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2篇
丛书文集   1篇
教育与普及   5篇
综合类   12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地下室墙壁出现裂缝在地下室建筑中时有出现。阐明了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的主要特征,分析其裂缝产生的主要原因,提出施工中修复裂缝防止渗漏的处理方法,最后从设计、材料、施工3方面提出预防地下室混凝土墙裂缝的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92.
采用反射共偏移方法 ,对新集三矿西部采区进行地面物探测试。通过探测 ,查明了测区内基岩界面埋深及分布基本状况 ,并进一步说明物探与钻孔资料相结合 ,能有效地弥补勘探资料的不足  相似文献   
93.
正常生理状态下,生物体内会产生自由基。如自由基反应失衡,多余的活性自由基就会损伤膜指质、蛋白、核酸等,甚至导致各种疾病。实验中用自旋捕集技术或化学生光法来检测自由基。  相似文献   
94.
含水量变化引起膨胀土地基沉降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比了含水量变化引起地基沉降的各种计算公式,分析了各自的优缺点;同时,提出了一个简便的计算方法,并根据已有的吸力剖面资料,提出了一种吸力剖面。  相似文献   
95.
文章论证了龙门山的基底与扬子地台的一致性,古生代以来位于扬子地台西延的稳定大陆边缘,北川-映秀、汶川-茂汶等主干断裂是其上的同沉积断裂,龙门山的崛起经历了五个不同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96.
华北地合皖中复式褶皱与拗陷盆地是中生代陆壳多层次拆离滑脱造山运动之产物。北侧发育推覆、滑覆构造,对接于凤-定山区;南为合肥拗陷。结晶基底断块沿先存铲型伸展断层,作反向继承性仰冲或俯冲,使陆壳加积缩短。本文提出了一个在大陆地块碰撞下,以多层次构造拆离为背景的陆壳缩短模式。  相似文献   
97.
四川盆地区域地温场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钻井测温数据及前人研究结果,编制了四川盆地1000,2000,3000和4000m四个特定深度的等温线图,以及中、新生界陆相地层地温梯度等值线图。通过对该区岩心放射性含量数据的搜集和样品的测定、地层生热率的统计和热导率的估计,并且辅助数值模拟计算,认识到四川盆地区域地温场的特征与本区区域构造特征相关,除此以外,个别局部地温较高地段可能还与基底中放射性元素的局部富集有关。  相似文献   
98.
通过对混凝土构件的裂缝计算分析,提出了如何在设计中更加有效地控制裂缝的出现和发展。  相似文献   
99.
东准噶尔红柳峡辉长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噶尔盆地基底性质及形成时期问题对研究新疆地壳演化、油气资源的勘探与评价均有重要意义,但长期以来一直存在很大争议。准噶尔盆地东部红柳峡地区是探讨准噶尔盆地是否存在前寒武纪基底的代表性地区之一,因此对该区进行同位素定年分析,以期获得古老锆石年龄的同位素证据。选取原定为中元古界札曼苏岩群中的大量发育的变质辉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研究。发现U-Pb表面年龄值分布的范围很宽,从385±7 Ma至2 322±45Ma.岩浆锆石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396±5)Ma(MSWD=1.15,n=7),代表辉长岩的结晶年龄为早泥盆世晚期。此外辉长岩中尚有4粒年龄为(842~2 322)Ma捕获锆石,代表了岩浆上升溢流路经区围岩中的锆石形成时代。札曼苏岩群被划分为中元古代是不准确的,综合该区的变质砂岩和玄武岩锆石同位素定年数据,认为札曼苏岩群形成时期的下限不早于早泥盆世。结合区域地质综合分析认为,准噶尔盆地东部可能存在前寒武纪的古老结晶基底。  相似文献   
100.
银川盆地具有独特的地质背景,不同于中国西部其他以挤压为特色的新生代沉积盆地。文章基于前人的研究成果和中石化近期投入的大量实物工作量,应用盆山一体化的研究思路,恢复了银川盆地中生代以来的演化过程;认为其经历了晚侏罗世和渐新世时期2次明显的盆山转换过程,晚侏罗世盆山转换的主控因素是燕山运动引起的构造应力场的改变,渐新世时期的深层次控制因素是深部热体制的变化,这种变化直接导致浅部应力场由挤压转为拉张伸展环境。银川盆地与其东侧的贺兰山具有较好的耦合关系,两者在成因上密切相关,既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又同步演化,贺兰山东麓断裂在空间上发挥了直接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