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09篇
  免费   448篇
  国内免费   772篇
系统科学   536篇
丛书文集   369篇
教育与普及   160篇
理论与方法论   38篇
现状及发展   75篇
综合类   13650篇
自然研究   1篇
  2024年   80篇
  2023年   122篇
  2022年   189篇
  2021年   224篇
  2020年   230篇
  2019年   186篇
  2018年   149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216篇
  2015年   325篇
  2014年   578篇
  2013年   493篇
  2012年   818篇
  2011年   916篇
  2010年   630篇
  2009年   730篇
  2008年   728篇
  2007年   941篇
  2006年   858篇
  2005年   873篇
  2004年   732篇
  2003年   644篇
  2002年   549篇
  2001年   454篇
  2000年   421篇
  1999年   359篇
  1998年   285篇
  1997年   306篇
  1996年   270篇
  1995年   210篇
  1994年   188篇
  1993年   172篇
  1992年   156篇
  1991年   119篇
  1990年   128篇
  1989年   121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88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现阶段我国工业系统的管架多采用基于结构的设计方法,未能将管道对结构整体的贡献考虑在内,不能科学反映管道与管架的协同工作.研究表明采用传统计算方法的结果与实际情况差别较大.为了能更好地反映管道与管架的协同工作,通过在同一计算模型中进行管架和管道的整体计算,并与传统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整体计算对管架结构的内力的影响,解决了管道与支架的相互作用以及温度管道与振动管道产生的荷栽,从而节约了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92.
为降低OFDM系统中部分传输序列的计算复杂度,提出一种对称双二叉树的相位搜索方法,将最优相位因子的搜索映射为满二叉树中代价最小通路的搜索. 通过选择中间节点数量与二叉树的搜索深度,在有效抑制OFDM峰值平均功率比的同时大幅度降低了计算复杂度. 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很好地协调OFDM系统性
能和计算复杂度.  相似文献   
93.
在非常数包络调制系统中,数字预失真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线性化功率放大器. 文中提出一种适用于非线性功率放大器宽带数字预失真的增强记忆多项式模型. 与传统的记忆多项式和广义记忆多项式模型相比,该模型通过包含Volterra模型的交叉联合记忆项,在保持低复杂性的同时给出了优越的线性化性能. 预失真系统的参数估计使用Householder块精确逆QR分解递归最小二乘算法,通过计算机仿真研究了Householder块精确逆QRD-RLS算法的性能. 对强非线性AB类功率放大器进行了实验测量,并收集相应的复包络IQ基带数据,根据这些数据建立行为模型并验证预失真器性能. 结果表明,对瞬时带宽为5 MHz的WCDMA输入信号,在5 MHz频
率偏移处将ACPR改善了25 dB.  相似文献   
94.
SR电弧炉熔化期供电优化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附加电抗电弧炉熔化期电气特性的基础上,以电耗和通电时间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基于多目标混合整数非线性规划(MINLP)的供电优化模型,来指导熔化期供电策略的制定.模型充分考虑了附加电抗和供电电压以及电弧燃烧指数等对供电策略的影响,实现了附加电抗、供电电压以及工作电流三个参数的优化选取,避免了单纯确定工作电流方法制定供电策略的弊病.实际应用表明不但提高生产效率,而且提高了综合经济效益,对SR电弧炉的生产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5.
提出一种将介质型电磁带隙结构与电源平面分割技术相结合,用于抑制高速电路电源/地平面间同步开关噪声的新方法.利用Ansoft HFSS建立相应三维电磁仿真模型并对其进行数值仿真,结果表明:若以-40 dB为噪声隔离标准,噪声可在0.01~0.66 GHz与0.91~4.11 GHz范围内得到有效抑制,并且噪声最大抑制深度...  相似文献   
96.
针对工厂中配电站的电量监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PLC的一种电量监测的实现方案:多个配电站分别配置一台PLC,通过网络模块互连,形成单层多位结构.各PLC实现电压、电流、温度、回路状态等的测量控制、实现补偿电容分段投切自动控制.总值班室PLC还实现数据汇总、历史数据保存、数据循环显示、对全厂回路操作以及与上位机通信等功能.用PLC模块构成多路模拟量巡检,用动态I/O模块实现LED显示及扫描键盘按钮,使系统具有较高的经济性.方案在一个制药厂能源管理中得到应用,系统至今运行良好.  相似文献   
97.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对Zn掺杂锐钛矿TiO_2进行了结构优化,并对掺杂前后的能带结构、电子态密度和吸收光谱进行了计算。研究表明:Zn掺杂锐钛矿TiO_2体系为间接带隙半导体,在价带顶部引入了杂质能级,杂质能级主要由O-2p轨道和Zn-3d轨道贡献,杂质能级的引入增强了TiO_2对可见光区的响应,增大TiO_2的光吸收范围。实验结果表明:Zn掺杂使锐钛矿TiO_2吸收边红移,并能增强TiO_2的光电效应,可用于材料的光阴极保护。  相似文献   
98.
Removal of NOx(DeNOx, NOx is the total of NO and NO2) from flue gas by radical injection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discharge characteristics were examined and the steady streamer corona was acquired hy adjusting the nozzle gases properly. It was Found that an increase in the voltage resulted in a decrease in the NO concentration and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NO2 increased at tow voltages but decreased as the voltage rose to a certain level. The DeNOx efficiency increased as the applied voltage rose and reached a maximum of 70% when the voltage approached the breakdown voltage. The hypothetical mechanism of NOx removal suggested that the radicals formed in the discharge process converted the NO and NO2 into acidic species. The Monte Carlo method was used to calculate the rate coefficients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the radicals, and then the concentrations of both NO and NO2 and the DeNOx effielencies were calculated with chemical kinetics. The calculated DeNOx efficiencies were coalparable with the experimental DeNOx efficiencies at low voltages, but were lower at high voltages.  相似文献   
99.
基于可控热氛围燃烧试验系统,探究射流当量比、射流速率和协流速率对甲烷-空气预混射流着火特性的影响。根据试验规律对天然气发动机稀薄燃烧的控制策略提出优化建议,以减少失火现象的发生。结果表明:随着协流温度的升高,甲烷-空气预混射流的稀燃极限降低而富燃极限升高,符合大多数碳氢燃料预混合气的着火界限分布规律。不同的射流速率和协流速率下均存在临界当量比,当低于临界当量比时,着火温度随射流当量比的升高而显著降低,当高于临界当量比时,着火温度趋于稳定。在较低的射流当量比工况(0.20 ~ 0.62)下,提高射流速率可以降低着火温度从而优化着火性能。  相似文献   
100.
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双通道动态无线充电系统耦合机构,以解决动态无线充电系统在分段式发射导轨切换处的功率跌落问题。通过LCC-LCC型补偿拓扑,设计了两路能量传输通道,利用LCC-LCC补偿拓扑的恒流特性,推导了系统输出以及损耗与两通道耦合参数之间的关系,实现了较为稳定的功率传输,提升了系统的抗偏移特性以及抗跌落能力。最后对所提方法进行了仿真和实验,验证了双通道动态无线电能传输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