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9篇
  免费   92篇
  国内免费   147篇
系统科学   9篇
丛书文集   44篇
教育与普及   11篇
理论与方法论   3篇
现状及发展   6篇
综合类   228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36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104篇
  2011年   114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114篇
  2008年   92篇
  2007年   130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5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0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84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利用PECVD方法及后处理工艺制备了具有室温可见光区光致发光效应的纳米晶硅(n-Si/SiO2)薄膜材料,对其光吸收,光能隙以及电导率等特性参数进行了测试研究。发现该薄膜的可见光区吸收比PECVE方法制备的微晶硅,非晶硅等薄膜的光吸收明显减弱,且光能隙增大。而电导率则大大提高,达到10-1-10-3cm-1Ω-1的量级。该材料光学性能的变化可用量子尺寸效应进行定性解释,但其电导率的大幅度增加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52.
板翅式机油冷却器的性能仿真与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研究板翅式机油冷却器各层芯片内机油的流动及换热情况,优化板翅式机油冷却器的芯板层数,基于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的参数化设计语言,编程建立了不同芯片层数的多个油冷器的有限元模型;翅片简化为多孔介质,借助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uent,得到油冷器各层芯片的流场和温度场分布.仿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油冷器各层芯片流量分配曲线大致呈S形分布,而换热量分配曲线呈浴盆状分布.引入标准偏差判断各油冷器各层流量和换热量的均匀性,随着油冷器芯片层数的增多,各层芯片流量和换热量分配趋于均匀;总体换热性能略有增大,而单层芯片的平均换热量显著减小.根据仿真结果提出优化建议:在设计油冷器时,应避免单层芯片热负荷过高或过低,在机体内部空间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较多层芯片.  相似文献   
53.
研究精制金莲花注射剂的最佳工艺条件.水提醇沉法和大孔吸附树脂吸附法联合应用对金莲花粗提物进行精制,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混合物中总黄酮的含量,考察最佳精制工艺条件.该方法精制金莲花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金莲花提取物上样质量浓度40 mg/mL(按总黄酮计),总黄酮最大吸附量为32.5 mg/mL,洗脱流速为1.5 BV/h,洗脱剂为30%乙醇,所得的总黄酮纯度达到81.7%.该方法适合对金莲花注射剂的精制.  相似文献   
54.
聚乙二醇/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EG/PBT)-1,4二氧六环溶液体系在温度低于20℃时可变成凝胶态。将数字挤压/喷射技术与热致相分离技术结合,提出了一种新型多孔管状支架成形技术——低温挤出成形技术。构建了基于该技术的成形平台,研究了成形温度对支架宏观形貌、孔隙率、力学性能等的影响。该技术成形的支架孔隙率最高可达95%,微孔尺寸分布为35~48μm,支架弹性模量为61.9~106 kPa。人类颌下腺细胞种植实验表明:支架具有良好的细胞亲和性,在涎腺组织工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5.
高温气体流过圆管时壁面发散冷却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超高温燃烧室发散冷却全场进行有效的数值模拟对燃烧室材料结构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通过FLUENT 6.1,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建立了高温气体流过圆管时多孔介质壁面发散冷却的全场耦合数值计算模型。该模型计算结果与低温氦气、低温空气发散冷却实验结果基本吻合。该文研究了常温氢气对超高温燃烧室内燃气的发散冷却,结果表明,忽略对流传质边界层的影响会导致计算预测的壁面温度偏高,忽略孔隙率局部分布的不均匀性会导致冷却壁面端部出现高温计算结果,这不符合常理。在注入率为1%左右时,冷却壁面温度在400~900 K的范围内,壁面局部热流密度降至200 kW/m2左右,可以满足航天器燃烧室保护壁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56.
采用RF磁控溅射技术制备含纳米硅的SiO2薄膜.通过对Si-SiO2复合靶的比分进行调节控制,并在不同的温度下进行高温退火得到不同粒径的纳米硅.利用XRD对样品进行分析得出纳米硅的平均粒径;对样品测量光致发光谱,其发光峰分别位于361 nm和430 nm,比较发现光致发光的峰位随比分的改变有微小的蓝移.文中对发光机理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57.
利用射频磁控溅射复合靶技术,通过调节复合靶的百分比制得富硅的氧化硅薄膜,并在不同的温度下退火,制得含纳米硅的氧化硅薄膜.通过Raman谱的测量,计算出800℃退火的薄膜中纳米硅晶粒的平均尺寸为5.6 nm,用X射线衍射测量同样的样品得出其粒径为6.0 nm.在室温下测量光致发光(PL)谱,探测样品的峰位为360 nm,并结合光致发光激发谱(PLE),研究相应的激发与发光中心.  相似文献   
58.
铸造多晶硅的吸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杂是减少多晶硅中有害金属杂质的一种有效手段.比较了在800℃、900℃和1 000℃条件下经2 h的磷吸杂、铝吸杂和磷铝共吸杂处理后的多晶硅少子寿命、电性能差异.实验结果表明,磷铝共吸杂少子寿命的增加比仅用磷、铝单独吸杂都明显,但3种吸杂方式对太阳电池电性能都没太大影响;同时发现退火到700℃的热处理并不能有效地改善磷吸杂效果.  相似文献   
59.
钛表面制备多孔氧化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硫酸和磷酸为电解液,工业纯钛为阳极,不锈钢为阴极,恒电流阳极氧化的方式在钛表面直接获得TiO2多孔氧化膜,经过500℃热处理,促进氧化膜由非晶体向晶体的转变.采用扫描电镜和X射线衍射对阳极氧化膜的形貌和结构进行了分析,研究了电流密度、电解液种类以及浓度对TiO2多孔氧化膜形态和晶型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形成机理.结果表明,以磷酸为电解液时钛表面仅生成锐钛矿相的TiO2,而以硫酸为电解液时钛表面生成锐钛矿和金红石两种晶相的TiO2.  相似文献   
60.
硬脂酸/二氧化硅复合相变材料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硬脂酸/SiO2复合相变材料.分别应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红外光谱仪(IR)和扫描电镜(sEM)测试了所制备复合材料的相变温度、相变焓、相变可逆性和微观结构.DSC测试结果表明该复合材料具有较好相变可逆性,相变焓和相变温度与纯硬脂酸相比均有降低.IR分析表明硬脂酸与二氧化硅之间是简单的嵌合关系.SEM表明复合材料表面具有多孔结构,改善了复合材料的相变可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