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丛书文集   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篇
综合类   1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The Xing-Meng Orogenic Belt is the eastern extension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 which marks the boundary between the North China and Siberian blocks. Key information on 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se two blocks and the evolution of this orogenic belt at the end of the Paleozoic are preserved in the widely distributed Paleozoic sedimentary sequences. Petrographic studies of the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s from the Ordovician to the Permian in this region have shown that the rocks are mainly greywackes and arkosic sandstones characterized by low maturity, poor sorting and a large number of lithic fragments. Provenances of Paleozoic sandstones are mainly newly accreted crustal materials. Nd model ages range from the Neoproterozoic to the Late Mesoproterozoic. These ages are very different from those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but the change of εNd(t) (from the initial εNd value) is similar to that of igneous rocks in the Xing-Meng Orogen. This result indicates that provenances of these Paleozoic sedimentary rocks mainly arise from the Xing-Meng Orogen itself. These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s mainly consist of inputs of juvenile accreted crustal materials and limited recycled old crusts. Their provenance is controlled by the following three end members: a felsic basement, a partially melted mafic, and a mafic end member. From the point view of lithology, these three end members must have mixed in a ratio of 53:41:5 to form the average composition of the clastic sedimentary rocks. The depositional environment began to change from an arc to an orogen during the Permian, and therefore the collision was complete before the Triassic. This interpretat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argument that the final collision time was at the end of the Permian or beginning of the Triassic.  相似文献   
82.
东营凹陷北带古冲沟古近系多物源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震反射结构、碎屑组分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提出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东部Y920古冲沟沙河街组沙四上亚段多物源叠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沙四上亚段沉积时期,Y920冲沟呈西陡东缓的不对称箕状构造形态。地震相呈东西分带的特点,冲沟西部发育楔形反射、东部发育前积反射、中部发育透镜状反射。冲沟内砂岩充填物的碎屑矿物组成在平面上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冲沟西部砂岩的石英含量低、岩屑含量高,岩屑以火成岩岩屑为主;冲沟东部,砂岩的长石和岩屑含量均较高,岩屑以变质岩岩屑为主;中部长石和石英含量较高,岩屑含量较低,含有较多的灰岩岩屑。Y920古冲沟存在3个方向的物源,分别为自北向南、沿冲沟长轴方向的北部物源以及来自冲沟西部和东部的短轴、侧向物源。冲沟西部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东部扇体以扇三角洲为主。  相似文献   
83.
沉积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记录了岩石沉积时的重要地质信息,是研究沉积古环境、源区构造背景及源岩属性的有效手段.采用X衍射荧光光谱(XRF)、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和CMS350A型岩心扫描仪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塔然高勒地区中侏罗统直罗组地层岩心样品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及黏土矿物含量进行测试分析,综合研究塔然高勒地区直罗组地层的沉积古气候特征、古水体氧化还原条件、古水体盐度及物源特征.研究表明:Sr/Cu、Rb/Sr、FeO/MnO、Mg/Ca及Al2 O3/MgO、化学蚀变指数(CIA)以及黏土矿物组合特征等指标综合指示出,研究区中侏罗世直罗早期为干旱气候,到直罗中期气候逐渐湿润,而后到直罗晚期气候再次变得干旱.古水体环境整体为富氧的淡水-半咸水环境.结合常量、微量、稀土元素各种构造背景判别方法,认为研究区直罗组地层源区构造背景主要是与大陆岛弧相关的活动大陆边缘,源岩可能为盆地北部阴山造山带内古生代中酸性侵入岩和大青山-乌拉山-集宁地区前寒武纪变质岩.  相似文献   
84.
高邮凹陷古近系戴南组戴一段物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了高邮凹陷戴南组沉积期构造和沉积背景的基础上,利用重矿物组合分析法、矿物成分分析法、砂岩质量百分含量法、地震反射波组形态分析法和古地貌分析法,对戴南组戴一段的物源进行了分析.认为高邮凹陷中东部戴南组戴一段北部物源来自于柘垛低凸起,存在4个主要物源,南部物源主要来自通扬隆起区以及东南部的吴堡低凸起,存在5个主要物源.在此基础上,编制了戴南组戴一段的沉积体系分布图.  相似文献   
85.
不同种源青钱柳苗期光合特征及变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Li Cor-6400型光合仪对青钱柳12个种源进行光合指标测定。结果发现:净光合速率(Pn)及蒸腾速率(Tr)日变化表现出双峰("M"形)现象,其两次峰值分别出现在10:00及14:00;胞间CO2浓度(Ci)则呈现相反趋势,大致呈"W"形,峰值出现时间与Pn、Tr一致;气孔导度(Gs)在6:00时有最大值,随后下降,8:00之后表现出与净光合速率变化一致趋势;瞬时水分利用率(WUE)在8:00之前及12:00之后呈上升趋势,8:00—12:00之间WUE呈下降趋势。通过对种源间光合指标差异进行分析,不同种源青钱柳光合指标差异达显著水平。用差异显著的光合相关指标对各种源进行模糊数学隶属值比较,昆明、安吉、庐山、资源及舒城种源相关指标的隶属值位居前五,可初步认定江苏栽种区为光合、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种源。  相似文献   
86.
清凉寺汝官窑和钧台钧官窑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11个清凉寺窑汝官瓷,11个钧台窑钧官瓷的釉和胎样品进行中子活化分析,测定每个样品的36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将这些测量数据进行指纹元素分析,分别得到它们的胎和釉指纹元素散布图,以确定它们的起源关系.结果表明,清凉寺窑汝官瓷和钧台窑钧官瓷的胎、釉原料来源明显不同.汝官瓷和钧官瓷的胎釉料配方也是不同的,"钧汝不分"之说不适合于清凉寺汝官窑与钧台钧官窑.  相似文献   
87.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碎屑岩物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碎屑岩具有巨大的天然气勘探潜力。为确定该区二叠系的物源方向,探索沉积体系和天然气储层的分布规律,从盆地周缘古陆特征、岩石类型、构造属性、石英阴极发光特征、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合、古流向及地球化学等方面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碎屑岩进行了源区分析。结果表明:该区二叠系物源分别来自北东、北西和南部三个方向,即阴山古陆东部的太仆寺旗-集宁地区、阴山古陆中部的渣尔泰山-乌拉山地区及东秦岭古陆。沉积体系的分布受源区控制,储集砂体主要分布在坪桥-安塞地区、绥德-清涧-子长-延长-延安地区及富县-宜川一带。  相似文献   
88.
川西拗陷的沉降与龙门山的崛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川西拗陷中生代陆源碎屑岩的物源研究入手,探讨了龙门山推覆构造的活动历史。根据大量的砾石统计、古水流测量、碎屑成分和所含化石的详细鉴定,确定了中生代不同时期碎屑岩的母岩来源、时代、水流方向和大地构造背景,并推演龙门山的崛起与川西拗陷的关系。  相似文献   
89.
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3油层组砂岩开展了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分等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富含长石、沉积岩碎屑和石榴子石,南部富含岩屑(特别是火山岩碎屑)和电气石,东北部富含石英、变质岩碎屑和锆石。碎屑组分的 Dickin-son 三角图解显示,南部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西部除再旋回造山带外,还有来自基底隆起的物源。西部可能为近物源、坡度较大、沉积物成熟度较低的陡坡型辫状河三角洲,南部可能为远物源、坡度较小、沉积物成熟度较高的缓坡型辫状河三角洲,二者大致呈南西-北东向展布,交汇于镇167-庆25-镇268-镇255-西85井一线以东。  相似文献   
90.
分析了伊宁板块南北缘的沉积(变质)岩钕同位素组成,利用沉积岩中钕同位素模式年龄探讨塔里木板块、伊宁板块和准葛尔板块之间的关系.伊宁板块北缘阿拉套山脉西部沉积物物源区年龄约1.9Ga东部沉积岩钕模式年龄0.9-1.4Ga,表明伊宁板块与准葛尔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幔源物质的加入有关.伊宁板块南缘的志留系沉积物来自约2.5Ga的物源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