇
现状及发展   7篇
综合类   94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2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64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07篇
  2005年   71篇
  2004年   61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221.
Psychologists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discipline were much concerned with the stimulus-error. Roughly, this is the problem encountered in introspective experiments when subjects are liable to frame their perceptual reports in terms of what they know of the stimulus, instead of just drawing on their perceptual experiences as they are supposedly felt. “Introspectionist” psychologist E. B. Titchener and his student E. G. Boring both argued in the early 20th century that the stimulus-error is a serious methodological pit-fall. While many of the theoretical suppositions motivating Titchener and Boring have been unfashionable since the rise of behaviourism, the stimulus-error brings our attention to one matter of perennial importance to psychophysics and the psychology of perception. This is the fact that subjects are liable to give different kinds of perceptual reports in response to the same stimulus. I discuss attempts to control for variable reports in recent experimental work on colour and lightness constancy, and the disputes that have arisen over which kinds of reports are legitimate. Some contemporary psychologists do warn us against a stimulus-error, even though they do not use this terminology. I argue that concern over the stimulus-error is diagnostic of psychologists' deep theoretical commitments, such as their conception of sensation, or their demarcation of perception from cognition. I conclude by discussing the relevance of this debate to current philosophy of perception.  相似文献   
222.
大学生择业过程中从众心理现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大学生择业过程中的从众心理有着不良的影响和危害。盲目从众既影响社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又影响个人的自我发展,因此,要对大学生的盲目从众心理加以正确的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相似文献   
223.
读者的阅读心理决定了其阅读行为和模式。剖析了读者常见的阅读心理类型,以此为基础,分析了读者的阅读倾向,并提出了图书馆阅读指导对策。  相似文献   
224.
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身完成特定领域任务所持有的一种自信心程度,是心理学和教育学界的热点话题。对自我效能感概念、作用范围及其因素进行梳理,分析国内外研究状况,从中可以发现该理论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手段上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这为丰富自我效能感理论研究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225.
曲冉 《山西科技》2009,(2):65-66
幼儿身体心理发展的特点、规律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教育工作者应重视幼儿发展所涉及的四个根本问题,对幼儿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226.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随着近年来老年人口比例的不断攀升,如何科学对待老年人、使他们安度晚年成为刻不容缓的议题。本文通过对老年人心理的概述,阐述对老年人心理的正确认识以及关爱老年人的对策。  相似文献   
227.
楚辞研究中,有关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者们争论不休的热点问题.这一争论贯穿了两千年的楚辞研究史.我曾长期关注于中原文化、楚文化与闽南文化研究的状况,从而意识到,可能从族群心理研究的角度,能够解开楚辞研究中长期争论不休的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的关系之谜.  相似文献   
228.
自卑感与补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个体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人的自卑感与补偿心理,认为自卑感是个体的一种情绪状态-心境,产生于个体的生活经验,可以从人的外部行为进行观察。补偿是由自卑感所引起的、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及效果所获得的心理满足或平衡,因此它与自卑感是一种心理现象的两个方面。个体最基本的补偿是正确补偿与错误补偿,教育的作用之一应当引导个体寻求正确的补偿。  相似文献   
229.
中学英语学习心理优势及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语言的学习效率。中学英语学习有一定的特殊性。基于这样的方式,本试图从年龄、迁移以及情感因素几个方面对中学英语学习心理这个问题发表一些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230.
本文从心理学、阅读心理学和信息传播理论的观点分析了英语速读训练的意义;同时认为现代认识心理学的图式理论对速读训练也有积极的指导意义。通过总结实验性教学的体会,阐述了英语速读训练的具体做法和收到的良好效果。最后提出培养速读能力的几点教学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