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8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1篇
系统科学   30篇
丛书文集   6篇
教育与普及   6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现状及发展   8篇
综合类   55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91.
研究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调整优化方法,建立了以减小列车运行延误时间和提高列车行车间隔均衡性为优化目标的列车运行调整模型.基于理想点法将双目标优化模型转化为单目标优化模型,并设计了控制初始种群育种范围的遗传算法进行模型求解.以某城市轨道交通线路为例对模型进行验证,计算结果表明:与只考虑列车运行延误的赶点调整方案相比,考虑行车间隔的方案在有效降低列车运行延误时间的基础上可以显著提高行车间隔均衡性.  相似文献   
592.
王志强  雷震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29):12118-12124
为分析地铁直线段钢轨波磨的成因及发展特性,基于轨道结构有限元模型和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模型,运用模态分析和动力分析对钢轨波磨的产生和发展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实测波磨的线路条件和通过频率范围与Pinned-Pinned共振导致的响轨波磨接近,初步认为该区段发生的波磨可能为响轨波磨;(2)轨道结构模态分析发现,513.7Hz处的振动模态为轨道结构的横向Pinned-Pinned共振模态,1050.0Hz处的振动模态为轨道结构的垂向Pinned-Pinned共振模态;车辆-轨道耦合模型动力分析发现,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级在中心频率500Hz和1000Hz处幅值较高,分别为69.7dB和70.1dB,且上述中心频率所对应的三分之一倍频程带宽为轨道结构发生Pinned-Pinned共振的频率范围,因此分析认为该线路上的钢轨波磨为轨道结构Pinned-Pinned共振所致的响轨波磨;(3)不同轨枕间距和运营速度下的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中心频率500Hz和1000Hz处的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级幅值较高。随着轨枕间距和运营速度的变化,500Hz和1000Hz处的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级变化趋势相同;通过改变轨枕间距和运营速度,可以使得钢轨垂向振动加速度级发生明显变化,说明适当的轨枕间距(700mm左右)和运营速度(80km/h左右)能够有效的控制响轨波磨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593.
基于欧洲列车时刻表的高速列车行车组织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欧洲列车时刻表等相关数据的统计和分析,总结欧洲主要类型高速列车基于路网节点系统的行车组织特点及规律,包括列车开行方案中的列车起迄点选择、停站方案设计、列车之间的接续和换乘、直达与中转换乘方案结合方式、时刻表结构和高速列车下线运行方式等,并结合我国实际路情提出建议方案,欧洲的一些先进的设计理念对我国未来快速客运网中高速列车的行车组织方案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94.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设计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城市交通系统的特点,对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自动化系统进行了初步探讨,针对轨道交通系统的运行特点和基本功能系统划分,提出了采用网络化的PLC控制装置实现综合自动化系统的构想,简要地对各有关于系统进行了分析,并强了调冗科配置和容错和重要性。  相似文献   
595.
添加微量合金元素的钢轨钢的性能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现有的资源和工艺,采用微合金化的方法能够改善并提高钢轨钢的性能。在普通的钢轨钢中分别添加两种微量元素铌(Nb)和钒(V)后,再与普通钢轨钢进行对比,研究发现Nb对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的效果比较明显,而V的合金化效果不如Nb理想。  相似文献   
596.
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对城市轨道交通的需求日渐增长,对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服务质量提出了较高要求。根据乘客需求,以最小乘客总等待时间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营成本为综合目标,建立混合整数规划模型。通过模拟退火算法,设计给出了某一线路的列车时刻表和车底调度方案,并通过算例分析验证其可行性。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根据乘客需求设计出一个合适的列车时刻表和车底调度协同优化方案。  相似文献   
597.
基于轮轨非Hertz接触的影响系数的有限元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非Hertz接触理论求解轮轨接触问题时,影响系数对轮轨接触应力与接触斑大小产生重要影响.由于当车轮轮缘与钢轨在轨距角处发生接触时,非Hertz接触理论中基于弹性半空间条件下的影响系数已不适用,所以利用有限元方法求解了全空间内轮轨非Hertz接触的影响系数,并对Kalker的非Hertz接触理论做了修正.在保证计算效率的前提下,以30t轴重重载铁路CHN75钢轨和LM磨耗车轮踏面为例,采用修正的非Hertz理论及轮轨接触分区模型P_M(partition model)分别计算了轮对横移量为0~8mm时的轮轨接触斑面积及接触斑应力.研究结果表明,用有限元法计算出的影响系数大于Bossinisqe-Cerruti公式求出的影响系数,并且在轨距角处的影响系数大于轨顶处.修正的非Hertz理论计算出的法向应力和接触斑面积始终要比P_M模型计算出的法向应力略大一些,且随轮对横移量的增加,两种轮轨法向接触模型计算出的法向应力和接触斑趋势一致.当横移量为0~4mm时,最大接触斑面积可达173.75mm2,轮轨型面较为匹配;当横移量持续增大时,由于车轮与钢轨轨距角接触,接触面积急剧降低,同时法向应力急剧增大.  相似文献   
598.
道岔尖轨轨下刚度改变对轮轨动力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运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通过建立道岔垂向几何及刚度不平顺激扰模型,模拟计算了提速列车对提速道岔的动力影响。详细比较了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前后提速列车对提速道岔的动力作用性能,并进行了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提速道岔尖轨轨下增加弹性以后可大大减轻基本轨至尖轨区过渡段轮-岔垂向相互作用,有效改善道岔的动力性能,延长滑床板及道岔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599.
目前高速铁路在基础设计方面存在两种主流方法,填方路基和桥墩路基。分析两种方式的利弊,阐述了经济效益好的填方路基处理前后其基本物理力学指标:密度、含水量、液限、塑限、粘聚力以及内摩擦角等的响应情况。讨论分析了湿陷性因素及经过CFG桩等处理后沉降的变化情况,阐明了基本物理力学指标之间的关系及湿陷性的影响因素和沉降的控制情况,为后期的研究提供本质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00.
悬空轨枕对轨道结构动力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建立了带有悬空轨枕的铁路轨道数学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了车—轨系统运动方程,其中考虑了轮轨非线性接触力引起的非线性问题,然后利用逐步积分法解方程重点分析了悬空轨枕对轨道各个组成部分动力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如果在悬空部分存在轨道不平顺,会引起很大的轨枕加速度和轮轨接触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