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70篇
  免费   995篇
  国内免费   1215篇
系统科学   1276篇
丛书文集   510篇
教育与普及   1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9篇
现状及发展   104篇
综合类   19453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4年   105篇
  2023年   246篇
  2022年   408篇
  2021年   467篇
  2020年   403篇
  2019年   336篇
  2018年   343篇
  2017年   415篇
  2016年   458篇
  2015年   623篇
  2014年   845篇
  2013年   797篇
  2012年   1112篇
  2011年   1220篇
  2010年   835篇
  2009年   1008篇
  2008年   978篇
  2007年   1417篇
  2006年   1208篇
  2005年   1182篇
  2004年   983篇
  2003年   803篇
  2002年   714篇
  2001年   647篇
  2000年   543篇
  1999年   456篇
  1998年   358篇
  1997年   383篇
  1996年   327篇
  1995年   282篇
  1994年   287篇
  1993年   251篇
  1992年   205篇
  1991年   193篇
  1990年   201篇
  1989年   143篇
  1988年   146篇
  1987年   93篇
  1986年   4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5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952.
953.
综述了透镜谐振腔的解析。介绍了一种热不敏感谐振腔理论,给出其精确解法和设计方法。分析了腔参数变化的影响,得到一些重要结论。用本方法设计了单模Nd:YAG激光器,实验发现了两个不同(?)值的热稳工作区,获得单模25W的输出功率,并得到与理论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954.
对波动理论和射线理论算得的散射图进行了比较,找出了特征散射角的差异.在后向散射区中找出了修正这种差异的经验公式,在前向散射区中找出了差异较小的区域。提出了综合利用前、后向散射图,测定阶跃型多模光纤结构参数的一种修正方案,理论误差较小,容易鉴别特征散射角。  相似文献   
955.
天然航道船行波波高计算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70年代-8-年代国外较典型的有关船行波波高计算公式及其适用条件,根据我国近期对双体客船的船行波试验资料,给出了相应的计算船行波波高的方法。并了单体船和双体船船行波形态以及影响船行波波高的诸因素。  相似文献   
956.
利用有限元法,通过联立求解动压润滑轴承中的二维Reynolds方程,三维能量方程和粘温方程,对高速轻载工作条件的椭圆轴承的静动态特性进行了计算,并与Glienicke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计入热效应下的静动态特性与实验结果更为接近,从而说明,对于高速轻载下工作的椭圆轴承,热效应是一个不可忽略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57.
冷冻干燥草菇有效导热系数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尝试以线热源探针法测定冻干草菇的有效导热系数随冻干压力的变化关系;并与基于实际冻干过程的拟稳态测定结果进行了比较;两种方法所得的结果相接近。基于上述测定结果,又计算了草菇冻干过程的升华阶段时间,均与实验结果吻合。文中还对两种测定方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认为线热源探针法简便快捷,能较准确地测定冻干食品的有效导热系数,为深入研究冻干热质传递过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958.
论述用C语言编程实现的NOVELL网络常见错误数据库的设计,及其常见错误检测与排除系统的主程序编程技术,并提供常见错误信息的利用与故障排除实例.  相似文献   
959.
本文将文献[1]提出的应用于量子体系基态的最速逼近微扰理论(SAPT)推广到了激发态。本文证明,只要保持激发态尝试波函数正交于对称性相同的激发态或基态波函数,就能避免计算过程的变分坍陷,并通过逐步迭代(逐一计入其他各态的贡献)计算逼近体系精确的激发态能量和相应的波函数,且不存在瑞利-薛定谔微扰理论(RSPT)的无穷求和和最陡下降微扰理论(SDPT)需计算哈密顿量二次和三次方矩阵元的困难。本文的方法可用于求精确的激发态能量和波函数。  相似文献   
960.
在立体成像系统中,两相机的位置、取向、倾角由于机械上的困难,很难保证固定不变。因此,在匹配问题解决后,必须对成像系统进行标定,才能最终提取关于景物的三维信息,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成像系统的模型及其误差量定义,同时给出了用最小二乘法拟合立体成像系统参数的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