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6篇 |
免费 | 4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系统科学 | 5篇 |
丛书文集 | 3篇 |
教育与普及 | 2篇 |
综合类 | 18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5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8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5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9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0篇 |
2008年 | 8篇 |
2007年 | 17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6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对农村工业化在贫困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进行了概括性描述与理论分析。结合陕西贫困地区白河县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县域工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和制约因素,阐述了发展工业生产力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2.
经济困难,就业难,是特困生心理上沉重的包袱,形成了他们心中难以消解的心理负担,有些特困生甚至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笔者采用90项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我校毕业年级101名特困生进行了调查,并对特困医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1,2]。 相似文献
123.
农村信息贫困是我国农村长期欠发展的结果,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农村信息贫困开始演变成制约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重要阻力。党和政府必须高度重视农村信息贫困这一问题,切实搞好农村信息化建设,搞好信息扶贫工作。只有消除农村信息贫困,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农村跨跃武发展,最终取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124.
曹婉莉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09,29(1)
19世纪是英国福利制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的福利制度以济贫和济贫院为主要方式,政府的参与体现了国家对社会福利调控能力的增强,从中也可看出社会思想的转变。这个时期的社会思想已从放任自流向政府干预转变,社会呼吁进行政府干预下的社会改革以消除各种社会问题。此外,历史地看,19世纪济贫制度的形成在英国福利制度史上属于一个中间阶段,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5.
中国在古代是世界历史上农地产权市场最完善的国家,但是,土地这种生产资料的私有化、商品化和流转的高度市场化却在新中国初期经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等一系列急剧的制度变迁中嘎然而止,彻底转变为集体所有制。究其原因,与近代以来农业危机和中国的贫困,新中国成立后因国防安全需要而选择的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进而实现的农业合作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26.
国内外旅游扶贫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与反贫困的直接相连,成为国际上近几年来的新议题。很多国家和地区凭借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在旅游扶贫方面取得了重大成效,并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对国内外旅游(饭店)扶贫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总结,简单梳理学者们近些年来在旅游(饭店)扶贫方面的研究情况,并指出研究中的薄弱环节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可从理论上为我国旅游扶贫的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7.
檀晓辉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4):63-64
分析了农村贫穷的主要原因,针对高校图书馆参与农村脱贫致富工作的优势,提出了高校图书馆在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中应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8.
人力资源是现代社会的战略性资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贫困山区的人力资源应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利用。本文以清远市为例分析了贫困山区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9.
以服务民族地区后扶贫时代全面精准脱贫的现实需要为目的,对大数据技术与民族地区精准帮扶工作的关联点、契合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大数据在精准扶贫当中的技术优势,提出了建设乡村大数据基础设施、打造网络大数据技术队伍、开展大数据技术贫困治理等实现民族地区智慧脱贫的有效途径,为我国民族地区的全面精准脱贫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0.
以重庆市江津区为例,从乡村振兴战略的角度,通过构建\"乡村发展现状评价–乡村类型划分–脱贫攻坚项目实施预评价\"分析框架,进行项目实施之前的预诊断,甄别乡村发展优势与短板,研究其与脱贫攻坚项目的匹配情况,得到如下结果。1)江津区全区统筹规划的评价平均值为0.080,乡村聚集程度较低,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北部与东部;基础设施的评价平均值为0.819,基础设施建设较好,形成一条南部两翼低值环绕带;人居环境的评价平均值为0.713,形成一条南部高值环绕带与一条北部低值带。2)江津区241个乡村根据发展现状可以划分为15种类型,数量最多的\"规划一般-基建一般-环境一般\"类型乡村有64个,零散分布在北部,该类型乡村实施的脱贫攻坚项目数量为12个,明显多于其他类型乡村。3)江津区脱贫攻坚项目的实施地集中在西部与南部。从江津区全域和每个项目实施地的乡村发展类型来看,改善统筹规划和基础设施类的脱贫攻坚项目与全区乡村发展现状的匹配度较高,但改善人居环境的脱贫攻坚项目仅有3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