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7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72篇
系统科学   27篇
丛书文集   69篇
教育与普及   18篇
理论与方法论   5篇
现状及发展   25篇
综合类   1961篇
自然研究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2篇
  2016年   32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131篇
  2011年   15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03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12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连续逆流萃取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挤压膨化和连续逆流萃取技术对银杏叶中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对银杏叶的挤压膨化预处理有助于提高萃取速度,增加物料堆积密度,与粉碎预处理相比。提高工效约4倍;采用w=70%的乙醇连续循环喷淋逆流6级萃取,在m(乙醇);m(银杏叶)=5:1,总萃取时间240min,萃取温度50~55℃条件下,萃取率(以黄酮计)达99%以上,物料运行正常,操作简便,生产稳定。  相似文献   
42.
Vegetation net primary productivity (NPP) is defined as the accumulative amount of organic matters per unit area and time, which is calculated from the difference between accumulative photosynthesis and accumulative autotrophic respiration by green plants. Since the NPP reflects the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nts and the interactive results of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it is an important index to evaluate a structure of ecological system, functional features and …  相似文献   
43.
苗期低温锻炼对水稻叶片生理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苗期亚低温的锻炼,研究水稻品种的诱导抗性.实验结果表明,与抗冷性弱的二九丰相比,抗冷性强的中冷8号通过亚低温锻炼,在叶绿素含量、叶片质膜透性、可溶性糖含量三个指标上表现出更强的抗低温能力.说明不同抗冷性的水稻品种具有不同的诱导抗性.  相似文献   
44.
植物叶蛋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世界人口的剧增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优质蛋白质的需求越来越大,加速新蛋白质资源的开发势在必行.植物叶蛋白因具有来源广泛、营养丰富、不含动物性胆固醇等特点而备受关注.叶蛋白酶解技术的研究可改善植物叶蛋白青草味重、溶解性差等功能上的不足. 综述了近年来植物叶蛋白的制备方法,叶蛋白及叶蛋白肽的营养特性,并阐述了叶蛋白肽的研究展望,以促进国内叶蛋白及叶蛋白肽的研究与开发.  相似文献   
45.
以天然荷叶为衬底,结合真空磁控溅射法沉积银薄膜,制备出了一种高效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活性基底.研究发现银/荷叶基底对婴儿配方奶粉中掺杂的三聚氰胺(MA)表现出良好的识别能力,而不需作额外的样品预处理.对掺杂不同浓度三聚氰胺的奶粉溶液进行定量分析,在5~50 mg/L质量浓度范围内获得了较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相关系数R20.99).根据3σ准则,检测极限估计为1 mg/L.此外,银/荷叶基底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重复性(相对标准偏差为7.64%和10.54%).该方法对婴儿配方奶粉中三聚氰胺的检测具有简单快速、成本低且无损等优点.  相似文献   
46.
以黑龙江省一次能源为研究对象,选取其1995~2014年一次能源消费的历史数据,构建了改进的BP神经网络模型来预测黑龙江省2015~2020年一次能源的消费总量;重构马尔科夫模型,预测黑龙江省2015~2020年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结果表明:构建的模型模拟预测结果误差小,预测准确度良好。2015~2020年黑龙江省一次能源消费总量基本稳定在9200万吨标准煤;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的份额均有所降低,清洁能源占比呈增长趋势;到2020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仍高达65.39%,清洁能源占比仍处于弱势。建议:降低一次能源的消费总量,尤其是煤炭和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的占比;合理调整一次能源的消费结构,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占比;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引导消费理念,优先使用清洁能源。  相似文献   
47.
部分未经处理溶腔填充物复杂且受季节性、突发性降雨影响,溶腔内压增大会影响临近隧道结构稳定性,易导致施做后的初支结构失稳.以某三车道公路隧道为依托,开展了隧道开挖后承压溶腔对初支力学行为影响的模型试验.试验中逐级增加溶腔内压,测试了隧道洞周位移、初期支护内力及背后围岩压力的变化特征,研究承压溶腔位置及内压对隧道初支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隧道临近溶腔处洞周位移随溶腔内压增大而变大,达到临界内压时突然增大;承压溶腔内压增大显著增大了钢拱架临近溶腔测点处的弯矩,使钢拱架轴力水平整体提升;同时增大了临近溶腔位置处及墙角处初期支护背后围岩压力,造成初支受力不均匀.洞周位移发生突然增大、钢拱架在轴力和弯矩共同作用下达到屈服强度时,初期支护结构失稳.在试验设定的溶腔尺寸及间距下,仰拱处存在溶腔时,内压增大,隧道初期支护最先失稳.  相似文献   
48.
在认知无线电网络中,针对模拟主用户攻击(primary user emulation attack,PUEA),采用Anderson-Darling(AD)检验来代替传统的假设检验算法来提高系统性能.假设PUEA具有一定的可能性,通过计算接收到的信道数据样本分布函数与经验分布函数之间的Anderson-Darling距离,调整相关参数来确定阈值,并与距离比较,实现频谱检测,有效防止恶意主用户攻击.仿真结果表明,与能量检测相比,系统性能优化了能量检测器的改进.  相似文献   
49.
热带巨型叶植物芭蕉叶片内结构异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帅  曹坤芳 《科学通报》2014,59(6):522-528
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叶片面积是决定叶片光合作用的重要因子之一.以往对于叶片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研究中,常常忽略同一叶片不同部位的结构及功能的差异,尤其是对于某些巨大叶片的结构和功能的异质性更是缺乏了解.为什么具有巨大叶片的植物在自然界十分稀少仍然是科学之谜.本研究选取了具有典型巨型叶片的单子叶植物芭蕉(Musa balbisiana Colla)作为实验材料,测定了叶片不同部位的结构和解剖特征.结果发现,沿主脉方向从叶片基部到叶片尖端,主脉导管直径、叶片厚度、保卫细胞长度呈剧烈下降趋势,比叶重在上部约1/2处呈下降趋势,而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比(P/S值)和气孔密度呈增长趋势,叶绿素含量、叶脉密度和气孔面积指数则无明显变化.沿平行脉从叶片中部到叶片两侧边缘,叶片厚度和比叶重呈现剧烈下降趋势,叶绿素含量、气孔密度和气孔面积指数在边缘约1/3范围内剧烈下降,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的比和叶脉密度则呈现上升的趋势.从叶基到叶顶端主脉的导管直径急剧减少可能会影响叶片顶端的水分供应,而叶片两侧边缘气孔面积指数的明显减小、再加上大叶片水汽界面层厚会使边缘部位蒸腾散热功能受到抑制,从而抑制该部位的生理功能,这些因素可能导致芭蕉叶片面积不能继续增大.与叶片小一些的海芋大型叶相比,芭蕉叶内结构的异质性更加强烈.  相似文献   
50.
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研究了H13钢中初生碳氮化物高温分解时的形貌、尺寸、成分变化规律.原始初生碳氮化物主要为10~30μm的长条状(Vx,Mo1-x)(Cy,N1-y)及少量方形的(Tix,V1-x)(Cy,N1-y).在1200℃保温2.5 h后碳氮化物边缘变为凹凸不平的锯齿状,然后形成细小的分解颗粒,10 h后碳氮化物平均长度减小为12.9μm,主要为(Tix,V1-x)(Cy,N1-y).当经过1250℃ ×5 h保温后87%的碳氮化物发生分解,(Vx,Mo1-x)(Cy,N1-y)溶解消失,碳氮化物长度在20μm以下,当保温时间延长到10 h后碳氮化物长度均在10μm以下,70%为方形并且93%分解形成细小颗粒,未分解的碳氮化物为(Tix,V1-x)(Cy,N1-y).电子探针分析(Tix,V1-x)(Cy,N1-y)的分解与Fe元素扩散有关,高温时Fe在(Tix,V1-x)(Cy,N1-y)中含量逐渐增加而Ti、V减少,优先在边部曲率半径较小部位或缺陷处分解,形成0.1~1μm的细小分解颗粒,并由外向内以区域溶解方式使原始碳氮化物逐渐消失.双亚点阵模型分析两种碳氮化物的平衡溶解温度和组成有关,试样中大部分(Tix,V1-x)(Cy,N1-y)平衡溶解温度在1200~1246℃之间,与实验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