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3篇
  免费   0篇
系统科学   1篇
丛书文集   27篇
教育与普及   12篇
理论与方法论   2篇
综合类   88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76篇
  2009年   87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100篇
  2006年   84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1 毫秒
81.
中国古典诗歌对美国现代诗的影响,是中国文化西传产生的重要成果之一,是中西比较文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它足足影响了欧美三代诗人的诗歌创作,本文试举例说明这些跨越时空的对话的主要模式和媒介,以及这种双向文化交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2.
余秋雨、余光中为两岸著名学者、散文家,他们的创作都超越了平庸,创造了神奇,成为20世纪两岸散文的亮点。在某种意义上,他们的创作既代表了散文的成就,又代表了散文的高度。本文通过二者散文在文化态度等诸方面特点的比照分析,凸现二余散文的创作风格及其文史学地位,并力求从二者的创作心态、风貌中揭示两岸散文某些具有普遍性、代表性意义的特质与内涵。  相似文献   
83.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 ,杨骚具有不可忽视的成就和影响。他最主要的文学成就是其新诗创作 ,他最突出的贡献之一就在于努力解决诗歌与现实、诗歌与时代、诗歌与大众的联系。他该方面主要的代表作 ,当首推其长篇叙事诗《乡曲》。  相似文献   
84.
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较强的审美能力是文学教学的主要目的.因此,应准确分析制约审美心理建构的因素,通过优化审美心境;提倡涵泳,激发想象;促发情感共鸣;引导扬弃、创新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85.
在西方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文类的研究范畴是比较确定的,而且具有一贯性。从亚里士多德开始到当代,文类大都被界定在由史诗类、抒情诗歌类、戏剧类构成的诗的艺术的范畴之内,而摈弃了实用性的、无韵的散文。  相似文献   
86.
“朦胧诗“后的现代诗歌写作,开始立足于语言本体,语言是这一时期诗人和诗作自始至终集中关注的核心问题.现代诗人对语言的重新认识和反思,在诗意追求中显示了一种深刻的语言焦虑.不理解这个时期现代诗歌诗意表达的语言焦虑,不认识其中语言表征的矛盾与混乱和它对意义失落的无限追寻,就不能有效的理解和阐释当代诗歌面临的复杂性和深刻性.  相似文献   
87.
论明末清初的遗民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民词并不是明清之际词人首创。然而 ,还从来没有哪个时代遗民词创作 ,能达到明末清初的高度 ;没有哪个时代遗民词的创作 ,能像明末清初一样有着明确、统一的主题 ;没有哪个时代的遗民词 ,在政治内涵的深度和广度上 ,能与明末清初媲美。可以毫不夸大地说 ,明末清初的遗民词成就是巨大的 ,在中国文学史上前无古人。这是我们民族一份极为珍贵的文学遗产  相似文献   
88.
朱彝尊是清代著名的学者.他的诗歌创作博取群籍,论诗以取材博者为尚。他资书为诗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经、史等学术入诗;二是用典用事广博而僻奥;三是选词用字讲求来历。朱彝尊倡导了浙诗派乃至整个清代宗宋诗派资书以为诗的风气。  相似文献   
89.
《古本〈尚书〉文字研究》的重要创获之一就是从文字学的角度对古本《尚书》文字现象进行专题研究,这在国内外尚属首创;其次,对《尚书》古写本的研究推进了一大步;再次,启发我们重新思考古书流传和孔传本古文《尚书》真伪问题;最后,将语言文字学研究和文献研究相结合,也是该书的亮点。目前,清华简中的《尚书》材料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此书之出,可谓正当其时,值得学界关注。  相似文献   
90.
陈染的文本世界流淌着强烈的纯女性色彩,带着某种反叛传统道德的意味以及鲜明的自怜意识。本文主要从陈染的散文创作入手,探讨其文本世界中绵延不绝的孤独之痛,无法归依的漂泊感,从而说明陈染散文创作并非属于“贵族化”的自负,而是出自对女性精神家园和个体存在价值的一种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