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6篇
系统科学   31篇
丛书文集   12篇
教育与普及   3篇
理论与方法论   4篇
现状及发展   3篇
综合类   36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112.
李可群 《实验室科学》2011,14(4):110-112
提出了一种求取简单一级反应速率方程式参数的新方法。该方法原理和计算简单,对测定时间间隔无要求,也无需进行数值微分运算。四种简单一级反应体系被用于验证文中公式,计算结果优于现有方法。  相似文献   
113.
通过举例阐述了微积分的主要思想和方法,展现了在运用微积分方法处理物理问题时坐标系和微元选择的重要性以及对物理含义理解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4.
首先在矩阵中用谓词描述“含Kn”和“含-↑Km”,然后通过命题演算法逐行求出不含Kn也不含-↑Km的矩阵(aij)j=i 1,…,l^i=1,2,…l-1,若对于l≤r-1有这样的矩阵,而对于l=r却没有,则r为Ramsey数。  相似文献   
115.
冲积河流能量耗散理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引入河流熵概念,根据冲积河流发展趋向性法则,从系统角度探讨了冲积河流系统自我调节机制及河流能量分配耗散特点,以变化原理为基础,推了河流系统能量耗散规律;结合人类活动对河流的干扰,研究分析了河床调整自由与河流能量分配,耗散间的制约关系。文中还指出了近年来黄河内蒙河段河床活动性增强的原因,并给出了该河段曲折率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16.
奇偶函数的积分计算是积分学中的一种特殊运算,在计算过程中如能巧用奇偶函数的性质,往往可以起到化难为易、简化计算的作用。本文从单变量函数和多变量函数微分学两个方面分别探讨了奇偶函数的积分计算,并结合具体实例进一步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17.
*系统中的模糊演绎定理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0  
研究了模糊命题演算的形式演绎系统L*以及在语义上相关的修正的Kleene逻辑系统,W,W,W  相似文献   
118.
命题演算的两个直觉主义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一阶命题演算的两个直觉主义系统 :希尔伯特型 (HSI)及自然演绎型 (NDSI) ,并证明了这两个系统的等价性 ,揭示了直觉主义逻辑的内涵及与其他非经典逻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9.
1.INTRODUCTIONThehigheffectivefuse-warheadcoordinationofanair-facedmissileisakeytothekillsuccessofthemissileagainstanair-target.Sincetheoperationalairspaceofanair-facedmissileisrequiredtoaugmentandthevelocityandmaneuverabilityofmodernair-targetsaregreatlyenhanced,themissile-targetencountersituationsbecomemorecomplicated,whichbringsaboutanewchallengetothetraditionalmethodsforthefuse-warheadcoordinationdesign.Sinceitisverydifficulttopreciselyrepresenttheguidancemiss-distallceofanair-facedmis…  相似文献   
120.
This paper offers an introduction to Hermann Cohen's Das Princip der Infinitesimal-Methode (1883), and recounts the history of its controversial reception by Cohen's early sympathizers, who would become the so-called ‘Marburg school’ of Neo-Kantianism, as well as the reactions it provoked outside this group. By dissecting the ambiguous attitudes of the best-known representatives of the school (Paul Natorp and Ernst Cassirer), as well as those of several minor figures (August Stadler, Kurd Lasswitz, Dimitry Gawronsky, etc.), this paper shows that Das Princip der Infinitesimal-Methode is a unicum in the history of philosophy: it represents a strange case of an unsuccessful book's enduring influence. The “puzzle of Cohen's Infinitesimalmethode,” as we will call it, can be solved by looking beyond the scholarly results of the book, and instead focusing on the style of philosophy it exemplified. Moreover, the paper shows that Cohen never supported, but instead explicitly opposed, the doctrine of the centrality of the ‘concept of function’, with which Marburg Neo-Kantianism is usually associa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