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9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62篇
教育与普及   15篇
理论与方法论   22篇
现状及发展   1篇
综合类   1435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95篇
  2012年   126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19篇
  2009年   116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47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91.
介绍了《园林树木学》课程的特点,探讨了如何解决《园林树木学》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园林树木学》教学质量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2.
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高师院校的教师教育专业开设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实践教学的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出发,确定教师教育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教育技术素养,以及为提高学生的教育技术素养和教育技术能力,对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实践教学模式所进行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对会计人员的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高等学校的会计教学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本文尝试在教学中将实践操作与理论讲授结合起来并对此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94.
高职电子商务实践教学环节设计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除了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电子商务专业基础知识以外,更应该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实践教学环节我们设计并实施了“4段递外”教学法,如此循序渐进,学生毕业时完成四个阶段九个实践子项目,最后完成毕业设计,从而达到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总目标。  相似文献   
195.
本文就如何强化高职学生实践能力,结合学校实际从重组实践课程体系、完善实践教学设施和改革实践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指出了以培养不的能力为主线,以培养综合素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以适应地方经济为宗旨,以强化实践教学为抓手的办学思路。  相似文献   
196.
电脑网络对当今哲学的挑战及应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脑网络技术的发展向哲学物质观、实践观、认识论、历史观和伦理观等提出挑战,哲学对此必须予以回答。  相似文献   
197.
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成功之本,面对知识经济的挑战,高校应把培养目标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和造就适应现代竞争需要的开创性人才上.具体来说,中国高校目前要特别注意培养六个方面的人才.  相似文献   
198.
笔者经过两年对探究性学习在课堂教学的实施进行研究,总结了课题研究的基本过程、结果及结论。  相似文献   
199.
孔子与苏格拉底分别被称为东西方文明的创始人之一,他们有很多相同之处。然而在宏观的相同背景下也有很多微观的不同之处,这种源头上的细微差别对后世影响深远。虽然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出发点都是教育伦理化,然而孔子使教育伦理政治化,而苏格拉底则使教育伦理(知识)本质化。  相似文献   
200.
试论《九章算术》的问题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对《九章算术》中问题的设计和组织,以及编著者设计和组织问题的总目标进行了研究,认为:(1)《九章算术》的题设有“表”、“里”两层含义。从表面上看,《九章算术》是应用题集;从深层看,它是一部钩沉索隐,把握群数之赜,展开为数之道,并以象征形式表达“赜”与“道”的著作。(2)两层含义间的关系是,表层看到的实际应用问题是深层探讨和表达数之“赜”、数之“道”时观象的对象、取象的借鉴和表象的形式。(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